•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車輛廠商大事記

車輛產業
  • 2025/8
    汽機車季報

    台車電廠打入攻入日系車廠供應鏈,有利於我國車電擴大市佔

    說明: 群創光電子公司 CarUX以約台幣 337 億元收購Pioneer 100%股權。 Pioneer在車用音響、多媒體系統與人機介面(HMI)軟體開發領域具技術能力,並與日本及全球主要車廠已有穩定合作關係,可高度強化CarUX的成長潛力。 雙方將聚焦打造智慧座艙解決方案,涵蓋視覺、音效與人機互動整合。 影響分析: CarUX可透過Pioneer既有的全球車廠OEM合作基礎,擴展市場版圖,切入日系車廠供應鏈。有助於強化CarUX之市場滲透率與業務多元性,且藉由Pioneer在車用音響領域的深耕基礎,CarUX 可望躍升為多平台Tier 1供應商。 台灣汽車電子在智慧座艙領域已有深厚耕耘,不僅可提供零組件,更可供應IC、子系統與解決方案。 台灣車電產業亦可趁此機會,切入日系汽車供應鏈,並聚焦於高毛利、穩定成長的車載智慧座艙系統市場。

  • 2025/6
    汽機車季報

    經濟部產發署表示與美洽談採「先關稅、後貨物稅」策略

    說明: 6/21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表示,考量美系進口車市占率不高,政府採「先談關稅、再調整貨物稅」的策略進行談判,將貨物稅作為後續發展評估調節的工具。 臺美關稅優惠將侷限於雙邊協議對象即美系車廠,並非全面開放,且目前美國進口車於國內市占率有限,政府會同時考量產業發展與貿易公平,適度因應變局。 當前臺灣車市仍以燃油車為主,政府希望藉由此次協助產業因應關稅變動契機,推動車輛產業轉型,未來將投入資源,協助整車與零組件業者加速邁向電動化。 影響分析: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2024年我國自美進口車輛約新臺幣303.2億元,占進口車總進口金額比重10.9%,於整車進口國排名第三位,前兩位分別為德國(占總進口金額34.8%)及日本(占總進口金額27.8%);因此後續若美進口車款具備關稅優勢,需再留意德國和日本是否會在此基礎上爭取,與我國洽談優於目前關稅之條件,進而擠壓到國產車之市場與競爭力。 近年臺灣從美國進口的四輪車款,包括Tesla Model 3、Model S、Model X、Model Y;Ford Mustang;Mercedes-Benz GLE、GLE Coupe、GLS;BMW X3、X5、X6、X7、XM;Toyota Sienna、Infiniti QX60。其中日系和德系車,均是在美國工廠生產後,再進口到臺灣;若未來從美進口車款具備關稅優勢,可能讓車廠拉高美國產線車款輸往臺灣比例,再由其他國家產線滿足原出口需求。

  • 2025/6
    汽機車季報

    Gogoro推出全新綠牌電動機車EZZY,以車價優勢與低電池資費吸引消費者

    說明: 2025年6月Gogoro推出全新綠牌電動機車EZZY,主打實用(收納空間、飛旋踏板、後扶手、前掛鉤與前置杯架等配件)與價格等優勢,為繼JEGO車款後可望接棒的綠牌電動機車選擇。EZZY未補助建議售價為新臺幣59,980元,扣除各項政府補助後,最低入手價不到3萬元。 EZZY採用Gogoro最新開發的輪轂馬達技術,極速達68km/h,可對應都會通勤與短程代步之需求,標配前後SBS雙碟煞系統,全LED照明與高彩大字儀表,無論白天或夜間騎乘,均可提供騎士安全的操控與視野。 影響分析: 為提升電動機車普及度,品牌廠逐漸將產品線擴大以觸及不同消費族群,包含更廣的產品用途設計與不同價格帶的設置,並善用期間限定車款創造話題性與討論度,吸引消費者購入。 電動機車消費者屬於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族群,亦會因個人使用習慣與用途而產生不同規格與產品特性的購買選擇,因此品牌廠在個性化選配上設計多樣化配件以供不同族群依需求選配,進而減少一開始的初始購買成本,以降低電動機車入手門檻。 隨品牌廠推出價格帶橫跨5~10萬元並對應不同需求而設計之車款,將可望觸及更多消費者,另在綠牌車款選擇多元化下,因車價及電池資費門檻較低(0元月租—依騎乘量計費;488元騎到飽方案,指定時段換電免費),將有利於購買行為的轉換。

  • 2025/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對發動機、變速器等主要汽車零部件加徵 25%關稅,將打擊日本出口。由於汽車零部件多依賴海外供應,美國對在美生產汽車提供兩年減稅期,意在削弱海外產品競爭力,促使製造業回流。4 月 3 日,美國已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增加企業負擔。2024 年,日本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增長 14.4%,汽車出口增 3.1%,合計占日美出口約三分之一。

  • 2025/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匈牙利總理奧班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共同宣布,比亞迪將在布達佩斯設立歐洲總部與研發中心,總投資額達 1,000 億福林(約新臺幣 83 億元),預計創造 2,000 個就業機會,強化其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的布局。

  • 2025/5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LG 因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趨緩,取消自 2019 年宣布的印尼電池生態系統投資計畫。該計畫原由 LG Energy Solution 等與印尼國企合作,利用印尼豐富鎳資源打造完整供應鏈,但進展緩慢。LG 將終止此投資,但持續經營印尼既有業務,如與現代合資的 HLI 電池廠。未來五年,LG 計畫在韓國投資巨額資金,加強電池技術研發及相關領域發展。

  • 2025/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企業在德國共推動 11 件投資案,成為亞洲重要投資來源之一,其中超過半數集中於電子與自動化領域。最受矚目的是廣達電腦於北萊茵邦于利希設廠,為臺灣對德最大投資案,預計將創造近千個就業機會,並聚焦自動駕駛高精密電子設備生產。該案展現臺灣產業技術實力,亦呼應全球供應鏈「近岸生產」趨勢,強化與歐洲市場的研發與產業連結,凸顯臺灣企業在全球產業布局中的戰略角色。

  • 2025/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近年 Level 2 以上輔助駕駛加速普及,推動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車聯網及軟體定義汽車(SDV)發展,帶動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2023 年達 3,000億美元,2030 年上看 5,000 億美元。臺灣汽車電子產值 2024 年4,925 億元,2028 年挑戰兆元規模。2024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 1,776 萬輛,占總車市 20%,其中 Tesla 與比亞迪領先。台灣車輛中心打造全球首輛符合 UN R157 標準的 Level 3 自駕電動巴士,並與工研院 AI 智慧充電系統一同榮獲 2025 愛迪生獎,展現車電創新實力。

  • 2025/5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推動免費電動機車政策,帶動傳統車行轉型壓力。電動機車密度全臺最高,市府補助最高 20 萬元助修車業轉型為「油電合一」友善車行,讓業者掌握電動車維修技能,迎接綠能新時代。

  • 2025/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國際智慧移動展中,成運汽車聚焦電池技術,展出高規格鈦酸鋰(LTO)電池組,強調其安全、耐用與快速充電特性。該電池可在 15 分鐘內從20%充至 80%,充放電循環次數高達 2 萬次,使用壽命超過 10 年,退役後亦可作為儲能電池再用 10 年以上,實現電池全生命週期價值,符合安全、環保與經濟效益。成運並整合 BMS 電池管理系統與 VCU 整車控制系統,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車輛穩定性。

  • 2025/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2025 年 360°MOBILITY Mega Shows 展期 4 天吸引來自 110 國、4,000 名國際買主,彰顯臺灣智慧移動產業的全球影響力。展會首度以全新品牌整合 AMPA、E-Mobility Taiwan 與 Autotronics Taipei,涵蓋智慧車電、電動車、ADAS 與充電設施等,促成近 3,000 萬美元商機。展中規劃「前進美洲」系列活動,助臺灣業者拓展北美市場,並設 XMobility Startup Hub 新創展區,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

  • 2025/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2025 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中,中華汽車展出自主研發的 3.5 噸電動商用車 ET35,國產化率逾九成。該車依「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設計,搭載國產電池組、一體式電後軸及 ADAS Level 2 系統,並採用集中式電控架構提升整合效率。ET35 通過臺灣首例快充通訊兼容性測試,設計靈活適用多種場景,推動臺灣綠色運輸及智慧移動發展。

  • 2025/4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Stellantis 計劃 2025 年投資 20 億歐元升級義大利生產線,以提升競爭力並支撐未來成長。去年義大利產量降至近 70 年新低,預計 2026 年新車型上市後逐步回升。義大利政府擔憂燃油車產量下降影響就業,對Stellantis 施壓。全球貿易緊張與關稅增加,加劇市場競爭。Stellantis 面臨來自 Tesla 和比亞迪的挑戰,須加速電動車產品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 2025/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第 21 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在國家會展中心登場,展出面積逾 36 萬平方米,吸引來自 26 國近千家企業參與,規模創新高。約 1,300 輛車參展,其中新能源車占比逾七成,突顯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的領先優勢。展會首次舉辦全球汽車領袖圓桌會議,並安排約 20 場論壇,聚焦汽車技術、半導體與供應鏈。科技展區近 10 萬平方米,約 50 家科技與芯片企業首次亮相,展現智能網聯與新能源車技術融合的發展趨勢。

  • 2025/4
    汽機車季報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課徵進口車25%關稅 ,自4月2日起生效

    1. 說明: 美國總統川普3月26日宣布對非美製造汽車與零組件課徵25%關稅,於4月2日生效,並從美東時間4月3日零時(台北時間4月3日中午12時)開始課徵。符合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免稅條件整車,仍需就所採用零組件裡非美製造部分課稅。 2024年美國銷售汽車中,美國本土製造車款約占53.4%;非美製造車款中,包括墨西哥16.2%、韓國8.6%、日本8.2%、加拿大7.2%及德國2.7%。 2. 影響分析 : 2024年汽車整車外銷前三位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42.4%)、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7.2%)、科威特(8.1%);美國外銷占比約0.6%,主要為「其他載貨用機動車輛(HS Code 8704900000)」。因此初步評估對於我國汽車整車出口表現暫無明顯影響,但後續關稅是否影響中東國家經濟表現及當地客群購車意願,則需持續觀察。 雖整車出口表現暫無明顯影響,但隨美國川普政府宣布進口車25%關稅後,讓臺灣汽車進口關稅調降議題再次受到討論。目前我國小客車整車進口關稅為17.5%,若後續臺美洽談決議讓整車進口關稅調降,評估將影響國產車款競爭力,亦將牽動國內相關橡/塑膠、鋼鐵、玻璃、機械、電機及電子等上/中/下游供應鏈表現;目前具整車生產實績之國產整車廠,包括國瑞、中華、裕隆、三陽、福特六和、臺灣本田及臺塑。

  • 2025/3
    汽機車季報

    光陽推出新款電動機車MiG 9,搭載充換電合一技術

    1. 說明: 2025年3月光陽宣布全新白牌旗艦電動機車MiG 9上市,搭載充換電合一技術,車主可選擇換電或在家充電。MiG 9搭載Ionex電動機車中最高規格9kW電動馬達,提供TCS版與MAX版雙車型選擇,售價分別為109,800元和118,800元。 光陽同時針對Ionex推出「超級騎到飽」方案,全車系不限時段皆享資費優惠,新車MiG 9更享有最高「36個月不分尖離峰騎到飽」。 2. 影響分析: 光陽電動機車產品自微型及輕型至重型車款均有佈局,提供自菜籃族、年輕女性族群至玩家型消費者多元車款選擇,可滿足不同類型消費市場,目前有CoolOne(微型換電版)、CoolOne(輕型/小型)、i-One Air、i-One、i-One Fly、i-One採光特仕版、Many馬卡龍、S6、S7 Techno、S7R Techno、S6Rex、S6Pro、MiG 9等13車款上市,其中S7 Techno、S7R Techno及MiG 9均為充換電合一車款。 電動機車能源補充模式主流分為充電與換電,充換電合一模式可增加使用者在選擇上的多元性,並因應不同場域需求提供較彈性且經濟之能源補充模式,有利於推動市場發展。該方案另透過電池資費折抵金(回饋每度15元)鼓勵充電模式使用,則可避免尖峰時段的換電網路壓力,維持換電服務穩定。 電池資費成本占電動機車使用成本的90%以上,在中央政府電動機車購車補助縮減下,車廠推出資費優惠降低使用門檻以吸引消費者,有助於市場成長。

  • 2025/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徵 25%關稅,對日本車廠如本田、日產造成重大衝擊。本田預計 2026 財年淨利將降 70%,營業利潤減少 6,500 億日圓,並計劃將部分車型生產轉移至美國以降低關稅影響。日產預計成本增加4,500 億日圓,且今年將裁員 2 萬人以應對銷售疲軟和內部重組壓力。豐田淨利也預計下滑 35%,僅 4、5 月關稅損失就達 1,800 億日圓。關稅不僅削弱汽車業盈利,也威脅日本經濟復甦,可能抑制資本支出和工資增長,成為日美貿易和產業發展的嚴峻挑戰。

  • 2025/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加拿大總理宣布設立戰略基金支持本土汽車產業,強化供應鏈以因應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威脅。政府將推動國內零部件生產,減少跨境依賴,降低貿易風險。Carney 表示,未來政府將優先採購本土車輛,促進產業發展與工會就業。面對美國自 4 月起實施的新關稅,加拿大將迅速應對,並考慮反制措施,以維護本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利益。

  • 2025/3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Yamaha 在印度推出首款油電混合重機 FZ-S Fi Hybrid,採用 149c.c. Blue Core 引擎與 Smart Motor Generator 技術,具備電池輔助加速與安靜啟動功能,搭配自動熄火再啟動系統提升能源效率。配有全彩儀表、TBT 導航與 Y-Connect 連線功能,展現電動車結合智慧科技的全新騎乘體驗。

  • 2025/3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對汽車進口課徵 25%關稅,對臺灣影響有限,因臺灣汽車出口美國量少。汽車零組件業者如輪胎、車燈、車用鏡頭等認為初期影響不大。部分臺廠如東陽、堤維西和和大已在美國設廠,反而可能受惠。公會建議臺灣政府勿輕易調降汽車進口關稅,避免損及國內汽車產業及供應鏈競爭力。此次關稅政策對原廠件廠影響較大,副廠件廠反而有機會擴大市場。虎山等臺廠也計畫在美國設立研發和生產基地,以因應政策變動。

  • 2025/3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捷克吸引外資回升,臺灣廠商積極投資。新泰工業在捷克投資 1.2 億克朗,設立 AI、自駕及醫療零件新廠,創造逾 50 個就業機會。捷克是臺灣企業在中歐的重要投資地,富士康、緯創、和碩等均有設廠,推動微電子與資訊技術合作。捷克外資持續增加,但面臨波蘭追趕,臺商投資助力捷克產業升級與競爭力提升。

  • 2025/3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Gogoro 聚焦車輛與能源兩大主軸,推動四大策略:收斂產品線、擴展海外市場、優化換電體驗與深化電池梯次應用。產品方面將整合為五大平台,提升模組共用性,並與 PBGN 聯盟合作打造更多特色車款。能源方面,攜手嘉實多搶進越南市場,推出「離峰騎到飽」方案與新版 App,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發展儲能系統,電池退役後再應用於企業備援電力,邁向能源事業商轉。

  • 2025/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Gogoro 宣布與潤滑油大廠嘉實多(Castrol)簽署合資協議,正式進軍越南電動機車市場。未來將複製韓國模式,由 Gogoro 提供核心技術、嘉實多負責營運銷售,實施國際分工,提高在東南亞市場的拓展效率。代理執行長姜家煒表示,越南具備巨大電動運具潛力,結盟嘉實多可望快速推進當地布局。Gogoro 也同步聚焦產品線,精簡為五大整車平台,強化模組化與聯盟合作力,預計 2026 年能源事業損益兩平,2028 年車輛事業轉盈。

  • 2025/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大同馬達事業部取得全球車用電子最高安全標準認證,成為國內首家通過的馬達及驅動器廠商。此認證彰顯其在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安全與品質實力。大同自主開發的 250kW 馬達與驅動器已獲多項訂單,助力電動車市場擴展。未來將配合國內車廠,積極搶攻電動巴士及海外市場商機,強化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

  • 2025/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慧榮科技 PCIe Gen4 SSD 控制晶片獲得 ASPICE CL3 認證,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成就的供應商。隨著自駕車與軟體定義汽車快速發展,慧榮致力於提供高效能、耐用且符合 ISO 26262 等嚴格安全標準的車用儲存解決方案,提升自駕系統的資料處理穩定性與安全性,領先業界打造可靠的自駕車儲存技術。

  • 2025/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Ichiban Motorcycle 推出全新《阿基拉 AKIRA》造型電動機車,採用日本簡素美學設計,靈感來自經典動漫主角金田正太郎的座駕。搭載 45-kW 雙馬達,3.5 秒可達 62 英里加速,充電 30 分鐘可達 70%。配備防鎖死煞車及循跡控制,展現強勁性能與安全保障。

  • 2025/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Subaru 於芝加哥車展推出美規 Forester S:HEV,採用改良版 Toyota THS 油電系統,結合 2.5 升 BOXER 引擎與電動馬達,綜效馬力 194hp,搭配對稱式四驅系統,油耗提升約 40%,續航近千公里。車內配備全新數位儀表與 11.6 吋中控螢幕,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外觀新增「黎明珍珠藍」車色及 HYBRID 專屬銘牌。全車系標配最新 EyeSight 系統,提升行人辨識與緊急煞車等主動安全功能。

  • 2025/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三菱汽車在東南亞市場穩居領先,靠服務網絡與高保值混合動力車型保持競爭力。雖中國車企積極擴張,三菱於泰國、菲律賓及印尼仍分別擁有 19.3%、13.3%和 8.2%市占率。三菱認為混合動力車較符合當地缺乏充電設施的環境,並指出消費者偏好耐用與省油的車型。專家認為純電車普及仍受限,混合動力較具優勢。三菱也呼籲日本車企聯手應對中國品牌競爭,面對東南亞經濟放緩所帶來的銷售挑戰。

  • 2025/2
    汽機車季報

    神基攜德汽車零件大廠馬勒 布局汽車維修診斷商機

    1. 說明: 神基控股2月宣布,旗下子公司神基科技(Getac)與德國汽車零件大廠馬勒集團(MAHLE)子公司MAHLE Aftermarket合作,以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Getac強固型硬體設備為基礎,共同開發全新汽車維修診斷工具。 汽車維修廠經常面臨粉塵、油脂、濕氣及溫度變化等挑戰,因此強固耐用的解決方案是MAHLE Aftermarket的最佳技術選擇。 神基目標為運用創新數位科技,提供強固型解決方案,滿足汽車售後市場所需,協助全球各地的維修廠快速高效地解決工作環境挑戰。 2. 影響分析: MAHLE Aftermarket為馬勒集團內專注於汽車零配件的事業部,以維修車間及引擎修理廠為目標客戶,提供生產原裝設備。 MAHLE Aftermarket雖非神基最大客戶,但此項戰略合作,重點於客製化能力的展現,亦表現出神基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在關稅壓力籠罩之下,此案例正好可供台灣廠商參考。面對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企業在致力於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應積極評估並鎖定具利基的目標市場,透過技術實力提升產品價值與競爭優勢。

  • 2025/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CES 大展中,輝達首度亮相全球首個「世界基礎模型」Cosmos,模擬人類對實體世界的理解,用於訓練機器人與自駕車。Cosmos 可生成多樣且物理合理的虛擬環境,降低資料蒐集成本。輝達並宣布豐田將採用其Drive 晶片與軟體發展自駕車,並與 Uber 合作運用行車數據強化 AI 學習。Cosmos 結合 Omniverse 平台,可模擬 AI 決策路徑,助攻人形機器人與全自動駕駛車開發。輝達預測未來車輛將統一作業系統,打造自駕車為數兆美元級機器人產業。

  • 2025/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Samsara 與 Stellantis 旗下 Mobilisights 合作,實現數百萬輛歐洲車隊無需額外硬體即可聯網。涵蓋多品牌車型,含 2018 至 2024 年款電動與商用車。營運商輸入 VIN 即可接入 Samsara 平台,即時取得 GPS、里程等數據,簡化流程、提升效率與安全。

  • 2025/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現代汽車推出小型電動車 Inster,瞄準日本市場電動化轉型契機。Inster以精簡設計、實用續航切入,預計 2025 年交付,成為現代品牌翻身的核心產品。面對日本電動車滲透率仍低的挑戰,現代擬藉此車款五年內實現銷量翻十倍,重返市場主流舞台,積極與本土品牌競爭。

  • 2025/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工研院於 NEPCON JAPAN 展示車用碳化矽(SiC)技術,包含電動車驅動與充電方案、功率氮化鎵、功率氧化鎵及 400kW 大電力直流變壓器等四大專區。與台達電合作開發的碳化矽功率模組,有助提升電動車動力效能、延長續航與加速充電發展。

  • 2025/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光陽光陽透過提升電池良率、延長壽命及控管成本,成功打造可獲利的換電商業模式,並以利潤中心與大數據技術強化營運效率。在海外市場布局方面,光陽持續擴展泰國與印尼換電網絡,泰國換電站預計今年將突破 70 座,並與 PTT 合作於第 2 季交車、推出平價車款,進一步擴大東南亞市場影響力。

  • 2024/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因應淨零減碳,我國積極推動運具電動化,但電動小客車與機車普及率與市售比皆未達預期。環境部指出,電動機車不良率高、燃油車價格低為主因;立委強調電池品質與產業鏈穩定性關鍵。經濟部將優化補助機制並提升充換電便利性,以促進產業轉型與市場擴展。

  • 2024/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荷蘭 2025 年將取消電動摩托車稅務優惠並大幅提高稅負,導致消費者購車意願下降。荷蘭摩托車市場規模本就有限,政策變動加劇市場壓力。補助取消和較高稅負使電動摩托車競爭力減弱,與商用電動汽車形成明顯對比。這對本已面臨高研發成本和需求有限的電動摩托車產業來說,是沉重打擊,恐將導致品牌撤出市場,影響產業發展與碳中和目標推進。

  • 2024/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 12 月發表《電動車產業開發關鍵零組件專利趨勢分析》報告,深入解析 2014 至 2023 年全球 14,474 件相關專利,涵蓋電池、馬達散熱與熱管理系統三大技術。報告為產業提供專利趨勢與技術發展方向,助力臺灣電動車產業迎接高智慧與高效能挑戰,推動關鍵 零 組件創新與市場競爭力提升。

  • 2024/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英業達與恩智浦在桃園成立車用電子實驗室,專注開發搭載超寬頻(UWB)技術的智慧車載系統。該實驗室整合雙方技術,提升臺灣車用電子設計能力,推動軟體定義汽車及智慧安全應用,強化行車安全與駕駛體驗,並持續開發中央網關、車載伺服器與無線充電等創新產品。

  • 2024/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能源部撥款 2,500 萬美元支持 11 個新一代電池研發專案,聚焦提升國內電池製造能力和先進材料、生產工藝。專案分為“下一代電池製造平台”和“智慧製造平台”,涵蓋鈉離子電池、大規模液流電池系統設計及納米層薄膜製造等。重要受資助單位包括阿貢國家實驗室、馬里蘭大學和 Arkema 等。部分資金用於電動車電池回收研究,推動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

  • 2024/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Lithium Americas 與通用汽車完成合資合作,共同開發內華達州 Thacker Pass 鋰礦專案。通用汽車將投資 6.25 億美元,獲得 38%股份,雙方計劃2025 年初做出最終投資決定,目標 2027 年底完工。該專案已獲美國政府 22.6 億美元貸款支持,預計 2030 年前投入生產,年產 4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足以供應約 80 萬輛電動車。此合作旨在提升美國本土鋰供應,減少對國外依賴,並促進內華達北部經濟與就業。

  • 2024/11
    汽機車季報

    隨日產進行全球撙節,裕日車啟動組織精簡計畫

    1. 說明: 隨日產(Nissan)釋出將進行全球裁員9,000人及減少20%產能的26億美元撙節計畫,2024年11月12日裕隆與日產合資的裕隆日產汽車,傳出啟動組織精簡計畫,已由裕日車鐘文川總經理發信通知,在財務及營運上進行全面調整,並指出「希望這是一個短暫過渡期,讓大家在變局中共同尋求安穩」。精簡計畫包括精簡組織架構及員工數量最適化等措施,並基於照顧與體恤全體員工的立場,主動提供優於法令之優待退休條件。 2. 影響分析 : 裕日車前次較大員工精簡計畫在2008年金融海嘯,同樣透過優離優退方式,將員工人數由600人逐步縮減至約400人,近年穩定維持在此水平,員工數量調整後,對於國內車輛產能之影響仍有待觀察。 目前日產和本田(Honda)已與2024年12月23日共同宣布將成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整合旗下業務,規模較小的日產聯盟成員三菱汽車,也同意加入整合業務談判;目標2025年6月前達成合併協議,2026年8月成立共同控股公司,合併後將成為全球銷量第三大汽車集團。 鴻海曾考慮收購日產事宜(2024年12月1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目前隨日產和本田宣布將成立控股公司,因而暫停相關動作,但若日產無法在2026財年將其利潤增加2倍,以對應合併後之集團整體目標,本田將可能退出現有合作協議,進而讓鴻海有重啟收購之可能性。

  • 2024/11
    汽機車季報

    光陽與哈雷旗下LiveWire深化合作,藉由技術與市場優勢互補推出重型電動機車

    1. 說明: 2024年11月米蘭車展(EICMA),光陽宣布與哈雷旗下的純電品牌LiveWire深化合作,光陽展示最新電動重機街跑RevoNEX,該車款將搭載LiveWire S2動力系統,成為雙方合作的核心項目之一。雙方藉此合作進一步拓展電動車領域市場,並結合雙方技術與市場優勢開發全新車款,2026年有望量產上市。 LiveWire執行長Karim Donnez表示:「將結合雙方專業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除了光陽全新RevoNEX將使用LiveWire S2動力系統,將共同開發LiveWire的下一款S2重型電動機車」。 2. 影響分析: 光陽與哈雷將透過共同開發、平台共享、產地分工等方式在業務上互補互利,可望加速雙方電動機車產品上市進程,並藉由雙方品牌及產品定位、地緣關係、技術研發、通路型態與商業模式等優勢互補,共同朝向電動化轉型。 藉由光陽在換電和充電機車上的佈局實績,可協助哈雷在既有充電車款基礎上,進行換電車款的研發製造,或協助哈雷在大型重型、普通重型及輕型電動機車的研發或品牌代工,通路上則可協助哈雷拓展歐洲及亞洲市場,開拓北美以外之市場商機。

  • 2024/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汽車申請了針對定位功能失效時車輛追蹤技術的新專利。此技術將用於未來福特車輛,提高在 GPS 等定位系統失效時的追蹤能力,增強車輛安全與管理。

  • 2024/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汽車申請了針對定位功能失效時車輛追蹤技術的新專利。此技術將用於未來福特車輛,提高在 GPS 等定位系統失效時的追蹤能力,增強車輛安全與管理。

  • 2024/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Waymo 已在洛杉磯全面開放其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 Waymo One,成為美國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先者。Waymo 自 2020 年在鳳凰城首推此服務,並於今年 6 月擴展至三藩市,吸引約 30 萬用戶註冊。此次開放標誌著自動駕駛技術快速普及,儘管監管嚴格,業界仍持續大量投資。Waymo聯合 CEO 表示,服務正迅速成熟,乘客享受全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競爭者包括特斯拉、Cruise 和亞馬遜旗下 Zoox,推動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激烈競爭。

  • 2024/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英業達與恩智浦在桃園成立車用電子實驗室,專注開發搭載超寬頻(UWB)技術的智慧車載系統。該實驗室整合雙方技術,提升臺灣車用電子設計能力,推動軟體定義汽車及智慧安全應用,強化行車安全與駕駛體驗,並持續開發中央網關、車載伺服器與無線充電等創新產品。

  • 2024/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鴻海旗下富智康(FIH)車載資通訊控制單元(TCU)獲得 DEKRA 德凱頒發ASPICE CL2 認證,展現其在智慧交通與車聯網軟硬體開發的高水準。該認證提升 FIH 產品安全性與可靠度,強化全球車用電子市場競爭力。 DEKRA 提供整合 ISO 26262、車聯網安全等多項認證,助力臺灣汽車產業數位轉型與升級。

  • 2024/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比亞迪宣布 2025 年初進軍南韓乘用車市場,繼純電堆高機、公車與卡車後擴大布局。南韓法人已完成市場評估,正建構銷售與服務網絡、進行車輛認證和員工培訓。比亞迪致力打造受南韓消費者信賴的品牌。 2024 年前七月,中國電動車對南韓出口年增 848%,成為最大電動車進口國,南韓電動車對中國出口則幾乎為零,競爭壓力加劇。

  • 2024/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中華郵政自 106 年起導入電動機車,打造綠能物流車隊,截至今年 7 月底已達 3,241 輛,占二輪機車總數 41%。每年可減碳逾 4,300 公噸,等同 11 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預計至 118 年電動機車占比將達 50%, 128 年全面汰換完成,響應國家電動車政策,加速低碳轉型。

  • 2024/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中油攜手三陽推出首款搭載自製軟碳電池的換電電動機車 SYM NX1,採「車電分離」模式,由中油專責提供電池與換電系統,提升能源專業分工。軟碳電池來自重質油轉化,具高效率、壽命長優勢,預計年底前於臺南啟用 22 座換電站,挑戰既有市場格局。

  • 2024/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慧榮科技獲得 ISO 26262 ASIL B Ready 與 ASPICE CL2 認證,彰顯其 NAND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在車用儲存安全與軟體開發流程的高標準。慧榮專注提供高效能、低功耗、長壽命的車用儲存方案,滿足電動車與自駕車對資料安全與可靠性的嚴苛需求,持續推動汽車智慧化與安全化發展。

  • 2024/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臺日合作打造的都市微型電動車 Lean3 確認量產,預計明年於臺灣率先上市,並於日本東京舉辦公開試駕活動。Lean3 具備 80 公里最高時速與約 100 公里續航力,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支援多種充電模式。該車已獲日本豐田市採用為公務用車,未來將拓展 B2C、B2B 及 B2G 市場,展現進軍國際的企圖。

  • 2024/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歐盟於 2024 年 10 月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實施為期五年的反補貼關稅措施,稅率依企業配合程度不同介於 7.8%至 35.3%,並加徵於原有 10%關稅之上。調查指出中國電動車產業受不公平補貼,損害歐洲本土業者利益。儘管雙方自 9 月起展開多輪磋商,至今未能達成協議。歐盟強調將監控執行成效,允許企業申請個別稅率或退稅。此政策將影響中國車企在歐布局,可能重塑市場格局,同時為歐洲電動車產業帶來新機會。

  • 2024/9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2024 第四屆商用車自動駕駛大會在上海舉行,聚焦技術商業化與規模化發展。面對司機短缺與人力成本上升,自動駕駛成為提升效率與安全的關鍵解方。大會邀集產業領袖探討高階智能駕駛、創新商業模式與封閉場景應用等議題,推動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蓋世汽車指出,自動駕駛已在港口與礦山取得初步成果,為未來應用奠定基礎。儘管公路物流領域具發展潛力,但全面無人駕駛仍需時間、數據與政策三方面共同助力。

  • 2024/9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五家汽車公司包括五十鈴和雙日株式會社,積極參與政府推動的東南亞晶片與電動車供應鏈計畫。計畫涵蓋越南、馬來西亞半導體設施,以及泰國、印尼電動車電池和組裝工廠建設。豐田、本田、日產等企業正擴大在東南亞的電動車生產與電池製造能力,並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強化區域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整合,推動電動車與晶片產業發展。

  • 2024/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南消防局舉辦車禍救援實操訓練,模擬翻車受困情境,強化消防員破壞與脫困技能。隨著電動車普及,訓練特別著重電動車結構與高壓危險因子,提升救援安全與效率。訓練獲善心企業提供車輛與專業指導,助力消防隊面對多元車禍挑戰。

  • 2024/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鴻海與 LUXGEN 合作推出電動車 n7,銷售表現亮眼。因應全面線上化銷售模式,雙方攜手 Google Cloud,運用雲端、大數據與 AI 技術,打造車聯網創新應用。透過客戶資料平台提升行銷效率,降低成本 80%,並建立 AI 智能客服系統,改善售後服務體驗。

  • 2024/9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中油攜手三陽等機車業者組成換電大聯盟,打造電動機車國家隊,推動「軟碳負極材料」電池技術。該電池由中油自行開發,具充電快、壽命長優勢,採車電分離模式提升能源服務效能,預期帶動電動機車汰換潮,掀起新一波產業成長動能。

  • 2024/8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光陽 KYMCO 迎接電動化浪潮,積極推動油電並行策略,推出自家 Ionex換電系統,布局全球市場。董事長柯勝?強調,電動車是未來趨勢, KYMCO 已準備好迎戰臺灣與海外市場的轉型挑戰,並以節能車與創新技術,引領機車產業邁向永續發展。

  • 2024/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和泰車集團秉持「與美好臺灣同行」理念,推動 M.O.V.E.四大永續策略:移動自由、社會共好、人才價值與環境友善。連續 10 年獲天下永續公民獎,致力公司治理、人才培育與社會公益,並攜手豐田推動環境保護與再生能源。和泰以移動本業創造幸福,積極擴大公益影響力,為臺灣永續未來努力。

  • 2024/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大世科攜手台灣微軟,導入 Azure OpenAI 與語音辨識技術,打造「ibo.ai」智慧對話機器人,應用於台灣賓士「賓士暢行」APP。此 AI 客服能高效回應車主需求,提升客服體驗。未來將深化與台灣賓士 AI 合作,並擴展至醫療、金融等領域,推動臺灣企業數位轉型與智慧客服創新。

  • 2024/8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豐田在北美召回逾 4.5 萬輛 2023 至 2024 款 Sequoia 混合動力 SUV,因拖車鉤蓋可能鬆脫,增加道路風險與撞車機率。部分車輛未在美銷售,其他豐田與雷克薩斯車型未受影響。2022 年底起陸續出現鉤蓋脫落案例, 2023 年事故與索賠數增多,促使豐田改進設計。至 2024 年 8 月,豐田已接獲 15 起技術通報與千餘件保修索賠。經銷商於 8 月底獲知問題並開始更換零件,預計 10 月前通知車主,建議暫時拆除鉤蓋降低風險。

  • 2024/8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換電聯盟 Gachaco 由 Yamaha、Honda、Suzuki 和 Kawasaki 組成,致力於統一電動車電池模組標準,降低研發成本。近期 Honda 與 Yamaha合作生產電池,並將供應 Honda EM1 e:與 Benly e:等商用機車。兩家公司在日本低速商用機車市場領先,期望藉合作加速電池普及。Honda 與Yamaha 也是歐洲換電聯盟成員,未來或將技術擴展海外,雖 Gachaco 目前未有國際計畫,但標準化趨勢值得期待。

  • 2024/7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泰國正快速成為東南亞電動車製造重鎮,吸引國際車廠設廠。現代汽車選擇在泰國設立電動車與電池組裝廠,計畫 2026 年投產。泰國擁有成熟汽車產業鏈與穩定成長的市場需求,成為區域電動車生產與出口樞紐。中國品牌如比亞迪已率先進駐,現代的加入顯示泰國供應鏈實力與政策吸引力。政府提供稅收優惠、投資激勵與完善基礎設施,並推動環保法規,目標於 2035 年全面實現純電動車銷售。

  • 2024/7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2024 年第 31 屆 GAIKINDO 印尼國際汽車展(GIIAS)在雅加達舉行,吸引包括比亞迪、現代、豐田、五菱等多家中外車企參展,展示多款電動化車型(BEV、HV、PHEV 等)。中國、韓國、越南等新興車企氣勢強勁,挑戰日系品牌在印尼的主導地位。比亞迪宣布於印尼設廠,備受矚目。雖然豐田、本田等日系車廠積極應對,但在電動車布局上仍稍顯保守。

  • 2024/7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比亞迪宣布將在土耳其投資 10 億美元(約新臺幣 325 億元),興建年產15 萬輛的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工廠,並設立研發中心,預計 2026年投產,創造 5,000 個工作機會。由於土耳其與歐盟自 1995 年建立關稅同盟,在當地生產的汽車可享免關稅進入歐盟市場,比亞迪此舉被視為避開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關稅的策略。除比亞迪外,廣汽集團也正與土耳其品牌 TOGG 洽談合資合作可能。此外,比亞迪積極拓展海外,考慮於秘魯設廠,繼墨西哥與巴西後進一步布局拉丁美洲市場。

  • 2024/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傳產企業加速轉型投入電動車產業,中鋼研發電動車馬達用鋼、台塑打造國產電池芯、華城與中興電布局智慧充電系統、大同發展高效馬達與儲能設備,共同推動臺灣新能源產業升級。

  • 2024/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VOLVO 於 2024 AI Taiwan 展出純電車 C40 與 XC40,展現其純電轉型成果。業者看好臺灣電動車市場潛力,盼以先進技術結合永續目標,帶動本地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

  • 2024/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政府推動國產車新制,要求零件在地化比例逐年提高至 35%,業者憂導致國產車退場、進口車大增,恐衝擊臺灣汽車供應鏈與市場生態,呼籲給予合理緩衝期與配套。

  • 2024/7
    汽機車季報

    在地化利多,三間汽車零件廠接MG訂單

    1. 說明: 2024年7月底,經濟部針對大陸車推動在地化供應鏈價值比例政策,要求提高國產化零件比例。此政策使國內多家汽車零件廠,包括正新輪胎、六和機械、友聯車材等成功接獲中華MG HS 1.5車型的新增訂單。 正新輪胎作為台灣最大輪胎製造商,通過導入在地化生產技術及驗證能力,滿足相關法規需求並提升產品品質;六和機械則藉由HS及ZS車型的成功案例,積極向MG原廠爭取進一步合作;友聯車材則透過設備升級和驗證能力強化,滿足高標準的國產化比例要求。 各廠商一致認為,新政策在景氣低迷中為國內汽車零組件產業注入活力,有助於未來銷量提升及營收成長。 2. 影響分析: 政府推動汽車零件國產化政策,為國內廠商提供重要發展契機,不僅助其接軌國內供應鏈,也促進技術升級與產品多元化。 國內廠商不僅藉以搶佔國內市場份額,也使廠商在國際市場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藉由此政策,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得以提升技術門檻並深化國際合作,未來將更有利於爭取國際訂單,為產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2024/7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宏佳騰聚焦電動車創新,推出全新電動跑旅 EV-C1,強調跨界性能與都會通勤兼具,展現技術實力與市場敏銳度。秉持「油電共好」策略,宏佳騰不僅擴展產品線,也預告將於臺中開設首間油電直營門市,強化服務體驗,引領電動機車新潮流。

  • 2024/6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KYMCO 光陽推動電動機車轉型,打造「充換電合一、車電分離」平台,強調車與能源系統解耦,擴展應用彈性。Ionex能源網自 2018 年布局,累積數百萬筆大數據,成為關鍵競爭力。光陽也積極海外擴點,結合充電與換電方案,推動基礎建設輸出,搶攻全球市場。

  • 2024/6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裕隆集團擴展電動車布局,中華車推出百萬有找國產電動車 MG4,搶攻平價市場;LUXGEN n7 同步開放預約試駕,雙品牌合力推動國產純電車普及化,吸引更多臺灣消費者入主電動未來。

  • 2024/6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土耳其政府對自中國進口的所有車輛徵收 40%額外關稅,且每輛車最低關稅為 7,000 美元。若計算後的 40%關稅低於 7,000 美元,則以 7,000美元為準。此舉正值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車徵稅、美國也宣布將電動車關稅提高至 100%之際。土耳其自 2023 年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提高關稅,目的是保護其國產品牌 TOGG,該品牌於 2022 年開始量產,並獲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土耳其也希望透過此舉發展成為區域電動車生產中心,強化出口與產業競爭力。

  • 2024/6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印尼加速電動車普及,創新將電線桿改造成公共充電站,提升充電便利性。印尼國家電力公司計畫於雅加達與貝卡西等地建設 2,000 座桿式充電站,未來將擴展至更多地區。此舉善用現有電力基礎設施,有助降低建設成本並快速擴張電動車充電網絡。中國廣汽埃安也將於印尼推出家庭電動車型,並設立組裝廠,顯示印尼市場吸引力日增。隨著多國車廠進駐與基礎設施完善,印尼正逐步邁向電動車普及的重要階段。

  • 2024/5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首發充換合一電動機車來了!光陽政策轉向,改推動充換合一的Ionex uno 與支援充換合一的 S7 Techno 新車款,今天在臺灣宣布首發,預計也將在泰國推出。光陽董事長柯勝 表示,看好 S7 Techno 將有倍數成長,透過充換合一的策略,臺灣和全球市場將合而為一,持續朝油電雙冠目標邁進。光陽舉行新車發表會,新推出業界首款支援充換合一的新車 S7 Techno,採雙電池配置,具備 USB type-C 插孔,提供多達 18W供電能力。

  • 2024/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新關稅不會對美國消費者或汽車市場立即產生巨大影響,因為它們在美國的銷量不大。但這一決定反映了美國汽車行業內部的深切擔憂,該行業對中國生產廉價電動汽車的能力越來越感到擔心。拜登政府週二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 100%的關稅,美國汽車製造商對此表示歡迎,稱這些汽車將削弱美國對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的數十億美元投資。

  • 2024/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今年來南韓進口電動車(EV)銷售量暴增約 1.5 倍、占整體進口車銷售量比重大幅揚升逾 10 個百分點,其中特斯拉(Tesla) Model Y 為最暢銷的進口 EV 車款。韓聯社 17 日報導,根據南韓進口車協會(KAIDA)公布的資料顯示,在南韓進口車(不含韓系車廠)市場上,除了油電混合動力車(HV)外、EV 銷售也極為強勁,今年來(2024 年 1-4 月期間)進口 EV 新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飆增約 1.5 倍、佔整體進口車銷售量比重大幅揚升逾 10個百分點。

  • 2024/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大運用「Telco+ Tech」策略,將減碳行動擴及共享移動市場,執行「Taiwan Mobility」戰略,具體承諾 2030 年前全公司交通載具 100%電動化。除公務車輛全電動化、對內籌備推出員工換購電動汽機車的補貼專案,對外更致力串連「EV100 電動車生態圈」,攜手 USPACE、WeMo 等產業鏈夥伴,提供一站式充電營運服務「MyCharge」,打造友善電動車的環境,全面推廣純電汽機車共享服務,驅動交通運具轉型。

  • 2024/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嘉義市府在公有路外收費停車場,逐步規劃設置電動汽車充電樁,目前已設置 20 支電動汽車充電樁,充電區域也劃設專用停車位,呼籲民眾配合使用,也提醒若佔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可依法處 600 元以上至 1,200 元以下罰鍰,請民眾切勿佔用充電車位。市府指出,目前已於舊市公所、吳鳳民族、停 9、停 10、停 14、湖廣(停)10、垂楊國小等停車場設置 20 支電動汽車充電樁,充電區域也已劃設專用停車位,於停車格位白色標線內劃設綠色內框線車格等,並設置45cm*60cm 之電動汽車充電標誌牌面以標示清楚,且充電服務目前為免費提供,便利電動車車主充電使用。

  • 2024/5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市青年公益電動車 2.0 方案 3 月 29 日上路,至今已逾 7 千多人申請,但有民眾還是敲碗想要龍頭品牌 Gogoro,市長謝國樑證實,將再推出 3.0 方案,計畫車體一次性補助 5 到 6 萬元、不限廠牌任由符合條件的民眾挑選,包括龍頭品牌 Gogoro 在內,但要自付月資費,目前已送追加減預算,最快 7 月可實施,預計會再掀另一波申請熱潮。市府說, 2.0 和 3.0 方案只能二擇一。

  • 2024/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市政府環保局於 4 月 12 日發布說明,強調「市府將持續邀請符合國家標準之廠商,目標納入所有國內優秀的電動機車優良廠商,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品牌選項」,據了解,未來市府將規劃直接調升補助金額,讓市民讓選擇最多廠牌的電動機車。對此,Gogoro 公關體系表示,若該案通過議會,現有車款將全數加入,歡迎民眾進店賞車。

  • 2024/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為了促進臺德雙方「智慧交通」專業領域間的技術交流,由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發起、德國經濟辦事處之服務執行單位博智顧問有限公司,攜手與北威邦國際商務署、北威邦汽車產業聚落、未來機構 Rheinisches Revier GmbH、科隆工商會與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籌組代表團訪臺,除了實地瞭解臺灣電動車、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概況,也將參與 4 月 17日開幕的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並於 16 日於台北香格里拉舉辦智慧交通研討會,現場近 100 人出席,透過與臺灣業者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將更進一步促進雙邊經貿合作關係。

  • 2024/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汽車巨頭通用(GM) 2024 年首季在美國市場的銷量較去年同期萎縮 1.5%,主因商用訂單交付量減少,純電動車銷量也年減約兩成。路透、Barron’s 等外媒報導,通用汽車 2 日公布,首季在美銷量為 594,233 輛,較去年下滑 1.5%。當季零售客戶訂單交付量年增6%,但商用訂單交付量則下滑,因部分貨車和卡車供應緊張。

  • 2024/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新創電動車商 Canoo (GOEV.US)最新財報和財測盤後股價應聲暴跌近三成,也成為電動車市況不妙的最新跡象。CNBC、MarketWatch 等外媒報導,Canoo 公布,2024 年營收預估將介於 5,000 萬美元至 1 億美元之間,遠遜於 FactSet 彙整的分析師預估值 1.525 億美元;且每季預計燒掉 4,500 萬美元至 7,500 萬美元現金,入不敷出。

  • 2024/4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至上參加今年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展示其電池管理事業單位的研發成果,公司指出,目前專注於 2 輪及 3 輪電動機車電池模組產品,不過在4 輪車方面已打入歐系迷你車市場,其餘應用主要聚焦在東南亞地區的機車及載貨車,惟目前營運規模仍小,仍需一段時間發酵。隨電動汽機車市場蓬勃發展,至上投入相關開發已有 3~4 年時間,出貨電池結合能源管理模組,看好東南亞電動機車年出貨量達數百萬台,於是著手開發印度、越南等國客戶,雖然目前還需要時間開拓客戶,但中長期仍有可觀的成長空間。

  • 2024/3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15 日,NEXCO 三大公司(東日本、中部、西日本)和宮城縣高速公路公社宣布了針對 ETC 摩托車的「摩托車固定費率折扣」,票價折扣為37.5%,相當於一般汽車價格的一半。

  • 2024/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電動汽車以出口為主,近年出口量激增下引發歐盟反補貼調查,分析認為,中方已調整策略,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直接生產,以此獲取市場准入。德國之聲 14 日引述美國智庫榮鼎集團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在電動汽車相關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很可能創下新紀錄。而這些對外投資正從北美轉向歐洲、中東和亞洲。

  • 2024/3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台達電子公司泰達電位在泰國挽蒲工業區新落成的八廠及研發中心, 22 日舉行開幕典禮,兩座新廠將主要投入電動車電力電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擴張在電動車產業的全球佈局。泰達電執行長鄭安指出,今天是泰達電在泰國深耕 35 年的新里程碑,新落成的八廠將滿足其不斷成長的需求,而新的研發中心更將首次在泰國當地開發電動車電力電子產品,將能夠促進泰國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產業、經濟和環境發展。

  • 2024/3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市青年公益電動車新方案上路,在各區公所受理申請,因市府放寬申請條件,汰舊及作公益改為非必要條件,且年齡擴大到 45 歲,今天各區早鳥前 100 人加送安全帽,上午一早都大排長龍,有人 6 點不到就到,很多人選 0 月資費方案,認為比較划算。但有不少人誤以為限額 2千輛,市府澄清沒有限額。青年公益電動車是市長謝國樑重要政見,去年編列 3.8 億預計送出 1 萬 2 千輛,但實施半年申請僅百件,不如預期,市府表明依議會決議放寬及調整申請條件、月資費。

  • 2024/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為推動臺灣電動車產業發展,工研院攜手 60 家產官研代表合作成立「車輛電能補充聯盟」近期召開會員大會,宣布電動車充電議題推動共識,以期完善產業生態鏈,強化臺灣充電產業競爭優勢。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快速成長,根據《經濟學人智庫》報告,預估 2024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 1,490 萬輛,增長 21%。工研院於 2020年即攜手產官研成立車輛電能補充聯盟,針對近年國內充電議題匯聚產業共識,包括:推動電動機車電池交換共同標準、制定充電樁的計量與智慧充電規範,以及持續推動雙向電力傳輸等,未來將有助於整合國內電動車充電產業資源,建立技術交流與合作平台,進一步完善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生態鏈。

  • 2024/2
    石化年鑑_全球石化-基本原料

    SABIC 與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合資成立的福建中沙舉行中沙古雷乙烯計畫(SABIC 福建石化綜合體)動土儀式,該項目預計 2026 年完成,石化產品年產能最高可達 1,800 千公噸。

  • 2024/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北市電動汽車格位採優先格位及差別費率,配合交通部去年 9 月 13日發布實施「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為減少燃油車占用電車格位情形,自 3 月 1 日起將改為電車充電專用停車位,燃油車輛違規占用將依《停車場法》處 600 元以上 1,200 元以下罰鍰。

  • 2024/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補貼政策推動下,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爆炸式增長,促使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了歐洲和美國的總和。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電動車如今面臨著國內需求放緩的問題,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的增長率已落後於上述兩個地區,這促使中國向海外進軍,並挑戰在電動汽車轉型中苦苦掙扎的全球汽車巨頭。

  • 2024/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拜登政府厲行削減汽車廢氣排放、提高電動車市占比例的宏大計畫添變。拜登政府有意放鬆 2030 年前電動車產量占比的年度要求。路透社報導,汽車製造商和聯合汽車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 UAW)曾敦促拜登政府放緩電動車銷售增長的計畫。他們表示,電動車技術對許多美國主流消費者來說仍太過昂貴,充電基礎設施也需要更多時間擴充。

  • 2024/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歐洲 1 月新車銷售量成長 12%、連 18 個月增長,其中電動車(EV)銷量大增約 3 成、美國 EV 大廠特斯拉(Tesla)銷量暴增逾 8 成。日經新聞報導,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20 日公布統計資料指出,2024 年 1 月份歐洲主要 18 個國家的新車(乘用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月增加 12%至101.5 萬台、連續第 18 個月呈現增長。

  • 2024/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車市場之一,有著龐大的人口和密集的城市環境,使得兩輪車成為了理想的交通工具。隨著電動兩輪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更環保、更經濟的電動車,也帶動了電動摩托車和摩托車的市場競爭。在這個競爭中,一家名為 River 的印度電動摩托車新創企業,獲得了日本知名摩托車品牌 YAMAHA 的投資,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不僅有助於 YAMAHA 在印度市場的擴張,也有助於 River 的發展和創新。

  • 2024/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中國和日本人氣頗高的小型電動車,終於準備在臺開賣,由臺灣與日本合作開發的 Lean3 EV 進入最終量產階段,目標 2025 年第二季開賣。比機車安全、比汽車精簡的小型車,在中國與日本都很受歡迎,除了物理優點,法規適應能力也是關鍵,現在這樣小型車終於也要在臺灣開賣,且還是由臺日合作團隊開發的純電小車。

  • 2024/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光陽請來 PTT 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Arun Plus 的總經理Ekachai Yimsakul,向媒體分享 Arun Plus 與 KYMCO 光陽合資成立的 Aionex接下來的目標與策略方向。2024 年光陽與泰國國家石油子公司成立的Aionex,將以泰國為中心攻入印尼及日本市場報導。

  • 2024/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 TrendForce 表示,2023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包含 BEV、PHEV、 FCV)預估約 1,280 萬輛,各區域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中國 60%、西歐22%、美國 11%、其它區域 6%,中國市場需求明顯領先。不過,在中國政策補貼陸續退場,以及當地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逐漸增高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率開始放緩,加上海外市場對電動車需求漸增,促使眾多中國汽車品牌佈局海外,尤以東南亞成長較顯著,預估 2024 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東南亞的新能源車市占率約 67.5%。

  • 2024/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中共中央、國務院 11 日推出《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具體規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其中提及到 2027 年,新增汽車中電動車占比力爭達到 45%,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並研究制定下一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開展新階段油品質量標準研究等。意見表示,到 2035 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美麗中國全面建成。

  • 2024/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電動汽車成長大爆發!經濟部 5 日表示,電動汽車新增掛牌數快速攀升,2023 年 1~11 月占汽車總新增掛牌數比重逾四分之一,且同期電動車進口值 1,126 億元已超越 2022 年全年的 799 億元,預期在缺料情況趨緩、進口車交車量提升,以及電動汽車成長的助攻下,2023 年全年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可望突破新臺幣 7,500 億元,續寫新高。

  • 2024/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因應低碳未來,中油持續自建電動車充電椿,也與 EVOASIS 合作設置,截至去年已完成 10 站 48 槍。中油指出,布建場址會優先考慮電動車輛較多縣市、6 都具發展潛力城市,以及符合安全距離規定的加油站,目標在 2025 年達成 28 站、80 槍。中油與源點科技(EVOASIS)在中油桃園林口工三站舉辦「電動車充電站」開幕儀式,並宣布在中油 5 站 20 個充電車位提供充電服務,包括新北新莊站、桃園梅溪站、桃園林口工三站、雲林莿桐義和站、屏東墾丁站。

  • 2024/1
    石化年鑑_全球石化-人纖原料

    韓國生產商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欲退出 PTA 業務,其 2023 初宣布將出售其在 LCPL (樂天化學巴基斯坦有限公司)75.01%股份給 Lucky Core Industries (LCI),然該收購案於 2024 年 1 月由巴基斯坦化工公司 Lucky Core Industries (LCI)撤回。

  • 2024/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龍頭 Gogoro,30 日發表全新旗艦車款,從外型上就和過去車款十分不同。對於新車不只期望業務銷售表現,而是將其定義為下個十年的里程碑。充滿力量的風切外型,翻轉外界過去對電動機車龍頭Gogoro 印象。此次推出突破性設計旗艦新車,品牌將其視為下個十年的里程碑。

  • 2024/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 表示,電動車是臺灣百年難得機會,臺灣是全球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的最前線,應該向全球推動臺灣電動機車,光陽集團透過發展電動機車平台促成生態鏈,今年積極擴大泰國和印尼市場。

  • 2023/12
    汽機車季報

    指標廠商在印度推出電動機車CrossOver GX250,將於當地設廠並以印度為出口中心

    說明: Gogoro正式進入印度市場,2023年12月在印度推出首款電動機車CrossOver GX250,並建置換電站,將首先出售給送貨車隊營運商和計程車,2024年第二季將推出一般消費車型,並規劃從印度出口至周邊鄰近國家。 Gogoro正在印度西部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與鴻海一起生產電動機車。並承諾在該地投資15億美元,投資項目包含興建1座工廠,該工廠將由Gogoro與鴻海合作生產CrossOver GX250。 影響分析: 印度為全球第二大機車市場,近年積極推動運具電動化,2023年印度電動機車滲透率已達4.8%,預估達85萬輛規模。印度市場成長快速成為國際領導廠商嚮往布局目標,2022年四月印度政府智庫NITI Aayog提出電動車電池交換標準草案,期望透過電池、充電站及周邊零組件的標準化,加速電動運具的發展,隨即電動機車電池交換標準成為企業及相關投資者熱門討論話題。 雖印度提出電池交換標準草案,對於電池監管、使用補助及二次電池回收機制等均有需求,但在實際監管單位上仍未有明確責任劃分,且企業抱持兩極看法,部分企業認為標準化將影響產品競爭力,部分企業則認為有助於加速電動運具的採用。目前印度提供換電解決方案的包含SUN Mobility、Battery Smart、Esmito等,均有不同換電規格,未來Gogoro若進入印度市場,除受到多廠牌規格的競爭,亦面臨現有規格若朝向標準化發展,可能影響補助導致競爭力削減議題,並在印度設廠後影響國內產值。

  • 2023/12
    汽機車季報

    「大肚山電動車聯盟」啟動,有利帶動中部電動車產業發展

    說明: 2023年12月4日「大肚山電動車聯盟」於台中清新溫泉飯店舉辦啟動儀式,主導單位為「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及「雲林科技大學」,聯盟預計2024年2月正式成立,目標100家產學研單位聯盟成員。聯盟發起公司包括義隆電子、台數科、台塑新智能科技、巧新科技、公信電子、慧國工業、天工精密、台中精機、華德動能、成運汽車、怡利電子、雲科大等35家產學研單位,義隆電子葉儀?董事長有望擔任聯盟第一任理事長。 行政院陳建仁院長、總統府林佳龍祕書長及經濟部產業發展連錦漳署長均有出席,陳建仁院長於會中指出大肚山為台灣製造業黃金縱谷,期許聯盟可帶動打造綠色且具韌性的國際電動車供應鏈。 影響分析 : 目前國內具備電動大客車及電動小客車整車開發與量產能力,當中可見中部地區具備和大、帝寶、成運等電動車供應鏈相關業者,以及於國內扮演重要車輛驗證角色之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未來隨「大肚山電動車聯盟」成立,有利於在前述基礎下加速中部電動車產業發展。 我國現已設定2030市區巴士全電化目標,「大肚山電動車聯盟」發起公司中,包括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兩家電巴國家隊成員,後續聯盟可思維搭配政策目標,結合我國資通訊技術,研製生成式AI、創新顯示與互動等技術,搭載於國產智慧電巴之上。

  • 2023/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和泰集團搶攻新能源車商機,年底將會引進 TOYOTA CAETANO 新型氫能源電動巴士,並將於臺北車展首度亮相,配合政策推動也將展開示範運行,攜手臺灣進入氫能車新紀元。和泰車 7 日舉行法說會表示, TOYOTA 與 LEXUS 電動車款將會持續爭取增加配額,同時和泰車也在研究電動車國產化,在電動車的發展下,未來市場可觀,和泰車也一定會爭取導入國產,不在電動車國產化的潮流中缺席。

  • 2023/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迎接電動車 2.0 時代,臺灣超高速充電服務領導品牌 U-POWER 打造1 比 1 完整的充電站,搬進台北南港展覽館台北新能源車特展,透過完整的實地體驗,讓消費者了解高速充電服務將如何改變用車生活。U-POWER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鵬旭表示,電池有多大、能開多遠的里程焦慮問題,是 EV1.0 時代面臨的難題,在科技的進步之下已獲得解決。在 EV 2.0 時代,消費者的關注將是「充電有多快、時間能縮短多少、服務體驗有多好」。

  • 2023/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今年的台北車展雖然規模不如往年,但仍有不少新面孔加入,像是科技廠的台達電與微星,今年都首度參展,秀出自家的充電樁產品。其中電競筆電大咖微星,就在現場秀出多款家用、商用 AC 智慧充電樁及能源管理系統(EMS),其中主打車牌辨識結合金流支付功能的「EV AI」充電樁,微星總經理黃金請也現身台北車展,談到充電樁等非 PC 業務,微星正盡全力努力,尤其汽車部門已經看到效益,期望 3 到 5 年後非 PC營收占比可從 10%挑戰提升到 20%。

  • 2023/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隨著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在歐洲熱銷,法國將把多數亞洲製造的電動車排除在補貼之外,例如中國大陸製的特斯拉 Model 3,由於義大利也考慮跟進,成為歐洲電動車保護主義升溫的最新跡象。日經新聞報導,法國的「綠色紅利」補助會在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時,補貼 5,000 歐元(5,400美元)~7,000 歐元,現在將根據車輛的碳排評分,計分項目包括汽車零件生產、組裝、運送車輛的碳排量。未達最低分的車輛,將失去領取補助的資格。

  • 2023/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泰國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是亞洲第四大汽車組裝及出口國,號稱「亞洲底特律」。據外媒報導,隨著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成為世界趨勢,泰國政府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希望激勵本地電動車產能。《曼谷郵報》15 日報導,泰國工業經濟辦公室(Offic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OIE)表示,新的 EV3.5政策將於 2024 年 1 月 1 日上路,應能進一步帶動車廠在泰國生產電動車的意願,泰國當局目標是 2024 年電動車產量成長到 35.9 萬輛。

  • 2023/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在 Ionex 車系中,銷售表現最佳的就是 i-One Air 這款綠牌電動機車,憑藉其輕巧車身和秀氣外型,成功吸引女性客群買單,全年售出 3,788 台;在 i-One 基礎上改成雙電池版的 i-One Fly,則以 2,897 台,成為 Ionex 電動機車中的銷售亞軍,這兩款車幾乎就貢獻了 Ionex 全年超過一半以上的銷量。

  • 2023/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能海電能於 11 月 1 日進行「電動機車智能充電樁」產品發佈會後,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後,11 月 21 日在智慧財產局的專利公報上,能海再取得兩項有關充電樁的發明專利。據悉,該兩項發明專利也同時獲得多個國家認可,並將於近期一起發佈。能海電能「電動機車智能充電樁」除計畫於 113 年 1 月 1 日正式在國內上市外,也將針對擁有超過億萬輛機車的東南亞市場,同步規劃海外佈局,並開放各國徵求代理商共同合作。

  • 2023/11
    汽機車季報

    充電業者積極搶攻百億充電市場 全球首創機車多功能充電樁

    說明: 2023年11月能海電能推出快充(5A~10A)及超充(30A~60A)兩種補電服務,單座充電站最多可同時提供4台電動機車充電。自主研發多功能充電樁,透過主動式安全電壓偵測系統,判斷各類型機車不同電壓等級的電池,給予適當充電電流,若偵測電壓電流異常,將停止充電確保設備及機車安全。 未來將以60台機車1支充電樁,約1公里1支樁的目標進行佈建,且充電站亦提供廣告螢幕空間增加收益,廣納各類型商家與有意加盟建置、經營充電站之企業洽談;另在全球淨零排放需求下,能海亦同步規劃海外布局(如東南亞),並將開放各國代理廠商共同合作。 影響分析: 電動機車能源補充的便利性及速度為電動機車能否普及的關鍵,現階段市面上的電動機車充電樁僅能提供符合CNS國家標準的超充式電動機車充電,而能海電能的充電樁則可根據不同電池需求提供合適的電流充電,使充電樁同時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機車進行充電,發揮單一樁站最大化利用效率,可有效提升充電營運業者獲利。 東南亞機車市場龐大,電動機車滲透率僅約1%,伴隨政策鼓勵及碳中和目標,未來市場可期。東南亞電動機車市場於近年加入多家新創車廠,在電能補充上則透過充電為主要方式,能海電能透過發展多合一充電樁系統,有助於協助當地市場整合充電服務,使代理商透過單一廠家的合作即可服務多樣化車廠客戶,隨著佈點數量增加,使用者亦可提升能源補充方便性。

  • 2023/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米蘭機車展即將於 7 日登場,隨全球車廠掀起新能源浪潮,國內機車銷售龍頭三陽也將遠赴義大利,於展中發表全新 Hybrid 油電混合機車。三陽規劃,將以這輛機車罕見的油電混合獨有機種,搶攻全球新能源機車市場。除獨有的油電混合機車,三陽也將同步於米蘭機車展中發表包括全新及改款的新機種,藉由國際車展場域,將 SYM 品牌新車推向全球。

  • 2023/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中國工信部本週公布的《新能源車車型目錄第五十六批》中,以小米登記為商標的電動車赫然現身,車名暫定為 SU7,車格是一款大型房車,由於驅動配置不同,因此註冊了兩筆資料,一款是單馬達、一款是雙馬達車。小米 SU7 的車身長達 4,997mm,軸距 3 米,在車格上對標大型豪華房車,單馬達版本配備 220kW 馬達,極速最高每小時 210 公里;雙馬達版本則有前 220kW、後 275kW 馬達,極速也提升到每小時 265公里。

  • 2023/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歐盟委員會在 10 月份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涉嫌國家補貼的行動展開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國家補貼將對歐盟的電動車製造商造成「不均衡的貿易競爭環境」。瑞銀研究團隊認為,最壞情形是歐盟有可能對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至於雙方的貿易衝突是否升溫擴及到其他產業則仍有待觀察。

  • 2023/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國產車掀「寧靜」革命,拚千億產值。裕隆旗下中華、和泰等兩大集團為迎接電動車市場噴發,明年起將首度建構純電國產車產線,以迎接未來五年內臺灣電動車市場逾千億元規模的龐大需求。業界指,此舉將為國產車油、電結構帶來翻轉動能,也因電動車相較燃油車的無聲特性,也被譽為國產車大廠所啟動的首波大型寧靜革命。

  • 2023/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保時捷持續積極完善全臺充電網絡,至今已經達成平均每 150 公里內設置一座高速充電站的里程碑。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保時捷高速充電站近期正式啟用,更進一步提升保時捷電動車車主充電的便利性。此處是大臺北地區首座設於保時捷展間外的高速充電站,不僅方便,也提供現有及未來的保時捷電動車主更順暢無憂的充電體驗。

  • 2023/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三陽工業米蘭機車展「大秀肌肉」,一口氣展出 30 輛新車款,旗下首部油電動能 PE3 增程概念車,領銜搶單國際,明年量產,先強攻臺灣百億電動機車市場。三陽董事長吳清源宣示,力拚改寫臺灣電動機車版圖,搶登油、電車雙王寶座。吳清源強調,三陽早就擁有製造電動機車技術,在電車策略上「能慢,不能錯。」這回在 2023 米蘭 EICMA 國際機車展上亮相研發多時的 PE3 增程概念車,採用全新的鋁電池科技,加滿 3 公升的油和充飽電,續航里程可達 300 公里,徹底解決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問題,即將量產問世,主打全球市場,但臺灣將是初期重點。

  • 2023/10
    汽機車季報

    車燈廠侵權案 三審發回重審

    說明: 2017年戴姆勒賓士集團跨海提告台灣車燈大廠帝寶工業侵害其設計專利民事訴訟。一審判決賓士勝訴,帝寶除應賠償賓士新台幣3,000萬元,尚且不得再製造、銷售系爭產品;二審判決認可部分銷售成本與必要費用,酌定懲罰性賠償金為新台幣1,812萬元。 帝寶2022年依法向台灣最高法院提起上訴,2023年10月三審判決結果,認定二審判決確實有違誤,故二審判決廢棄,發回台灣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審理;為帝寶帶來「反敗為勝」的契機。 影響分析: 近年各國關注「維修權」(Right to Repair)議題,使消費者可取得維修服務或零件,以延長產品使用週期。針對AM市場,國際趨勢開始朝向消費者權益方向調整,以美國為例,美國總統拜登亦簽署行政命令,捍衛消費者的維修權,美國兩大政黨也在推動修法。 台灣汽車零組件市場以AM市場占最大宗,其中車燈亦是產業主力布局項目,領導廠商如帝寶工業、大億交通、堤維西等。 帝寶於一審敗訴後,倡議立法院應通過「維修免責條款」,確保作為汽車售後零件製造地的台灣,給予產業必要的保護;此議題涉及法律制度、產業環境、國際貿易等關鍵影響,仍需嚴謹的研究評估。

  • 2023/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大型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正在新涉足的純電動汽車(EV)代工業務領域加快擴充車型。該公司 10 月 18 日首次公開了作為第 6 款自主研發純電動汽車的商用廂型車的試製車。在曾視為有力客戶的美國新興企業陷入苦戰等逆風持續的情況下,鴻海推進在擺脫低收益體制的關鍵純電動汽車業務領域獲得訂單。

  • 2023/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和三菱汽車去年聯手打造平價電動車款「Sakura」,因為售價只要約 200 萬日圓(約新臺幣 43 萬元),成為今年日本最暢銷的電動車。不過本田和通用汽車原本在一年前同意合作聯合開發平價電動車的計畫,卻突然決定中止,據傳可能是因為大陸市場需求減緩。

  • 2023/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從東京車展改名的日本移動展( Japan Mobility Show) 26 日盛大開幕,展現日本正朝向擁抱電池動力車的未來,但這個國家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嚴重缺乏充電的基礎設施。根據基礎設施供應商 Enechange 數據,目前日本全國只有 30,000 台電動車充電器,相當於每台要提供 4,000 名用戶使用。但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彙整數據顯示,在歐洲每 500 人就有一台充電器,在美國為 600 人,在中國大陸則為 1,800 人。

  • 2023/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加拿大固態電池設計製造商 Blue Solutions 與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 3 日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鴻海將攜手旗下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與 Blue Solutions 針對兩輪電動車市場共同開發打造的固態電池生態系。加拿大 Blue Solutions 為法國 Bollore 集團子公司,是一間已具備產業規模的固態電池設計和製造商,其電池自 2011 年開始量產。本次 Blue Solutions 與鴻海科技集團,以及專精於固態電池材料設計的全資子公司芯量科技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結合雙方的專業、技術及資源,開發並生產兩輪車電池。

  • 2023/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鴻海今天與加拿大固態電池設計製造商 Blue Solutions 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初期應用在印尼市場的兩輪電動車固態電池,未來擬推動固態電池系統應用在其他電動車。鴻海新聞稿指出,此次 Blue Solutions 與鴻海及旗下固態電池材料設計的全資子公司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簽訂合作備忘錄,結合雙方專業、技術及資源,開發生產兩輪車電池。雙方合作下階段,將規劃推動固態電池系統應用其他電動車。

  • 2023/9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KYMCO 正式宣布,與美國哈雷大衛森 Harley-Davidson, Inc.共同推動的電動車子公司 LiveWire,於美國時間 9 月 27 日在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紐約證交所(NYSE),以「LVWR」掛牌上市。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 更親自赴美與哈雷總裁 Jochen Zeitz 共同進行敲鐘儀式,LiveWire 成功登上紐交所!紐交所為全球市價總值最高、上市審查也最為嚴格的證券交易所,能上市紐交所的都是國際上歷史悠久的大型優良企業,如可口可樂、高盛集團…等,KYMCO 為史上第一家臺灣機車業者透過合資方式登板紐交所,在全球市場開創一套全新的合作模式,更為臺美經典品牌的雙強結合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 2023/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線材廠良得電獲亞馬遜低軌衛星與微軟遊戲機新訂單,加上歐洲三大車廠,以及日本一大車廠的電動車充電包擴大出貨,三大動能推升下,2023年營收與獲利非常樂觀,2024 年展望持續看好。良得電 20 日參加券商舉辦的法說會,發言人江文裕表示,該公司持續轉型提升高毛利產品比重,已經看到成效,毛利率在 2022 年第 4 季達 12%以上,營業利益率大幅提升至 4%以上,2022 年每股純益高達 1.48 元,創近七年來新高。 2023 年上半年毛利率達 14%以上,營業利益率 4%以上。2023 年下半年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將大幅提升,獲利超前。

  • 2023/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大同集團旗下專注環保無毒電著塗料事業的尚志精密化學,已打入中國大陸知名電動車用電池盒塗料及新能源汽車車體供應鏈,在電動車蓬勃發展趨勢下,尚化的塗料產品在汽車鈑金及車輛零配件市場將逐漸擴大,成為未來積極發展的重心。大同表示,尚化營收超過七成來自外銷,近年積極主推環氧型電著塗料進攻大中華區市場,其中消光型環氧電著塗料產品,已取得大陸消費性電子市場超過六成市占率,也是國際一線品牌手機、筆電、平板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零配件的塗料指定供應商。

  • 2023/9
    汽機車季報

    電動商用車智慧運營驗證計畫公告,有利國產商用車發展

    說明: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於9/26公告「電動商用車智慧運營驗證計畫」,計畫目標為加速國內商用電動車產業製造鏈發展,並可搭配電商宅配蓬勃發展的商用車款;並在物流倉儲中心或集發貨站,結合充電環境布建、智慧排程、車隊管理或調度系統等解決方案,打造國內電動物流車示範車隊。 審查重點包括「自主開發能量」、「示範場域範圍」、「電能補充系統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計畫可行性」、「市場競爭能力」、「計畫預期產出效益」、「產業帶動效果」、 「其他衍生效益」、「國產自主開發研發關鍵系統導入程度」及「運營車輛驗證量能」等11項。 影響分析: 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公告「電動商用車智慧運營驗證計畫」,將投入新台幣2億元補助物流業者(計畫以2.5年為限,補助比率40%以上,不超過50%)與國內車廠共同建立自主電動貨車製造能量(禁用中國製造關鍵零組件,如電池、馬達和電控等三電系統和車架),又或是合作開發物流場域營運調度系統,預估將可對國產商用車及電動車產量創造利多。 國內車廠已具備豐富商用車生產實績,如中華汽車生產多款商用車型(如得利卡、Zinger、Veryca等),以及國瑞汽車生產暢銷商用車款Town Ace (2023年1~9月單一車款累積銷量1.3萬輛,為含進口車款之第二位),均具備參與此計畫之潛力。

  • 2023/9
    汽機車季報

    美UAW發起罷工,三大車廠產能受限

    說明: 2023年9月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因勞資雙方對於加薪與其他福利的要求未達成協議,UAW展開罷工行動。工會提出提高加薪幅度、縮短每週工時、恢復退休勞工的醫療福利,和回復生活成本調整等要求;受影響車廠包含通用(GM)、福特(Ford)和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等三大車廠。 影響分析: 三大品牌在美國年產能分別達181萬、197萬及111萬輛,約占美國整體汽車產能的46%,且美國新車內銷比達六成,若罷工持續,美國新車銷售將減少,轉而推升二手車需求,有望提升臺汽車零組件廠銷售業績。 2023年10月底,UAW代表已與三車廠達成初步協議,車廠將提高加薪幅度至25%、提高薪水上限、對生活費用提供額外補償等。本次為期約6周的罷工,已使得福特損失13億美元、通用損失8億美元;未來在勞工成本上也將大幅上升,成本是否轉價至終端售價受到關注。

  • 2023/9
    汽機車季報

    經濟部將於2024年啟動南部四座工業園區碳權收購方案,鼓勵電動機車採用

    說明: 經濟部2023年9月24日宣布2024年將補助轄下南部四座工業園區換用電動機車,工業局將配合環保署的「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台」,對於每輛電動機車的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減量效益各提供各2,000元補助,合計4,000元,收購資訊最快年底在平台上線,若加上電動機車7,000元的購車補助方案將實施至2026年,2024年起每台電動機車補助金額將達1.1萬元。 四個工業區包含嘉義水上、中埔園區、台南的新市園區、高雄的北高雄園區,未來園區開發對碳權及空污額度有抵換需求,因此工業局將規劃民眾汰舊換新電動機車的碳權補助方案,進行碳權與空污額度的收購。 影響分析: 六都電動機車於整體機車登記數占比為臺北市8.6%、桃園市6.9%、臺中市5.2%、新北市4.7%、高雄市4.5%、臺南市4.4%,其中高雄及臺南為六都中電動機車占比最低者。工業園區工廠生產活動及員工每日通勤均會製造碳足跡,透過工業區優先推動電動機車使用,讓民眾擁有汰舊換新抵換之碳權,並可將碳權賣給工業局獲得現金補助,有助於提高南部縣市電動機車使用率。 企業推動ESG為節能減碳與提升企業形象之重要策略,因應經濟部將對工業園區推動碳權收購與購車補助,將有助於企業採購電動機車作為公務用車或提供員工上下班使用,員工則可能因為購車補助而提升電動機車購買意願,對於工業園區空氣品質改善具正面效益。

  • 2023/9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能源部宣布,將撥款 155 億美元支持電動車產業轉型,此舉是拜登政府「投資美國」計畫的一部分,旨在增強美國國內電動車及電池製造,並創造高薪製造業工作機會。該筆資金主要將用於補助汽車製造商及供應商,協助其工廠設備改造以生產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氫燃料電池車。在此筆資金中,將有 120 億美元用於輕型、中型及重型電動車的汽車製造轉型專案,其中包括 20 億美元補助金及 100 億美元貸款。能源部的目標是鼓勵汽車製造商及供應商將生產能力轉型至永續運輸解決方案。透過財務支援,能源部希望加速電動車的推廣普及,並降低運輸業的碳足跡。

  • 2023/9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對美國電動汽車銷售追蹤的最新研究,美國乘用純電動汽車(BEV)銷量在 2023 年第 2 季度年增 57%,美國仍保持第二大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在第 1 季超過德國。純電動汽車在第 2 季占美國乘用車總銷量的 7%以上。

  • 2023/9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隨著大陸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選擇與大陸電動車企合作快速推進電動化進程,以此重塑市場地位。東風本田日前發布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旗下首款概念車也全球亮相。此外,現代汽車透露,正準備與大陸合作夥伴北汽集團攜手推出電動車。先前還有福斯與小鵬、奧迪與上汽、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等宣布合作。

  • 2023/8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10 日,由印度尼西亞汽車製造商協會(GAIKINDO)主辦的「印度尼西亞國際汽車展」在雅加達郊外開幕。中國和韓國的企業相繼發佈了純電動汽車(EV)的新車型和本地化生產計劃。其戰略是借助印尼政府的純電動汽車銷售獎勵制度,打入被日本車佔據 9 成市占率的堡壘。

  • 2023/8
    汽機車季報

    指標車廠結盟泰國石油PTT及Arun Plus,成立電動機車解決方案公司「Aionex」

    說明: 泰國政府訂定2030年前國產車中須有30%為電動車,並於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為目標,除達成減碳目標外,並致力成為東南亞電動車製造中心。2023年8月17日,光陽宣布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結盟,與PTT旗下100%控股子公司Arun Plus合資成立電動機車解決方案公司「Aionex」,投入Ionex 3.0換電系統,在泰國建立完整Ionex電動車生態系。 此次合資公司 Aionex ,Arun Plus 佔 51% 持股,其餘 49% 由光陽集團(29%)與金庫資本(20%)持有,將於2023年底前正式營運。 影響分析: 光陽在全球各地燃油機車市場已站穩腳步,近年則積極發展電動機車與能源生態系(Ionex 3.0),近期與泰國PTT及Aron Plus合作之Aionex將進行電動機車及能源基礎設施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並藉由PTT於能源產業投資眼光與豐厚資金,有機會協助光陽進一步於泰國拓展生態系版圖。 臺灣車廠積極展開全球部署,Gogoro持續與印度、印尼及菲律賓相關業者合作,拓展B2C及B2B市場;光陽則以本身造車能力強化全球布局,與國際B2B業者合作切入商用領域,並與泰國能源業者PTT達成車輛銷售與能源建設合作。車廠藉由市場互補、生產合作、資源整合等方式提升競爭力,長期而言有助於達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

  • 2023/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泓德能源旗下子公司星舟快充,參加鐵路局「宜花東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營運服務租賃案」公開招標,獲選為得標企業。泓德能源現有充電站主要分布於臺北、臺中、南投與臺南等臺灣西部地區,拿下此標案即完成全臺環島充電網佈局。星舟快充將於以下九個地點設置充電樁,預計2024 年 3 月開始營運以服務大眾:位於宜蘭的永樂車站、東澳車站,位於花蓮的壽豐車站、三民車站、東里車站、富里車站,位於臺東的關山車站、瑞源車站,以及標案範圍外的花蓮林榮新光車站。無須下載App,只要使用 LINE 掃碼,就可立即使用星舟快充的充電服務。

  • 2023/8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鴻海積極佈局印尼電動二輪車市場。印尼 Indika 能源 PT Indika Energy Tbk (Indika Energy)宣布,已完成電動二輪車品牌 Alva One 製造商 PT Ilectra Motor Group(IMG)的 B 輪募資作業,獲得約 5,000 萬美元資金。本次募資除了原先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等外,此次新投資方還包括鴻海與中信金控共同注資的私募基金和順興智能移動有限合夥)HH-CTBC Partnership, L.P.)及 Brama One Ventures 等。

  • 2023/8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光陽電動機車 IONEX 正式前進泰國市場,與泰國石油集團子公司 Arun Plus 成立合資公司 Aionex,目標是以泰國為第一站,將換電平台打進東協市場。泰國證券交易所正式公告,Arun Plus 和光陽正式成立合資公司Aionex,市值為 6 億泰銖(約新臺幣 5.3 億元),要在泰國建設換電站,並開始製造銷售 IONEX 電動機車。

  • 2023/8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鴻海與中信金合資成立的私募基金和順興智能移動 21 日表示,參與印尼 Indika 旗下電動機車品牌 ALVA 的 B 輪募資,強化鴻海在印尼的電動車佈局,深化鴻海與 Indika 的結盟,以搶攻印尼這個全球第三大的電動機車市場。

  • 2023/7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SYM 旗下電動機車目前僅有 E-Woo 一款,基本上屬於充電式電動機車,只是採用了「可攜式」電池組,能夠把電池拿回家充電,設計概念已頗為接近換電式電動機車。然而,要能與 PBGN 聯盟、光陽 Ionex 在都會地區競爭,現階段勢必需要建立換電模式,並提高換電站電池周轉率,因此,要不就是「換電站數量」或「每一站點的電池數」夠多,不然就是要讓電池充滿電的速度更快,確保每一位騎士都能換到滿電的電池。

  • 2023/7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印尼電動機車新創 MAKA Motors MAKA Motors 和 AC Ventures 消息,印尼 EV 新創 MAKA Motors 宣布完成 3,760 萬美元新一輪融資,創東南亞地區硬體創業公司種子輪紀錄。由 AC Ventures、East Ventures 和南韓 SV Investment 領投,Northstar Group、Provident、AlfaCorp、Skystar Capital、 Peak XV Partners (紅杉印度 ) 、 Openspace Ventures 、 Shinhan Venture Investment、BEENEXT、Kinesys Group 及 M Venture Partners 跟投。

  • 2023/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外電報導,鴻海啟動美國俄亥俄州電動車工廠產能建置,預計年產能達35 萬輛,並已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這是鴻海俄州廠首度提出建置產能計畫,透露鴻海可能在新客戶與新訂單大有斬獲,因而大舉擴產以因應需求,可望在 2024 年大量出貨,衝刺營運。鴻海目前在美國、泰國、印尼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皆有電動車相關生產計畫,先前已揭露明確產能目標的是在泰國攜手泰國國家能源集團(PTT)設立的工廠,目標2024 年量產,初始年產能 5 萬輛,並逐步提高到 15 萬輛,若美國俄州廠年產能達 35 萬輛,將是鴻海電動車最大生產基地,地位堪比大陸生產 iPhone 的重鎮鄭州廠。

  • 2023/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響應淨零碳排,全球各國搶攻電動車,而鴻海集團最新宣布,計畫斥資近新臺幣 200 億元,和全球車用零件大廠「德國 ZF 集團」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車用底盤系統。而 ZF 集團的主要客戶,包括賓士、BMW 等一線車廠,這項投資案也有助於鴻海打入德系供應鏈。「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化身成專業試車手,為自家電動車 ModelC 代言,而除了攜手國內車廠,打造國產電動車,最近還將觸角伸進德國,啟動跨國合作。

  • 2023/7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隨著純電動汽車(EV)在世界各國不斷普及,在日本車企的主力市場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純電動汽車在汽車銷量中的占比明顯上升。調查公司MarkLines 統計的 5 月純電動汽車銷量比例顯示,澳大利亞和泰國達到7%。印度尼西亞為 2%,與日本處於同等水平。支持純電動汽車的政策也吹來東風,亞洲整體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中國企業開始確保份額。

  • 2023/7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今年前 6 個月德國老牌車商大眾汽車共賣出約 3.4 萬輛純電動車,仍落後於特斯拉。如果和去年下半年相比,德國市場上的前五大品牌除了賓士的電動 E 級車型外,其他銷量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德國政府從今年 1 月 1 日開始削減對電動車市場的補貼力度,包括消費者的購車補貼從 6,000 歐元下降到 4,500 歐元。

  • 2023/6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 中國純電動汽車(EV)廠商正在泰國展開攻勢。比亞迪(BYD)推出了新款車型,已借助該車型佔到泰國單月純電動汽車銷量的 4 成。僅中國企業就佔據泰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 7 成份額。在混合動力車(HV)和引擎汽車市場掌握 8 成份額的日系企業在泰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上幾乎沒有存在感。中國企業將利用泰國政府的補貼等,在泰國建立立足點,作為攻佔東南亞市場的試金石。

  • 2023/6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繼福特汽車加入特斯拉電動車使用的充電頭規格與設計標準後,通用汽車現在宣布也將跟進,2025 年起旗下所有新電動車都將製造 NACS 充電端口,可至特斯拉遍布各處的超級充電站充電。目前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地,電動車充電頭設計主要分為 Tesla 自有的北美充電標準(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 NACS),以及其他電動車製造商的組合充電系統(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CCS),前者數千座超級充電站只為特斯拉汽車提供服務,後者則包含北美標準與歐洲標準,其餘車商電動車都採用此充電系統。

  • 2023/6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純電車廠蔚來 Nio 於 2023 年 6 月 12 日宣布,品牌旗下全車系售價將調降 3 萬人民幣,也不再提供新購車主終身免費換電的服務,新購車所享有的保固權益也有所變更。此次調整後,蔚來 Nio 旗下入門轎車 ET5售價降為人民幣 29.8 萬,換算新臺幣約為 128 萬。蔚來 Nio 降價除了讓利增加產品競爭力外,也象徵正式加入中國激烈的新能源車價格戰。

  • 2023/6
    汽機車季報

    國產Toyota Yaris 6月底停產,規劃以Yaris Cross 取代

    國產Toyota Yaris 於6月底停產,帶動民眾及租賃業者訂購潮與產銷量表現。後續為填補此價格級距車款,Toyota規劃於9月底以國產化方式,引進Yaris Cross亞太規格款(小型SUV,車體較歐日規格長13公分),並將全速域主動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AEB)、車道偏離警示(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等Toyota Safety Sense智動駕駛輔助系統納入選配清單,預計售價新台幣70~85萬。 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已成為國內新車款功能訴求之重點項目,亦可見美國要求所有新車和SUV強制安裝AEB,於此趨勢下,發展國產ADAS相關軟硬體(如超音波雷達、控制演算法等)並搭載於國產特色車款,將有利於提高國產車款競爭力。 此外,現各品牌導入台灣市場新款車型,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款均為導入重點,在此趨勢下,可見台廠以併購(如台達電收購德商TB&C)、合作研發(如鴻海與英飛凌在台設車用中心)或創新版上市(如鴻華先進)方式,積極發展旗下電動車相關業務及關鍵零組件產品,有利台廠建立/加深與各車廠之電動車相關合作關係,以及為電動車普及後之售後維修市場提前布局。

  • 2023/6
    汽機車季報

    中油電動機車快充系統由裕電車電進行系統開發與前後端整合,已於6/1啟用

    台灣中油公司在全台共100座加油站設置電動機車快充設備,並完成電動機車充電營運系統開發作業,於6月1日上線啟用。為讓消費者熟悉系統,至6月14日為期兩周充電免費,之後充電服務費率調整為每分鐘新台幣3元,但需以手機「中油Pay」APP付費。 裕電車電自2022年取得中油電動機車充電站建置標案後,展開前後端及場域端整合作業,包含電動二輪充電樁控制程式開發、充電主系統開發、中油Pay串接、充電資訊管理後台開發及站點監控與客戶服務、充電樁域設備維護保養等。 交通部在臺灣2050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研擬推動國營事業如中油、台糖、台電、台水所轄場域設置公共充電樁,並將中油打造具創能、儲能及用能等面向之智慧綠能加油示範站,朝多元能源供應站(加油/充換電/加氫)進行發展。透過國營事業帶頭轉型,將有助於建構電動機車友善使用環境,吸引廠商投入電動機車研發與發展充電周邊服務。 台灣中油電動機車快充設備適用車款包含中華iE125,光陽i-One、S6Rex、S7Rex、S6 Pro、S7 Pro。目前台灣市場以換電式車款占比約85%,且對於營運商而言增設能源補充設施或轉型為電能補充站點則以實際獲利為考量,未來能否達成使用效益仍為階段性評估重點。

  • 2023/6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國內電力設備大廠華城電機推出 EValue 充電站,先前 U-CAR 透過專題報導,搶先帶讀者認識 EValue 充電站。如今,這座華城電機耗資千萬的首座電動汽車充電停車場於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6 號,即日起至 6 月底試營運,不限車款、快充或慢充皆可免費充電。華城電機預計2020 年底前於全臺建置 5 座快充站及拓點 150 座充電站,替臺灣打造更友善、便利的電動車充電網絡,並表示目標 2025 年實現電動車環島不缺電。

  • 2023/6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台達電 15 日宣布將以 142 佰萬歐元(約合新臺幣 46.61 億元)收購 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與其旗下子公司 TB&C 集團全數股權,強化電動車佈局。台達電表示,此次交易是向 Cooperatief H2 Equity Partners Fund IV Holding W.A.以及 Te Bokkel Beheer B.V.所收購。台達電表示,此次收購後,結合台達零組件事業群在電動車用電子零組件的技術實力與產品線,將能強化電動車電池管理系統的佈局,亦能整合雙方研發及製造資源,加速台達在電動車領域的整體發展。

  • 2023/6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技術領導者 Gogoro 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有望達成「超級計畫」協議,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 Eknath Shinde 已於今日的政府記者會中正式宣佈向 Gogoro 提出簽訂「超級計畫」協議的合作邀約,包括製造 Gogoro 智慧電動機車與智慧電池、布建電池交換站點,以及 2023 年底開始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建設開放且便利的能源基礎設施。

  • 2023/6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高市民政局編列預算汰換 11 區里公務機車。民政局舉行旗津和鹽埕區的交車儀式,其餘 9 區的里公務機車也會陸續交車給里長使用,希望讓騎車穿梭大街小巷的里長們在服務里民之際,也能藉此減少碳排為環保盡分心力。高雄市民政局表示,因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苓雅、前鎮、旗津及小港等 11 區的里公務機車已屆 8 年使用年限,今年編列 3,600 多萬預算購買 452 台電動機車,為市區各里進行汰換。先後於旗津區和鹽埕區舉行交車儀式,6 月底左營區等 9 區也會陸續交車,讓里長協助推動政策同時,也能有方便環保的交通工具可使用。

  • 2023/5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臺灣電動機車 Gogoro 宣布與南韓擴大合作,將 Gogoro 換電系統的外送服務市場,擴大到首爾以外另外七座城市,並開始銷售 Gogoro 電動機車,持續拓展海外市場。Gogoro 的出海大夢,今年終於隨著疫情緩解後開始擴張,繼印度與東南亞後,再次與南韓外送市場合作,讓臺灣電動機車跟電池交換系統深入南韓八大城市。

  • 2023/5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Ionex 光陽電動車與德商 foodpanda 攜手合作,首度推出電動機車訂閱制,讓外送夥伴以較低的費用入手,訂閱期結束後,可以優惠價格買下該台電動機車,或取消訂閱歸還電動機車,選擇更有彈性;另外,還有外送夥伴購車優惠方案,鼓勵外送夥伴成為低碳騎士,共同守護環境。

  • 2023/5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國內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 宣布,預計在 2023 年第 3 季擴大與韓國機車租賃、外送服務公司 Bikebank 的合作關係,以 Dotstation 品牌面向韓國大眾銷售 Gogoro 智慧電動機車。2019 年起,Gogoro 攜手 Bikebank,在首爾美食外送業務導入 Gogoro 智慧電動機車與電池交換系統, 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表示,「首爾擁有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美食外送產業生態系,也是首波採用 Gogoro 電池交換服務於美食外送的市場之一。」

  • 2023/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先前 U-CAR 曾報導,2022 年 11 月時立法院三讀通過《停車場法》部分條文修正法案,內容指出,交通部將訂定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設置比例、充電設施標準及補助方式等。近日交通部依《停車場法》規定,預告「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內容規範,有路外停車場充電車位應達停車總數 2%、民營達 1%以上。

  • 2023/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目標在 2040 年要禁售燃油車,現在積極拓展電動車市場,不過要普及電動車,就得要先布建足夠的充電樁,才能減緩車主的里程焦慮問題,現在有充電業者與租賃車業者合作,在出租站點設置充電樁,讓一些不熟悉電動車的民眾,體驗到便利的充電模式,根據專家預估全球充電樁市場今年就會達到 100 億美元大關,要如何搶進充電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2023/5
    汽機車季報

    鴻海與英飛凌合作在台設車用中心 聚焦電動車碳化矽技術

    2023年5月9日鴻海集團與車用半導體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簽訂合作備忘錄,預計於2023年完成在台灣設立並啟用車用系統應用中心,雙方就電動車之發展共同推動,並聚焦碳化矽(SiC)技術於電動車大功率應用,例如牽引逆變器、車載充電器OBC(Onboard Chargers)及直流轉換器等,此次合作產品範圍涵蓋感測器、微控制器、功率半導體、人機介面(HMI)及安全解決方案等。 系統應用中心將針對汽車與電動車應用進行合作,包括智慧座艙應用、先進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應用,以及電池管理系統(BMS)、牽引逆變器等。 電動車市場成長帶動第三代半導體需求,碳化矽為第三代半導體之寬能隙材料,具有耐高溫、高壓與高頻之特性,對電動車的高頻快充、續航力有助益,因此廠商紛紛投資碳化矽產業,以確保在車用動力的話語權,例如廣運與盛新材料合作產出碳化矽長晶;嘉晶製作化合物半導體之磊晶,並請漢磊執行晶圓代工;而鴻海與英飛凌此次合作,不僅是在應用端系統的共同開發,而是在車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全面合作,從次系統、模組、晶圓,往上到磊晶、基板、關鍵材料零組件、驅動晶片等,預期深化開發電動車與次系統。透過此次合作可見台廠於電動車市場的布局準備。

  • 2023/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發布的一份報告,2022 年電動車銷售量躍升至超過 1,000 萬輛,比起 2021 年成長了 55%,其中,中國約占市場的 60%。由於這樣的表現,2022 年底全球共有超過 2,600萬輛電動車在路上行駛,比起 2021 年成長了 60%。

  • 2023/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東南亞,構建純電動汽車(EV)供應鏈的動向開始擴大。可樂麗(Kuraray)等日系企業在泰國設立了生產零部件和構件的新工廠,中韓企業則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投資生產車載電池。在成為供貨對象的整車生產領域,中韓製造商處於領先地位,日系車的存在感較弱。

  • 2023/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財政部 4 月 17 日發佈最新清單,列出哪些電動車型有資格獲得《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所提供的 7,500 美元購車減稅優惠。由於 IRA 法案的一大目的是讓美國擺脫依賴中國電動車電池,包括福斯(Volkswagen)、BMW、日產(Nissan)、Rivian、現代(Hyundai)和 Volvo都被踢出名單,只剩下美國汽車品牌還留在名單中,而特斯拉(Tesla)和通用(GM)成為最大贏家。

  • 2023/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日經中文網》報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 3 月下旬在香港舉行的投資者說明會上透露 2023 年銷售目標時指出,今年目標 300 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 360 萬輛。如果擴大產能順利,比亞迪今年新車銷量可望達到此一目標,按過去銷售比例推算,純電動汽車約占一半,可能超過美國特斯拉而躍居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冠軍。

  • 2023/4
    汽機車季報

    光陽以多樣化產品線、高密度換電網絡與優惠資費定價策略,於2023年第二季站上市占率15.3%

    光陽斥資逾44億元投入電動化轉型,包含電動機車研發製造、電動機車電池組及基礎設施建置,已完成2,600座換電站目標,覆蓋全台超過80%行政區。 光陽將原有專屬油車通路體系原廠授權店,升級為KYMCO Ionex「油電合一」原廠授權店,以Ionex電動車專賣門市為主軸,搭配低門檻進入條件,讓對電動機車經營具熱忱的原廠授權店,在取得原廠Ionex電動車技術認證後,轉型成為Ionex光陽電動車銷售服務體系。 2022年臺灣機車總銷售73.4萬輛,其中電動機車銷售8.7萬輛,市占率11.9%。電動機車市場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品牌差異化、性能優勢、技術壁壘已成為市占率提升關鍵,且觀察臺灣廠商競爭戰場已於國內轉向國際,透過雙換電系統(PBGN、Ionex)於國際市場展開更加彈性之商業應用。 燃油車廠積極投入電動機車開發,透過自行研發、與主要品牌合作(能源系統)為兩大主要方式,PBGN聯盟(Gogoro、宏佳騰、Yamaha、PGO、台鈴eReady、中華emoving)市占率約85%,聯盟中多數燃油車廠採用Gogoro能源交換系統;未加入PBGN聯盟的光陽則藉由自行開發Ionex換電系統與特殊時段換電優惠獲得忠實顧客,並透過「油電合一」原廠授權店,讓經銷體系在同時兼顧油車維修收入下,提升電動機車銷售意願,有助市占率進一步提升。

  • 2023/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電動汽車數量近年成長迅速,新竹市電動汽車數量今年飆破千輛。臺灣中油相中新竹坐擁新竹科學園區與電動汽車成長趨勢,選在光明加油站打造全臺首座自營自建的電動汽車複合充電站於今天啟用,站內有 12槍快慢充電樁,並採用「中油 Pay」APP 啟動充電椿支付功能,象徵臺灣中油正式跨足電動車充電領域。

  • 2023/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2023 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E-Mobility Taiwan)自 4 月 12 日起至 15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 1 館隆重登場,此次成運汽車首次公開亮相全國第一輛電動城際巴士;此外,還展示成運全新發表之 12 米 2 門國產馬達低地板電動市區巴士。成運汽車指出,電動城際巴士經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測試,每日行駛里程可達 500 公里以上。成運汽車目標加速達成2030 公共巴士全面電動化的政策,成運表示,相信「快充」將引領世界走向淨零碳排的美好未來。

  • 2023/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為幫助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擴大跨法人及跨域技術的整合,在經濟部和行政院環保署的支持下,工研院日前攜手 63 家產官研代表召開「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以下簡稱為「車輛電能補充聯盟」)會員大會,聚焦三大電能補充議題,包括:雙向充電的標準確立、充電管理的雲端整合、電動機車共通電池國際規格的趨勢研析,期以集結眾力,共同打造國內電動車產業生態鏈,提供消費者更方便、友善的充電環境,加速臺灣智慧運輸的發展。

  • 2023/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市長謝國樑選舉「青年免費送電動機車」承諾將有機會獲得實現, 19 日基隆市府和光陽機車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和光陽電動機車 Ionex合作,將在本期預算中提出市府每台補助 3 萬元的預算,初期 1 萬台內。光陽推出的是車款是 KYMCO Ionex One 都會版(售價新臺幣 63,800元)跟 KYMCO Ionex 暴龍 S6 Rex(售價新臺幣 82,800 元),在基隆市府的方案之下,3 萬元是基隆市府補助,1 萬元由中央政府補助,這兩輛電動機車均由市府以 4 萬元向光陽 KYMCO 採購,讓符合條件的年輕人取得電動機車。

  • 2023/3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臺南市政府今公布「2023 淘汰老舊機車及換、新購電動二輪車補助方案」,加碼 3 千元,並配合青銀福利政策,首創推出電動車家長專案, 12 歲以下學童的父母、祖父母都可申請,加上中央補助,汰舊換新最高補助 2 萬 6,300 元,新購車最高補助 2 萬元。環保局長許仁澤也期待電動車業者多點優惠,加速老舊機車汰舊換新。

  • 2023/3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近日宣布,從 2023 年 7 月 1 日起,臺中市公有路外停車場充電車格實施停車累進收費管理,收費標準採第一小時 20 元,第二小時起每小時 40 元的累進收費制,並且各式證件、車種(含月票車)均依此公告費率收費。

  • 2023/3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瑞典電動車業者 CAKE 宣布與墨西哥機車業者 Italika、Citio 合作,將協助其加速過渡至電動二輪車輛發展,並且建立重要合作關係。此項合作將加速墨西哥境內推動無燃油車輛使用模式,而 Italika 將在未來幾年內於墨西哥境內生產、銷售 CAKE 旗下電動車車輛產品。在此次合作協議裡,Italika、Citio 將透過其製造與組裝能力,預計生產、銷售 5 萬輛 CAKE電動車,並且滿足北美市場使用需求。

  • 2023/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特斯拉 3 月 1 日正式宣佈,將在墨西哥北部建設該公司第 5 座純電動汽車工廠。為了使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減半,新工廠將支持正在開發的新一代底盤,成為面向美國等的出口基地。

  • 2023/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歐盟計劃在 2035 年前停止銷售新汽柴油車,不過,這項原本預計應會毫無爭議地完成最終立法程序的歷史性法案,卻因為德國轉變立場,帶動歐洲其他仰賴汽車產業的國家揚言抵制而進度停滯,為歐盟加速開啟全面電動車時代,投下變數,恐將衝擊要在 2050 年達成「碳中和」的氣候目標。

  • 2023/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DIGITIMES 研究中心觀察 2022 年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對比汽車整體銷售量仍不如預期,電動車銷量持續呈現顯著增長、達 978 萬台;其中,中國及美國市場年增率分別達 70%、40%以上,歐洲市場僅呈個位數增幅。展望 2023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超越 1,400 萬台,中國與美國銷量成長仍將最為亮眼,歐洲則仍將呈現緩增情形。

  • 2023/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 VinFast 去年 11 月風光將旗下電動車外銷至美國加州,但外媒報導指出,在價格戰之下,VinFast 首款銷美的電動車在加州的長租費用報價已大砍超過 5 成。VinFast 成立於 2017 年,是越南 Vingroup集團旗下的汽車製造商。路透社報導,VinFast 在 1 月表示,首款 VF 8 智慧電動車 2 年租期的費用是每個月 599 美元(約新臺幣 1 萬 8,413 元)。

  • 2023/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Gogoro (Nasdaq:GGR)於 2023 年 1 月 17 日宣佈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 Belrise 集團(前身為 Badve Engineering Ltd)建立策略能源夥伴關係,並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打造前所未有的電池交換基礎設施。Gogoro 是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的技術領導者,為城市提供智慧永續移動解決方案;Belrise 則為印度汽車系統製造產業龍頭,雙方計畫建立「50-50 合作夥伴關係」,於八年內投資 25 億美元,在世界人口第二大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建置能源基礎設施。

  • 2023/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裕隆日產汽車以「不用充電的電動車」的黑科技,宣布導入日本原裝進NISSAN X-TRAIL e-POWER,加入電動車戰局,創下預接單破千張、今年度配額 600 台全數售罄佳績,與納智捷國產電動車、中華車電動二輪車,形成鐵三角陣容,裕隆集團電動車戰隊成形。

  • 2023/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基隆市長謝國樑選前推出免費送「電動機車」爭議頗大,謝國樑今天宣布,今年會辦理追加預算採購 1 萬台以上電動機車,加上能源局、環保署的汰舊換新補助,符合資格的市民可以拿到 4 萬元的電機車,最快今年底就可以實施。謝國樑競選時提出免費送電動機車政見,首批適用1989 年至 2003 年出生、入籍基隆 3 年、擁有駕照 1 年以上,每年做公益 4 小時,可以申請免費機車,被外界批「政策買票」、排擠預算、不符財政原則。謝國樑強調一定會實現他的政見。

  • 2023/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三陽(SYM)去年拿下臺灣機車品牌銷售冠軍,三陽與工研院舉行簽約儀式,宣告雙方正式合作氫燃料電動車技術開發,未來將推出氫能源電動機車。三陽在昨天與工研院舉行簽約儀式,宣告雙方正式合作氫燃料電動車技術開發,於創新能源載具領域邁出第一步。第一階段雙方將針對超高壓氫氣的儲存技術共同研究、設計與開發,並將此技術使用在氫能源電動機車上。

  • 2023/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OEM 大廠微星跨出 PC 本業,將目標市場鎖定在電動車領域,繼先前導入電動巴士的車載系統後,並於上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宣布搶進充電樁市場。微星表示,充電樁方案採用 All in One 架構,除了具有感測器能辨識車牌,同時也具有支付系統,提供螢幕介面及後端管理客製化方案,預計 6 月在臺出貨並上看 2,000 支。

  • 2023/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本次 Honda 共發表了三款微型電動二輪車,分別為:Honda Cub e:、Dax e:和 ZOOMER e:,有著極為前衛的外表,其中 Cub e 與 Dax e:就是分別以經典的 Cub 與 Dax 為藍本設計,ZOOMER e: 就是以當前跨界速克達ZOOMER 為範本,Honda 希望以與眾不同的設計與先進功能與配備,提供全新的價值觀,為中國年輕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與選擇。

  • 2023/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越南在 2022 年 11 月 25 日成功出口電動汽車到美國,這對仍是開發中國家的越南來說,宛如打了一劑邁向工業化、現代化國家的強心針。背後的功臣,則是越南市場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純電動汽車製造商VinFast,並誓言將帶領越南參與全球正在力推的「電動車革命」。

  • 2023/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挪威 2 日發布的數據,挪威去年 2022 年每 5 件新車註冊中,有將近 4 件是電動車,創下新紀錄。挪威道路協會(Norwegian Road Federati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挪威去年賣出 13 萬 8,265 台新電動車,在整體汽車銷售數量占 79.3%,美國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以 12.2%位居市占率榜首。

  • 2022/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歐洲因為俄烏戰爭引發了冬季能源供應問題,讓歐洲許多國家十分地擔憂,其中也包括了瑞士。瑞士正在為停電做好一切的準備、並綢繆出緊急狀況下電動汽車駕駛禁令之草案。如果草案真的通過、那這應該就是全世界第一個為確保能源供應而對電動車實施禁止駕駛的國家。

  • 2022/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印度汽車巨頭著眼於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開始積極行動起來。當地巨頭塔塔汽車推出比此前車型降價約 3-5 成的新車,和賺錢相比更為重視爭取市占率。隨著半導體短缺的緩解,各公司的汽車銷售正在改善,投資能力也在加強。此外,印度政府推進純電動汽車振興政策也成為東風。當然,建設充電網等課題很多,電動化能否加速仍是未知數。

  • 2022/1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快遞服務領導品牌 DHL 國際快遞持續在臺推動綠色永續物流,與新能源車設計製造商蓋亞汽車攜手,納入蓋亞推出的電動三輪商用車Rapide 3 至臺灣運務車隊,將使用於高雄的運務作業。雙方的合作亦呼應高雄市府推動運輸部門純電移動綠交通的政策,期望繼續服務高雄市民快遞配送需求的同時,也成為市民朋友環境友善的路上夥伴。

  • 2022/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U-CAR 近日在新竹光復路交流道、交大旁的中油光明站,發現加油站體後方多出大片停車場,目前豎立「EVON 中油速電」招牌,主要已安裝4 座台達電充電樁,並有充電 1 度 10 元、充電停車收費每小時 25 元等資訊,似乎意味著臺灣最大的中油、將正式自己跨足經營快充站。

  • 2022/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全方位電動車充電領導品牌─華城電能聯手臺北 101 購物中心,於 101地下停車場建置電動車充電服務站,充電設備涵蓋 DC 快充與 AC 慢充,支援充電介面包含 CCS1、CCS2、CHAdeMO、J1772,所有廠牌的電動車都可以充電。EVALUE 101 站是北臺灣最大的混和型充電場站,在此車主可根據停留時間長短,選擇使用快充樁或慢充樁補充電力,隨心自己掌握充電節奏,沒有充電時間壓力自在購物兼補電。

  • 2022/12
    汽機車季報

    國產燃油車款因漲價與電動車款價差縮小,有利國產電動車款普及

    2022年12月,由於鋼材、晶片、電池等重要零組件漲價,人力及運輸物流等費用堆疊,和泰、裕日、中華等國產車廠,均釋出2023年車款漲價訊息,預計國產車2023年車價平均將調漲1~2萬元(漲幅約1.5~2.2%)。調整後Toyota Vios含牌照稅將突破新台幣60萬,車商主管評估此代表國產車新台幣60萬以下時代將終結。 影響分析 國內目前可見Luxgen n?設定標準版新台幣100萬元以下之售價目標,若此目標於2023年車款量產時實現,隨現行國產燃油車款售價調漲,電動車款與燃油車款之價差將可望縮小;搭配購車後充電費用相較加油費用可有所節省,有利於我國推動國產優質平價電動車款普及。 在國際鋼材價格持續上升下,可思考研製國產特色鋼材,若價格可相較國際鋼材具競爭力,或具低碳特性(如Volvo投入研發之零化石鋼材車身),將有利於提升國產車款價格競爭力,或有利車輛產業對應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 隨技術處「智慧電動車輛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施行,將有利提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國產化能力,亦可有利國內車廠向原廠爭取車款國產化,進而擴大國產電動車款生產規模及降低生產成本。

  • 2022/12
    汽機車季報

    電動汽車滲透率提升,帶動零組件成長動能,廠商營運表現可期

    汽車零組件廠陸續公布2022年營收,除受惠第四季傳統旺季外,電動車零組件營收表現亮眼,多家業者單季營收創近年新高。 就各別廠商為例,胡連2022年第四季營收新臺幣20.0億元,創下單季新高;智伸科2022年第四季營收新臺幣22.3億元、全年營收新臺幣92.4億元皆創同期新高;毅嘉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達新臺幣21.4億元,單季毛利率創近年單季新高。 影響分析 胡連客戶多為OEM車廠(中國自有品牌多),於新能源車銷售市場持續看好下,持續深化全球供應鏈關係並穩定市場地位。智伸科隨品牌車廠新能源車技術進程,同步優化產品結構並提升產能利用率,後續可隨客戶需求,亦可思考運用經濟部「智慧電動車輛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資源研發下世代產品以強化合作關係。毅嘉2022年車用產品營收占比已達六成,積極開發車用模組及散熱相關產品,內部力行其ESG政策亦受客戶肯定。 隨全球朝向淨零目標,我國零組件業者於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技術布局可結合電子代工製造經驗及優勢,搭配電動車業者需求加速技術研製與商品化,並可同時擬定企業ESG藍圖,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 2022/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隨著微型電動二輪(又稱電動自行車)需掛牌、投保強制險才能上路,看準市場機會,機車大廠光陽 12 日發表 2 款微型電動二輪車舞風(MINT)、酷騎(COZY)搶市,光陽執行長柯俊斌表示,全球走向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將帶動微型電動車需求。

  • 2022/1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Ionex 光陽電動車繼今年 5 月及 9 月奪下市場亞軍,再傳捷報第三度奪得電動機車市場亞軍!Ionex 光陽電動車於 11 月第三度站上國內電動機車市占第二,並以 1,036 台銷售量一舉寫下 Ionex 自家的銷售歷史新高;較上月相比,成長率更高達 230%,雙倍超越另一陣營 PBGN 聯盟二當家宏佳騰的 492 台,成為臺灣電動機車市場單月成長最高,第三度大破 PBGN 陣營。

  • 2022/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市場進入到 10 月份,過去來說,10 月還能承接開學季的買氣,整體市場表現應不差,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民俗月後車市反而更冷, 2022 年 10 月電動機車市場買氣熄火,10 月掛牌數 7,510 輛,未突破 8千大關,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達 32%,與 9 月相比則是減少了 15%。

  • 2022/11
    汽機車季報

    交通部2022年11月將微型電動二輪車正式掛牌納管,有利國內廠商布局

    交通部2022年11月將微型電動二輪車正式掛牌納管,新舊車輛須領牌、投保強制險,2年緩衝期後不合規車輛將開罰。先前「電動自行車」未有明確定義,現已明確劃分為無踏板的「微型電動二輪車」、有踏板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以電力為主要動力,車重為不含電池40公斤以下,含電池60公斤以下,14歲以上即可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則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兩者的極速均為25km/h以下。 影響分析 微型電動二輪車在正式納管前於管理上有模糊地帶,交通部於11月掛牌納管後,有助於建立較佳的用路環境與釐清相關肇事責任,外籍移工習慣以微型電動二輪車通勤與外出,且多以中國進口車輛進行改裝,未來在合法納管後,將有助於減少中國劣質車款進口與降低非法改裝疑慮,提升整體用路人安全,並有助於國內廠商在相關車種的布局機會,另隨廠商爭取納入政策鼓勵推動,可望提升電動二輪載具總銷量。

  • 2022/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鴻海與公共投資基金(PIF)合資的電動車品牌 Ceer 在 29 日宣布,斥資3.59 億沙烏地里亞爾、約新臺幣 25.6 億元,與沙國地產公司 Emaar 簽屬購買土地協議,Ceer 將在阿卜杜拉國王金融城(King Abdullah Economic City, KAEC)興建電動車製造工廠,預計明年初動土。

  • 2022/1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全球電動車主最大的痛點,就是遠程旅遊找不到快充站的「里程焦慮」,以及緊急狀況找不到快充站。U-Power 旭電馳科研創辦人陳鵬旭兩年前入手電動車後,親身體驗這個痛點,決定再度創業,今年開始布建快充站,至今全臺已啟用 11 個站點,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17 站。

  • 2022/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除了公開全新的電動重機超跑 KYMCO SuperNEX 及電動重機街跑RevoNEX,KYMCO Ionex 電動機車品牌,宣布在 EICMA 義大利米蘭國際車展當中,攜手義大利知名車廠 MV Agusta,推出使用 Ionex 系統的電動概念機車「AMPELIO」,將 Ionex 電動機車昇華為精品等級。繼與美國哈雷大衛森 Harley-Davidson 合作,正式於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哈雷旗下純電動機車品牌 LiveWire 後,KYMCO 於義大利米蘭車展重磅宣佈與「摩托車界藝術品」MV Agusta 合作,建立策略合作關係,推出 MV Agusta 經典車身設計搭載光陽 Ionex 系統的全新概念電動車款「AMPELIO」。

  • 2022/1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9 日,豐田在泰國上市了純電動汽車(EV)「bZ4X」。這是豐田在高檔車品牌「雷克薩斯」以外首次在該國投放純電動汽車。利用了泰國政府 2 月引入的純電動汽車振興政策。豐田打算借助新商品,為純電動汽車在作為主要市場的泰國普及奠定基礎。

  • 2022/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印度尼西亞的純電動汽車(EV)市場,中國和韓國的車企正在相互爭奪市占率。中國上汽通用五菱汽車 8 月推出新產品,已與領先的韓國現代汽車形成兩強對峙。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市場,今後購車群體的增加是大概率事件。日本車企在燃油車市場掌握了主導權,但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作為後起之秀的中韓也有機會。作為增長領域的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日本車企聲量不高。

  • 2022/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世界第二大純電動汽車廠商中國比亞迪(BYD)發佈消息稱,今年內將在德國等市場推出純電動乘用車。明年將銷售渠道擴大至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也宣布進軍歐洲並發布新款車型。日媒報導稱,目前歐洲電動車年銷售 120 萬輛,是全球第 2 大市場,中國車企與德國福斯、美國特斯拉競爭已全面展開。

  • 2022/10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印度摩托車製造商 Hero MotoCorp 7 日向全球推出首款電動機車,力拼趕上其他在印度綠能交通工具方面拔得頭籌的新創企業。 Hero MotoCorp 這次推出的電動機車有兩轉款式,分別為基礎款 Vida V1 Plus與進階款 Vida V1 Pro,其中 Vida V1 Plus 售價為 14.5 萬盧比起(合約 1,762美元),較印度大多數電動機車價錢要來得昂貴,不過充電一次的最低續航里程可達 143 公里,在印度電動機車界中名列前茅。該款機車將於 10月 10 日開始接受預訂,12 月開始交車。

  • 2022/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為持續驅動電動化普及,臺灣賓士攜手華城電能,宣告於臺北 101 的 B3停車場(車位號碼 102~104)設置三支 J1772(Type 1)的 AC 交流充電樁,電流值為 32A,換算充電一小時可跑 40 公里。設備空間以漸層光暈打造質感時尚的充電環境,讓車主於購物行程之際,能放心將愛車置於停車場充電,體驗便捷、完善的純電移動。

  • 2022/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進入 2022 年 9 月的臺灣電動機車市場,民俗月已過去,總市場銷售表現與上月相比明顯成長,9 月份電動機車掛牌數為 8,742 輛,比 8 月份上升 13%,而直至 9 月份,2022 年電動機車總市場達 62,124 輛,與 2021年同期相比微增長約 8%,兩者相差不多,但整體來說,電動車市場總體仍微幅成長。2022 年 9 月機車總掛牌數為 75,327 輛,可知以 9 月來看,電動機車的銷售量市占約 11.6%。

  • 2022/10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臺中市環保局今年起自辦老舊機車汰換相關補助,以不限名額方式,讓符合資格市民皆能申請補助,10 月 31 日前完成購車申請補助,並經審查符合資格者,無須報名即可參加「電動機車補助案件」抽獎活動,總獎額超過 10 萬元,登錄購車發票還可獲得臺中購物節抽獎機會,鼓勵市民響應低碳交通政策。

  • 2022/9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位居埔里鎮郊,師生往返市區,多仰賴公車及自有交通工具,但並非每個學生都有汽機車,校方趕在開學前引進 100 輛電動共享機車進校園,並設置校外租還據點,提供師生多元的交通運具選擇,同時降低超速行駛的風險。暨大指出,該校校園距市區車程需 15 至 20分鐘,師生對外交通多以汽機車、自行車代步,也有人搭公車往返,但不少學生在校外租屋,卻不一定自有交通工具,難免會有趕不上公車或臨時短途交通需求,校方今年著手規畫共享運具交通服務。

  • 2022/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嘉義市推動低碳運輸、低碳運具,近年來鼓勵民眾搭乘電動公車、騎用youbkike 有成,民眾開電動汽車也漸多,但審計室認為市府要檢討改善公有停車場建置電動汽車充電樁缺乏的情形,市府交通處表示,未來前瞻建設 3 座停車場規劃建置 45 支充電樁。

  • 2022/9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為配合行政院制訂的 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並提供民眾零碳排放、低噪音的乘車環境,臺北市從 2018 年開始逐步把老舊柴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至今已累積將近 340 輛電動公車,今年年底計畫要實現 400 輛電動公車上路的目標。

  • 2022/9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Honda 在汽車領域上積極往電動化方向發展,二輪部門也跟隨腳步宣布將在 2025 年前推出至少 10 款電動機車,以實現全球最大機車製造商碳中和的目標。Honda 每年全球二輪業務的服務人數達 3,000 萬人次,對品牌而言是一塊不可小覷的市場,尤其近幾年電動機車市場發展快速讓品牌決心強化電氣化的占比,並逐步減少內燃引擎對環境的衝擊,因此 Honda 針對電動機車訂定全新的產品策略並將其細分為三項列別,包含時速低於25km/h、可達 50km/h 及高於 50km/h 的產品分類,最快在 2025 年之前日本、美國及歐洲市場將率先推出三款標準車型及一款兒童專用的電動機車,並採用電容密度更高的固態電池作為提升行駛里程的重要關鍵。

  • 2022/9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隨著通用汽車(GM-US)推出雪佛蘭電動車 Equinox,可望藉此在明年再度成為全球電動車大眾市場領導者。這款全電動跨界車將於明年秋天在美國上市銷售,起價約為 3 萬美元,這是許多汽車製造商無法達到的價格水平,因為製造電動車成本及電池成本持續上升。

  • 2022/8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加州政府 25 號領先全球第一個宣布 2035 年,加州將全面禁止銷售燃油車,全面進入電動車時代。不過專家也指出,電動車售價比燃油車高,加上若充電系統等設施不夠普及的話,都會成為政策推行的極大阻力。美國加州 2035 年起銷售的新車都必須為零碳排,推動進入電動車時代。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表示,「我們將是全球第一個地方單位規定所有的新車必須是非燃油車。」

  • 2022/8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在日本國內的純電動汽車(EV)市場,日系車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日本廠商的市占率 7 月達到 93.8%,比上月提高 22.9 個百分點。日產汽車 6 月推出的輕型純電動汽車「Sakura」表現強勁。不過,德國福斯計劃 2022年內推出旗艦車型,海外企業也在加強攻勢。日企要保住市占率,必須積極推出新款車。

  • 2022/8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創立於 1968 年的義大利經典機車品牌 Fantic,以往都以越野車與耐力車款為主力,但這幾年也開始電動機車的發展,而近期推出的 Fantic ISSIMO 45 就是有著時尚設計,非常符合時下潮男潮女的電動機車,也為電動機車市場帶來一點不那麼科技的外型,卻有著更多浪漫情懷的車種。Fantic ISSIMO 45 的外型與之前所推出的 ISSIMO 系列非常相像,都是使用同樣的骨架,車身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如花鼓幅條的車體,直接將壓鑄鋁框架結構露出不加以包覆,卻更顯得輕巧好看;它們還設計了五款透明與五款不透明的蓋板,讓你自由變換車身樣貌。車胎使用 20x4 吋的寬胎,搭配 180mm 前後碟煞,並有著 80mm 前叉避震,像是崎嶇不平的石板路,也可以輕鬆騎乘。

  • 2022/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隨民眾對電動車接受度提高,電動車口數增加,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公佈「2050 淨零路徑策略」,同時表示,將加速推動電動車充電樁基礎建設佈設,預計 2023 年底在全市公有停車場完成 400 柱充電樁,現階段規劃設置的充電樁將以 AC 慢充規格為多數,並希望於 2030 年達成全市公有停車場 2,000 柱充電樁的目標。

  • 2022/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隨著充電車逐漸普及,原本設置電動車充電樁已無法滿足充電需求,現階段 32 場公共停車場僅有 170 個充電樁。高雄市交通局加速布設公共停車場充電樁,明年底將增至 400 柱,後續至少以 5%比率增加,預計2030 年公有停車場將完成 2,000 柱充電樁設置。

  • 2022/8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連鎖超商全家 1 日宣布,結合科技零售和綠色運輸理念,正式推出全臺首部智慧零售電動車 FamiMobi,首發選擇於台南科學園區自 8 月底起試營運,希望藉此打造出零售業首發的電動車商店。此次全家看準南科園區內逾 9 萬龐大勞動人口需求,FamiMobi 試營運期間共提供近百個品項,因應工業園區輪班制的型態,針對早餐、中餐、晚餐與宵夜四大黃金用餐時段加以出車營運,同時,由於園區外籍勞工眾多,也將提供東南亞特色餐食。

  • 2022/8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臺灣電動機車市場近年來快速成長,各家品牌紛紛推出不同產品,中華車旗下深耕電動機車 12 年的 eMOVING 品牌,8 日也發表新款快充電動機車「勁炫 125」,並同步推出挑戰業界每月最低 99 元的電池資費及限時破萬元購車回饋,積極搶占市場。

  • 2022/7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經寶精密 22 日進行除息交易,每股配息 2.3 元,除息參考價 44.1 元,在航太零組件出貨復甦以及佈局泰國電動機車市場進入起飛期的雙重題材下,早盤以平高盤開出,最高來到 44.75 元,填息近 30%。經寶 6月合併營收創下單月新高紀錄,反映航太產業復甦,第二季歐洲航太營收已回到疫情前 90%以上的水準。

  • 2022/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緊跟在臺南亞萬站之後,台泥儲能 NHOA.TCC 台北樂群站在 7/27 正式啟用,設置二樁四槍最高 180kW 快充功率,適用於臺灣各廠牌電動車,場站更結合車牌辨識、智慧地鎖、語音提醒與充電預約功能,只要透過LINE 就能提前保留車位,確保電動車主抵達充電站時都能順利補到電。

  • 2022/7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去年於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中,裕電能源旗下「YES!來電」品牌與「華貿電機」共同推出「智慧型匯流排充電系統」,當時展出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與期待,7 月 1 日首度亮相於松山文創園區的台北文創大樓 B4 停車場,成為全臺第一處「智慧型匯流排電動車充電系統」實際示範點,未來除了商場、百貨公司、商辦大樓及其他公共停車場適用,住宅更可搭配台電專設一戶電錶及離尖峰電價相關政策,除了降低充電樁建置難度,更加提升整體環境電動車使用友善度。

  • 2022/7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 Plc)創新與新創企業高級執行副總裁暨 Horizon Plus Co., Ltd.董事會主席 Buranin Rattanasombat,12 日主持土地買賣協議簽約儀式,Horizon Plus 將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興建一座電動汽車製造廠,預計於 2024 年正式投產。泰國政府於 2016 年時曾經提出為期20 年的國家發展長期計畫(Thailand 4.0),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東部經濟走廊(EEC,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 是泰國唯一國家級經濟特區,主要範圍為曼谷東部及東南的北柳、春武里、羅勇等三府行政範圍,將打造成為集航空、海港、陸運與工業區的產業特區。

  • 2022/7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因日產汽車(Nissan)等各家車廠紛紛推出新型電動車(EV)、加上日本政府提高購車補助金效應,帶動 2022 年 H1(-6 月)日本電動車銷量翻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日產銷售市占率高達 6 成、銷售量遠勝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 2022/6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歐洲聯盟 29 日宣布,歐盟已批准在 2035 年全面禁止在歐洲銷售新的內燃機汽車,希望藉此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該提案於 2021 年 7 月提出,這個決定意味著汽油和柴油車輛的銷售實際上將完全停止,歐洲聯盟從 2035 年起將完全轉向電動發動機汽車。

  • 2022/6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國內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在新加坡 Seraya Partners 外資挹注下,將加快產業佈局,並迎合國際淨零排放,帶動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趨勢。 6/30 雙方舉行正式交付儀式,能海除今年將建置完成 300 組充電樁、 2024 年完成 7,116 座充電樁外,更將強化能海 EV-50 輕型電動機車在全臺的租賃及銷售業務,成為全臺最大的快充式電動機車新霸主。

  • 2022/6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但號稱科技城市的新竹市,公有停車場所建置的電動汽車充電專用格只有 10 餘格,市議員廖子齊要求市府相關設施符合趨勢,未來要多建置公有停車場充電樁,市府則表示,2025 年前將增至270 格汽車充電格,也會預留管線。

  • 2022/6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IKKA-KY 30 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以現金及股份交換方式,取得 Sol-Plus 及其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 100%股權,擬透過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搶攻電動車供應鏈市場。本收購案收購總價格約為新臺幣 3 億元,IKKA-KY 預計增發新股不超過 2,105,408 股;普通股換股比率為每 1 股 IKKA-KY 普通股交換 Sol-Plus 2.1611 股;收購交割基準日暫定為 2022 年 9 月1 日,收購案完成後 Sol-Plus 將成為 IKKA-KY 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 2022/6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高市共享運具截至 111 年 4 月,已累積達 423 萬使用人次,市民漸漸習慣使用電動共享運具,減少空污,並逐步降低私人車輛持有率及使用率,減少停車需求,釋放有限的城市空間,交通局今宣布高市再增加共享運具,光捷(ATR)成為第 6 家共享運具,即日起在捷運青埔站、五塊厝站設點服務租借。

  • 2022/6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臺南市政府「淘汰老舊機車及換、購低污染車輛補助方案」提供相關換、新購電動機車優惠,最高可省 2.7 萬元,要換電動機車的民眾手腳要快。臺南市環保局表示,電動機車無廢氣、低噪音很環保,政府長期以來不僅透過補助方式鼓勵民眾選購電動機車,還有免牌照稅及低竊盜風險等優勢,統計至 4 月止,全市電動機車 5 萬 2,389 輛,較 2016 年 3,452輛,成長 14.2 倍,成長速度 6 都第一。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將撥款逾 30 億美元基建基金,支持電動車(EV)電池的在地生產。去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獲拜登總統簽署的 1 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將撥出這筆款項,其相關計畫包括用於大容量電池的礦物加工,以及電池回收等。這筆超過 30 億美元的資金將用來建造和改造電池工廠。1 兆美元的大基建方案亦將提供美國政府數十億美元採購電動巴士和設立電動車充電站。不過這筆 30 多億美元的資金並不會投入在美國開發新礦場,以生產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鋰、鎳、鈷和其他亟需的原材料。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由於上海封城、物流停擺,當地生產的零件無法送抵日本,導致日本豐田汽車出現缺料危機,宣布從 16 日開始,包括愛知縣的「元町工廠」和「田原工廠」在內,日本國內共 8 間工廠、14 條產線,最多將停工 6天。北京政府這波疫情管控,加上豐田先前就因為半導體晶片短缺宣布減產,導致這個月豐田國內外的汽車產量,總數只剩 70 多萬輛,足足比原先計畫少了 13 萬輛。除了豐田,日本的本田、馬自達和三菱汽車,也因為上海零件調度問題,傳出部分工廠停工。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Kawasaki「第 1 款電動機車」將於 6 月發表!在去年 11 月的米蘭車展上,Kawasaki 便宣布將在今年推出 3 款電動化車型,並表示在 2035 年時會把在日本及歐美市場的車型轉變成純電或是油電車款。而在 5 月 18 日時,Kawasaki 便在官方 Twitter 發佈 15 秒的預告片,宣告即在 6 月 7 日時推出電動車。雖然 Kawasaki 並沒有透露這款電動車的型號,但根據外媒報導,Kawasaki 在去年聖誕節時在多個市場提交了「Elektrode」的商標申請,猜測 Elektrode 將會是一輛設計給孩童的電動平衡車,因為平衡車是孩童學習兩輪車輛的基礎,一但掌握就可升級到越野車。目前都只是猜測,詳細的資訊只能等 6 月 7 號 Kawasaki 官方公佈。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台灣經貿網今(2022)年將推出汽配、災防、循環經濟、醫療及資通訊等五大核心產業 VR 虛擬館,其中汽配核心產業 VR 虛擬館 5 月 5 日於台灣經貿網汽配專區首先登場亮相,台灣經貿網汽配核心產業 VR 虛擬館自 2021 年初推出,一年來累計超過 4 萬 4 千瀏覽人次,媒合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等全球 20 國 52 國際買主,與參展商進行 110 場次洽談,創造逾 3 千萬美元商機。今年擁抱環保永續 ESG 議題,隨著國際淨零碳排政策的制定,在這波電動車趨勢前哨戰中,台灣具備強大資通訊產業及完整的汽配供應鏈,具有建構智慧移動產業生態鏈的強大潛力,最新上線展出產品包含鴻華先進 Model T 電巴、唐榮車輛 Alighter 整車及電池模組、亞力電機充電樁及電力系統。還有臺灣優勢汽機車零配件產品,包含台灣精品得獎廠商恆智重機多台電動物料搬運設備、億昶祥車用天線、詠業科技 GPS 跟蹤器與多頻段車輛天線、丸東實業車用音響放大器等。(工商時報)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台灣智慧共享機車品牌 WeMo Scooter 持續在車聯網領域耕耘,以軟硬整合技術擴大並優化服務。而基於長期透過 Google 工具串聯虛實環境契機,今年第 2 季 WeMo Scooter 將產品服務再升級,導入 Google ARCore Geospatial API,開發實景拍照定位還車功能,隨著 Google I/O 於日前正式發表此技術,WeMo Scooter 於 5 月 17 日發表成為全球首批少數應用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家運用此技術的智慧車聯網公司,優化廣大用戶不僅縮短租、還車時間、感受美好行車體驗,並體現企業創始至今的綠色運輸精神,更能呼應聯合國與台灣 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做為重要政策的推動方針,啟動友善循環台灣智慧交通的共享環境。(經濟日報)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因為機車晶片奇缺,台灣機車市場也受衝擊。預估今年台灣機車市場將較去年衰退約 5 到 10%,市場規模在 72 萬到 75 萬台。但是隨著政府補助與微型電動二輪車加入市場,電動機車今年市場可望優於去年。(經濟日報)

  • 2022/5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暫停上海廠的生產,該廠為特斯拉海外首座超級工廠,2021 年產量高超過總產量的 50%,日產能約 2,000 至 2,500 輛。當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警告,若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未能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中國所有的整車廠可能都要停工、停產。雷諾集團(Renault Group) 12 日表示,集團在電動車(EV)領域雄心勃勃,目標是在 2030 年讓雷諾品牌在歐洲成為 100%的電動轎車廠商。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趨勢科技 4 日宣布,將旗下車聯網團隊分拆,由趨勢科技 100%持股,成立車用資安新公司 VicOne,專攻電動車用資安解決方案,同時成立策略合作夥伴計畫,目前加入的夥伴包括 Arm、公信電子、台達電子、微軟、緯創等公司。VicOne 執行長鄭奕立表示,到 2030 年將有 60%的車子會是電動車,更有 95%的車子將連網,當汽車被軟體定義,資安就是重中之重。VicOne 接下來除提供車用資安解決方案以外,也將幫助台灣汽車供應鏈達到品牌廠的資安要求,搶攻全球的汽車訂單。(工商時報)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Gogoro 今夏宣布揮軍以色列,攜手以色列的兩輪車產業領導者 Metro Motor 和 Paz 集團合作,將在特拉維夫推出智慧電動機車與電池交換平台服務,未來也將導入其他以色列城市。

  • 2022/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大陸吉利汽車表示,將認購雷諾韓國汽車增資後 34.02%股份,目前已遞件申請,就等政府機關核示。吉利深耕韓國,在 1 月 21 日時,吉利已與雷諾簽訂協議,並宣布在韓國市場推出全新混合動力技術的車款,且計畫輸出海外市場。同時,預計 2024 年將可望量產。

  • 2022/5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南智慧停車再進化,臺南市政府與宏碁智通公司合作建置全國首創結合充電功能的第二代智慧停車柱,6 日完成第一階段總計 491 座正式上線,臺南市長黃偉哲與宏碁公司董事長陳俊聖共同主持記者會,宏碁公司創辦人施振榮也特別錄製影片,為臺南市第二期智慧路邊停車計費系統上線喝采,並希望未來能將這一套臺灣研發的智慧系統推廣到國際。宏碁智通公司建置的第二代智慧停車柱除了提供自動計費、現場繳費、即時格位資訊發布服務外,其中 12 座另外提供充電設備,提供電動車隨停隨充的便捷服務,預計到 112 年 4 月底前將陸續完成 60 個「智慧充電停車格位」。

  • 2022/5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Seraya Partners 基金旗下之新加坡商亞斯銳能源公司(Astrid Renewables Private Limited)在臺成立的晟颺再生能源(股)公司,於今日與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及臺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股票代號 2246)簽訂電動機車充電椿(站)資產、營業、買賣、及合作契約書,三方將於 3 年內在全臺(包含離島)建置超過 7,000 座電動機車快充式充電樁(站),總金額約新臺幣 20 億元。Seraya Partners 是一家註冊於新加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亞洲新基建的投資開發,包括綠色能源產業、及數字基建產業。基金表示,電動機車及電動巴士為下一代主要綠色運具,未來在臺灣政府的政策推動下,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為協助臺灣政府快速實現綠色能源轉型,基金將會在全臺,重點投資相關產業,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 2022/5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Seraya Partners 基金旗下之新加坡商亞斯銳能源公司(Astrid Renewables Private Limited)在臺成立的晟颺再生能源(股)公司,於今日與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及臺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簽訂電動機車充電椿 (站)資產、營業、買賣、及合作契約書,三方將於 3 年內在全臺(包含離島)建置超過 7,000 座電動機車快充式充電樁(站),總金額約新臺幣 20 億元。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布局智慧車,全廠域包括台灣和 中 國 大 陸 廠 區 通 過 ISO/SAE 21434 車 用 網 宇 安 全 (Automotive cybersecurity)認證,相關規範整合並落實在生產環節。矽品指出,ISO/SAE 21434 車用網宇安全標準是車聯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汽車安全(Security +Safety)一直是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若沒有網宇安全,就沒有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矽品取得 ISO/SAE 21434 認證,正式邁向智慧車新時代。(中央社)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比亞迪汽車 4 月 3 日正式宣布,根據戰略發展需要,自 3 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在汽車版塊將專注於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中國證券網報導,這代表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宣布正式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比亞迪表示,此次戰略調整,圍繞大陸「雙碳」戰略目標,緊扣「創新」、「綠色」的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動力,引領汽車行業變革;以綠色低碳循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去年以來晶片缺貨嚴重打擊全球汽車業,但電動車新創公司 Rivian 執行長史卡林格(Robert Scaringe)警告,晶片缺貨只是小菜一碟,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因為目前全球車用電池產量占未來 10 年需求的比重不到 10%。史卡林格表示:「簡單說,目前全球車用電池產量僅占未來 10 年需求量的 10%不到,也就是說電池供應鏈有 90%至 95%的產能還不存在。」他認為去年以來衝擊全球汽車業的半導體缺貨問題只是單純的供需失衡,因下游業者超量下單、囤積庫存才導致今日的局面。然而,車用電池帶來的挑戰完全是另一個等級。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經濟部技術處 mTARC 主題館,今年 4 月 20~23 日再次進駐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契合時下最夯的電動車與自駕車議題,以「馭.視未來-Drive into Future」為主題,精選展示 18 項車輛領域科技專案成果,充分展現了法人與產業在車輛產業自動化、聯網化、電動化及服務化等四大發展趨勢的旺盛能量。(經濟日報)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四大機車品牌 Honda、Kawasaki、Suzuki 及 Yamaha 宣佈了將與日本的石油與能源公司 ENEOS 共組一間新的換電公司,名為「Gachaco」。 Gachaco 的業務與 Gogoro Network 極為相像,將推出一套電池交換標準,並且經營交換電池的業務,但和 Gogoro 不同的是,Gachaco 不會參與機車的開發,這部份將由四個機車伙伴來進行。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國內機車市場觸底反彈,3 月機車內銷量達 7.1 萬輛、年增 0.8%,連續第二個月正成長,電動機車首季銷量大增 38%,成為拉動市場成長的主力。電車龍頭 Gogoro 繳出單月市占率重返逾 10%的成績,另一值得注意的焦點是,國內機車市場雙雄光陽、三陽,業績上演拉鋸戰,連二月業績差距不到千輛。由於光陽、三陽將接續召開股東會,「股東會行情」作多的預期心理下,業者研判第二季將上演市場龍頭寶座攻防戰。(工商時報)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Seraya Partners 基金旗下之新加坡商亞斯銳能源公司(Astrid Renewables Private Limited)在台成立的晟颺再生能源(股)公司,4 月 26 日與電動機車大廠能海電能及台灣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簽訂電動機車充電椿資產、營業、買賣及合作契約書,三方將於 3 年內在全台建置超過 7,000 座電動機車快充式充電樁,總投資金額約 20 億元。(自由時報)

  • 2022/4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近幾年 Honda 不斷的在發展電動車,並與中國的合資公司東風本田,於2022 年 4 月 26 日開始銷售全新電動車 e:NS1。除此之外,與另一家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將在 2022 年 5 月開始預訂另一款電動車 e:NP1。 e:NS1 與 e:NP1 為雙生車,差異在 Honda 與兩家不同的企業合資所生產的車輛,兩輛車皆為 Honda 在中國首款的電動產品;Honda 也表示,要在 2027 年前推出 10 款 e:N 系列的車型,加速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Adobe 宣布全球最大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商之一的 BMW 集團擴展合作夥伴關係,運用 Adobe 技術作為其銷售與行銷部門數位轉型的一部分。集團旗下的 BMW、勞斯萊斯、MINI 及 BMW 摩托車現正利用 Adobe Experience Cloud 提供個人化數位體驗,並朝著未來三年內於線上銷售總體四分之一產品的目標邁進。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在電動車風潮席捲全球下,外貿協會針對企業高階主管首創「電動車產業 CEO 專班」,開班即爆滿,學員來自汽車、資訊科技、精密機械、新創等產業,如台塑汽車、光寶科技、成運汽車、時碩工業等高階主管,可見業者重視電動車相關趨勢與隨之而來的龐大商機。貿協表示,此次課程特別邀請到國內外重量級產業領袖,如 Continental、ZF;歐美汽車大廠 GM、Audi 與新興電動車公司如 Indigo Technologies、Karma Auto 等業界專家講授,更邀請具深厚產業經歷的專業顧問指導,進行實戰工作坊,深入解析進入電動車供應鏈的務實策略。疫情趨緩後,規劃舉辦歐美大車廠及重要企業參訪,實地瞭解電動車業最新發展趨勢及鏈結重要人脈。(經濟日報)

  • 2022/4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外送行業興起,近日來自杜拜的新創公司 Barq 發表一款全新電動速克達,命名為 Rena Max,不僅具備未來感的造型設計,更內建冰箱,能確保運送物品新鮮,同時還搭載超大載物空間。由於全球疫情肆虐,讓外送服務興起,而這款 Rena Max 在車身前方配置有 9 公升的小冰箱,能運送需冷藏的食品,同時車架內還有 5 公升置物空間,另外原廠提供 79公升超大後箱供車主選配。外觀方面,Rena Max 可以看到 BMW 電動大型速克達 CE 04 的設計元素,包括整體平直的車身,至於車頭則具有Honda MotoCompo 的風格,並配置雙層儀錶板,上方可顯示導航、下方則為傳統儀錶功能。

  • 2022/4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國發會淨零路徑規劃,2040 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經濟部設定中期2030 年電動汽車新售占比 30%目標,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估計,臺灣每年新車銷量 40 萬輛,國產車占比約 5 成,換算約 2030 年有 12 萬輛電動車,其中將力拼 6 萬輛為國產電動車。

  • 2022/4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烏俄戰爭持續,除了車用晶片短缺,烏克蘭生產的車用電線也因戰事生產受阻,加劇汽車業生產供應鏈的困境。市場研調機構已經將今、明兩年全球汽車產量預測下調了 260 萬輛。而這把火也延燒到了亞洲,日本汽車大廠豐田與本田都紛紛宣布減產,韓國的現代汽車也因缺晶片,積欠的訂單已經超過 100 萬輛。

  • 2022/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光陽(Kymco) Ionex 電動機車,自去年十月開始,在彰化銷量連續四個月超越以 Gogoro 為首的 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聯盟,尤其光陽 Ionex 在中臺灣地區,分別在臺中、彰化及南投等縣市,均超越競爭對手 Gogoro 及宏佳騰。

  • 2022/4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新竹市電動機車補助來了,新竹市環保局今天舉辦汰換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加碼補助活動,副市長沈慧虹說,今年補助三箭齊發,淘汰 96 年6 月 30 日前出廠、污染排放量較高老舊機車,祭出 532 萬元的加碼補助,同時全國首創補助中低收入戶電動機車充電費用每輛 6,000 元,且加碼 300 萬元補助單純淘汰老舊機車,讓無購買新車意願民眾也能享補助。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Sony 宣布,與本田汽車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今年內合組新公司共同研發打造全新電動車,新車預計將於 2025 年開賣。新車目標是結合本田的駕馭樂趣與操控性,還有 Sony 光學、通訊、娛樂長處,打造最前衛的電動車。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滿載車輛的貨輪 The Felicity Ace 2 月 16 日從德國埃姆登港出發前往美國羅德島,在葡萄牙外海起火燃燒最終沉沒,這次意外最大受害者可能是福斯集團,這艘船滿載福斯旗下各品牌車輛,包括福斯、奧迪、保時捷、賓利和藍寶堅尼,總計約 4 千輛車葬身海底。福斯集團拒絕發表評論,但據外媒報導,船上載運的車有 189 輛賓利高度客製化車輛;保時捷發言人表示,這次意外造成保時捷約 1.5 億美元損失。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鴻海集團即將新增近百家日本合作廠商進行,推動電動車事業,其中合作對象不乏豐田等傳統大車廠的供應商,反映鴻海這波電動車戰略對汽車業帶來的廣泛影響。報導中說,截至 3 月初,全球已經有 2,200 多家廠商參與鴻海的電動車聯盟,廠商數量與去年 4月相比已經激增 70%。而在其中,參與鴻海電動車聯盟的日本廠,更是在這一年來激增五倍,一些廠商已經開始和鴻海以及其他合作廠開發零件。(經濟日報)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由宏佳騰發起成立的 CROXERA 安全車聯網聯盟,日前在智慧城市展推出全球首款可搭載於各式車款的「CROXERA M 智慧後照鏡」,全新的 「CROXERA M 智慧後照鏡」為宏佳騰攜手 MSI 微星科技通力合作打造的最新世代智慧配備、不僅是市場上首款「智慧型後照鏡系統」,更將分離式運算技術正式帶入後裝市場,帶來跨世代的機車安全應用。(經濟日報)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Investcorp 於 3 月 11 日發表聲明表示, 投資公司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CG-US)以 6.3 億歐元(6.92 億美元)的價格自 Investcorp 手中收購義大利摩托車設備公司 Dainese,包括債務在內。Carlyle 表示,它希望藉由建立 Dainese 的分銷網絡和進一步的交易來擴大在中國和美國的業務。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群創光電子公司群豐駿 CarUX 21 日宣布榮獲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第 30 屆供應商年會上,頒發 2021 供應商「傑出貢獻獎( 2021 Overdrive Award)」,這項殊榮充分展現 CarUX 在大型車載顯示器的策略,提供客戶駕乘嶄新體驗。(經濟日報)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筆電鋰電池廠西勝斥資 2.5 億元入股電動摩托車品牌品睿綠能逾兩成股權,品睿綠能近期也傳出好消息,近期剛舉辦量產產品的下線典禮,宣布生產線的啟用以及電動機車 MCR 正式投產。(經濟日報)

  • 2022/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作為純電動汽車(EV)的出口國正在提高存在感。2021 年的出口量增至上年的約 3 倍,達到約 50 萬輛,超過德國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從中國的純電動汽車來看,隨著車載電池等產業的集聚,提高成本競爭力的新興企業正在歐洲和東南亞擴大銷售。而從全球的純電動汽車的產量來看,中國也佔到 6 成,繼數位產品之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也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 2022/3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Honda 明年將在歐洲推出數款新車,其中包括許多車迷所矚目的 Civic Type R。同時也可以看出原廠正積極進行電動化轉型,除了 Civic Type R之外,其餘預計推出的新車多採用 e:HEV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大改 CR-V更提供 PHEV 選項,並且還有一款名為 e:Ny1 Prototype 的純電跨界休旅。

  • 2022/3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統一超商響應節能減碳趨勢,跨界攜手台泥儲能、華城電能分別於 7-ELEVEN 花蓮蓮和、桃園江園、南投竹秀 3 家門市導入電動汽車充電樁服務,未來將依消費需求擴展服務據點。歡慶 7-ELEVEN 花蓮 DAKA 蓮和門市和台泥儲能(NHOA.TCC)合作的首座結合綠能、儲能的電動車充電站正式啟用,即日起至 2022 年 4 月 5 日,凡電動汽車車主到站使用充電服務,即可獲得免費 CITY PRIMA 精品拿鐵電子兌換券 1 張。

  • 2022/3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第二大電動車(EV)電池製造商 LG 新能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 LGES) 23 日宣布將斥資 1.7 兆韓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 Queen Creek 打造一座新的圓柱形電池廠。新聞稿指出,這座最新宣布的工廠將是北美第一座由韓國電池製造商單獨投資的圓柱形電池製造廠。LGES 計畫在2022 年第 2 季開始打造這座產能達 11GWh 的電池廠、預估 2024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 2022/3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烏俄開戰,俄羅斯境內擁有大量生產車輛所需的重要貴金屬鎳與鈀,其中鎳屬於電動車動力來源電池製造的上游關鍵原料,用於三元正極材料的製造。而 2021 年全球鎳礦產量約 270 萬噸,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和俄羅斯等國,其中俄羅斯的供應量約佔全球總產量 9%,位居全球第三大供應國。目前全球各國政府與車廠都在積極推動電動車,而三元動力電池佔據近 50%份額,因此鎳的地位水漲船高,若因烏俄戰事,而導致鎳供應受到限制,勢必會讓如今就不斷漲價的鎳價格繼續飆升。

  • 2022/3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南投縣府持續鼓勵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一般民眾可申請每輛最高 2 萬 2,300 元補助,低收入戶最高 4 萬 300 元,是目前全國最高,預估 1,220 輛受惠,縣民把握機會享補助。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為鼓勵縣民加速汰換老舊機車,去年推出高額補助老車汰換為電動機車,年終統計南投縣申請電動機車補助成長率達 62%,為全國第 1 名,今年擴大補助,換購電動機車補助 1 萬 2,000 元是「目前」全國最高,縣府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這項好消息。

  • 2022/3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拚節能減碳,台塑企業 30 日宣布,將砸下最高 7.2 億元,直接補助員工新/換購電動機車,開啟國內大型企業先例,初估將有 4.5 萬名臺灣地區員工受惠,並可減少年排碳 9,362 噸。台塑企業此次是由旗下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及其他公司,共同啟動補助員工新/換購電動機車,合作的國內電動機車廠商,包括 GOGORO、宏家騰、光陽等廠商,補助方案預計 4 月 1 日上路,員工可以不限廠牌,只要是電動機車,均可以申請補助。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本田(Honda) 2 月 18 日宣布,機車和生活創造部門將於 2022 年 4月實施統合,同時也公布新人事案。本田的機車產品長久以來位居全球市占龍頭,但機車電動化的腳步卻比汽車產品慢上許多。透過和汽車以外的業務進行統合,盼能提高引擎研發效率,並加速電動化。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外貿協會將於今年 10 月 26 至 28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 2 館盛大辦理第 2屆「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展出電動巴士、三電系統、ADAS、車聯網、人車互動軟體、共享平台與 MaaS 等應用解決方案,而為建構完整的全球智慧移動產業生態系,今年將擴大徵集自駕車次系統及電動機車業者加入。(自由時報)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福斯集團依舊保有歐洲第一寶座但 Stellantis 很可能在明年超越! Stellantis 雖在 2021 年才成立,但成立之時於當年度年初提交 2020 年的銷售報告,那年他們賣出的車輛總數為 4,174,868 輛,而福斯集團只有 4,119,887 輛,因此歐洲銷售霸主換人當不是不可能,而且在商用車領域 Stellantis 已經遠遠勝過福斯,顯見 Stellantis 只要在乘用車領域多加把勁,今年度想要奪下歐洲冠軍寶座並不是夢,畢竟 Stellantis 旗下也擁有14 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都不容忽視。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衝擊石油、天然氣和穀物出口恐受影響,也可能擾亂鎳、鈦、鈀、鋁等工業用金屬供應,這將進一步打擊全球供應鏈,殃及肥料、食品、汽車到飛機製造業等七大產業。烏克蘭是汽車零件製造重鎮 ,主流供應商博世(Bosch)、Aptiv 都在當地設廠。在俄國設廠的汽車製造商包括雷諾、Stellantis、豐田、起亞和日產;其中以雷諾曝險最大,在俄國汽車銷售市占率近三分之一。日本汽車供應商住友電工在烏克蘭擁有約 6,000 名員工,已暫停當地工廠運作。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TOYOTA/ Lexus/ HINO 總代理和泰汽車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和泰汽車營運重點。2021 年三品牌以 15.6 萬台的登錄台數創歷史新高,蟬聯 20 年台灣車市冠軍。作為汽車產業領導者,2022 年和泰汽車配合原廠展開電動化佈局,預計引進 TOYOTA 首款 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車型 bZ4X,並爭取全新 Lexus RZ 450e 等電動化車型導入市場,積極往集團碳中和目標前進。(聯合新聞網)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去年宣布升級 Ionex 車能網 3.0,並且宣布推出定位白牌等級、採單顆電池的輕型機車 i-one,以及同樣定位白牌等級,採用雙顆電池的普通重型機車 S6、S7 與 S7R 之後,光陽目前也計畫加速擴展旗下電動車市佔,預計藉由「為你先發 超錢補助」限時專案,搶在各地方政府尚未公布其購買電動車補助方案之前,讓消費者同樣能以最高補助新台幣 14,000元價格購車,同時也宣布將「全民換電免費 799/499 折抵」換電方案延長至今年底,藉此吸引更多人選擇 Ionex 電動車。(聯合新聞網)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1 月機車市場下挫,機車業者直指,晶片短缺導致缺車是關鍵。業者表示,近來包括 ABS(防鎖死煞車系統)、燃油控制器、整流器等重要零件供應明顯不足,原因都出在晶片荒,估計因晶片荒導致的機車供應缺口至少有 1 萬輛,其中又以晶片用量大的高階車款欠最兇。而各家業者對於晶片荒的應對能力,也直接反映在銷售成績上。市場三雄之一的台灣山葉,晶片仰賴日本原廠採購分配,調度上不若本土業者光陽、三陽來得靈活,導致缺車問題較為嚴重,不僅去年 12 月產線被迫停工近兩周,今年 1 月銷量更跌破萬輛關卡,年減幅 36%明顯高於同業。(工商時報)

  • 2022/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建構新底盤、有著全新面貌與動力編成選擇的第五代 Kia Sportage,去年下半年於自家韓國市場首發後,美規版本也於秋季時登場,不過大改款美規 Sportage 直到了今年二月才正式投產,為 Kia America 在喬治亞州西點的工廠帶來了全新面孔。

  • 2022/2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現代汽車(HYUNDAI)已許下 2025 年要稱霸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宏願,這個願望顯然正一步步在實現中,韓國現代的草創是得自日本三菱的技術支援,如今現代汽車正在全球搶攻市占,逐漸威脅到日本品牌,被日本閏廠視為可敬的對手。2 月 8 日現代汽車 100%的子公司現代移動(Hyundai Mobility)宣布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在日本推出兩款新能源車:純電動的 Ioniq 5,以 FCEV 氫燃料電池車 NEXO。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受疫情影響,2021 年台灣汽車總市場登錄台數近 45 萬台,和泰車表示,台灣經濟穩定成長,且股市、房市持續熱絡及國旅需求旺盛等因素,可望持續活絡汽車市場,雖有疫情及車用晶片的不確定性影響,但預估2022 年汽車市場規模為 46 萬台。(聯合報)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英國知名品牌 Triumph Motorcycles 和印度跨國集團 Bajaj Auto India,雙方已正式開始在印度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攜手打造全新的中量級摩托車款。作為世界知名的摩托車品牌,Triumph 企圖透過與夥伴的合作關係,藉此擴大其全球影響力,而來自世界人口數量眾多、摩托車市場正蓬勃發展的印度品牌 Bajaj Auto,正是他們確定合作的對象。這種夥伴關係是一種優勢,能讓兩家摩托車公司在中小型摩托車的研發設計及製造 等方面進行合作。

  • 2022/2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電動車發展如火如荼,電動機車同樣沒置身事外。德國電動機車 Naon將以一輛 Zero-One 搶進市場,除了續航力上看 140 公里,還可以多選配電池提升續航力。Naon 是一家位在德國柏林的電動機車公司,強調德國製造血統。這款名為 Zero-One 的電動機車,有著外露的後懸吊、細長的踏板規劃,而前方則是採裸把把手搭配前方透明擋風板,屬於相當大膽且新潮的思維。Naon 近一步表示,對他們而言,細節與簡約都是他們注重的部分,展現出不同於傳統速克達設計的樣貌。

  • 2022/2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高雄市目前設有充電樁的電動車優先格位約 192 格,雖非專用車格,但為保障電動車可優先使用,去年起陸續加設智慧地鎖,在其他車位充足情況下,會升起擋板,限制燃油車停放。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停車管理中心主任許晉嘉告訴中央社記者,不論電動車或燃油車,停放公有車格收費一致。

  • 2022/2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日前哈雷 Harley-Davidson 旗下電動車品牌 LiveWire 宣布,與臺灣機車龍頭 KYMCO 光陽成為合作夥伴後,近日隨即公布品牌第二款電動機車設計圖,預計命名為 Del Mar,並預告接下來還有一款和 KYMCO 合作的新車準備登場。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韓國 SsangYong 雙龍汽車易主由電動新創品牌 Edison Motors 買下雙龍汽車,Edison Motors 的執行長告訴韓國媒體,如果計畫一切順利進行, Edison Motors 將會透過 6.7 億~8.37 億美金的投資讓雙龍汽車這個品牌獲得重生,而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將雙龍汽車變成可以與特斯拉、通用汽車、福斯汽車相對抗的國際大廠,而目前雙龍汽車也已經擁有明確的電動化戰略,像是 Korando 跨界電動車將在不久的將來交付給顧客,而K100 也正在籌備當中。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南韓現代汽車(Hyundai)旗下起亞汽車(Kia) 1 月 3 日表示,受到全球晶片持續短缺影響,市場對車子需求保持強勁,預估今年全球汽車總銷量將成長 12.1%。現代汽車表示,今年公司將透過穩定晶片供需、調整汽車生產計劃、加強投資電動車,擴大市場份額並增加盈利,另外,現代汽車與起亞汽車今年全球銷量目標為 747 萬輛。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 1 月 26 日宣布,與 Electrum 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合作加強開發印尼電動車輛的基礎設施,而日前 Gogoro 也已宣布與鴻海、印尼電池公司 IBC 和 Indika 能源公司建立聯合合作夥伴關係,在這二項重要的合作後,Gogoro 將在全球第三大兩輪車市場印尼,全面發展電動車生態系統。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台灣汽車訂閱風氣開,業者看好因疫情影響,刺激民眾對私人運具需求成長,加上新車、中古車價雙漲的趨勢,2022 年汽車訂閱需求將倍數成長,汽車訂閱平台 SeaLand 加速與車商、經銷商、租車業者合作,鞏固新車、中古車源,擴大汽車訂閱服務的接案能量。相較於傳統租車,汽車訂閱的靈活度更高,不必拘泥於三年的租期,或制式的費用合約,新興的用車觀念年輕族群的接受度極高,新創企業 SeaLand 看準新商機模式,率先在台灣推出相關服務。(工商時報)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歷經疫情、晶片短缺等問題影響,2021 年台灣機車市場較 2020 年明顯下滑,累積全年總銷量 809,176 輛,較於 2020 年萎縮 21.88%。2021 年光陽以 247,508 輛的總銷售量、30.59%市占率,成為台灣機車市場唯一市占率突破三成的品牌,成功達成 22 年稱霸台灣機車市場的紀錄。(工商時報)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環保署推動老舊機車淘汰,召開「淘汰老舊機車補助辦法」草案研商會蒐集相關意見。環保署表示,今年上半年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環保署直接補助 1,000 元,碳權交易則最快於下半年開始,民眾所取得減碳憑證將可於平台與環評開發業者交易,價格至少在 1,000 元以上。環保署推動老舊機車淘汰,訂出今年起淘汰 96 年 6 月 30 日前出廠機車,可獲 2,000 元補助,另有廢機車回收獎勵金 300 元,若再購買電動機車可再獲 1,000 元補助,總計補助達 3,300 元。(自由時報)

  • 2022/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露營車雖然並非是市場上的大宗,但卻一直是吸引不少消費者目光的熱門議題,Mercedes-Benz 在商用與廂車市場上一直有所著墨,而旅行車同樣也持續推陳出新,其以 V-Class 為基礎的 Marco Polo 車系,也是許多愛好者持續關注的產品。在跨入電能世代的路上,Mercedes-Benz 在 2020年時,已經先行推出瞄準商用市場的 EQV,近日則是又推出了 EQV 的露營車。不過,此次推出的 EQV 露營車並非 Marco Polo 純電版,因為這是 Mercedes-Benz 與瑞士廠商 Sortimo Walter Ruegg PLC 攜手打造推出,並已經在歐洲市場推出。

  • 2022/1
    汽機車年鑑-全球汽車產業

    全球電動車(EV)普及率最高的挪威 2021 年電動車占新車銷售量比重揚升至近 2/3 水準,其中美國特斯拉(Tesla)市占率史上首度超車德國福斯(VW)躍居龍頭,且預期 2022 年挪威電動車銷量占比將進一步揚升至 80%。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看準汽車售後服務市場商機,太古汽車集團發展「車咕嚕 Carguru」品牌,提供包括洗車、保修、二手車買賣與汽車百貨用品等服務,並斥資於北市內湖精華區,開設第一家實體汽車百貨店 Carguru Plaza,強調複合式經營、沉浸式體驗的策略,藉此與同業區隔,未來更規劃向六都擴點。太古過去曾是台灣握有最多汽車品牌代理權的知名車商,目前經營包括福斯、賓士、馬自達等品牌的地區經銷業務,在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累積豐沛的技術與資源,兩年前起創立「車咕嚕」品牌,從中古車買賣、洗車等汽車售服業務開始做起,逐步跨足汽車配件、改裝品、汽車保養美容用品電商業務,今年更開設第一間實體通路,透過「虛實整合」的策略,正式宣告進軍汽車百貨市場。(工商時報)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德國 BMW Motorrad 與印度的 TVS Motor 宣布締結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未來雙方將共同研發包含電動摩托車等全新車架。其實這兩間公司早在 2013 年就已經簽訂了 500 c.c 以下 ICE (內燃機)摩托車的研發合作協定,這次的合作則是因應了未來電動摩托車的需求將會高漲而做出的應對。

  • 2022/1
    汽機車年鑑-我國汽車產業

    臺灣電動車市場 2019 年始導入 Tesla Model 3,讓市場規模大幅成長。在2019 年與 2020 年,包含 Nissan、Jaguar、Mercedes-Benz、Audi、Porsche陸續加入國內電動車市場,替臺灣的市售電動車2021 年持續加入多廠牌的電動新秀讓市場更加熱絡,但最重要的變化乃是 Tesla 國內突然宣布改制 CCS2 規格,讓國內電動車市場進入一陣渾沌與適應期,卻也成為第三方快充站業者擴大市場版圖的契機。

  • 2022/1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Gogoro 繼日前與鴻海、印尼電池公司(IBC)和 Indika 能源公司合作後,今天再宣布與 Gojek 和 TBS Energi Utama 的合資公司 Electrum 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開發印尼電動車輛的基礎設施。Electrum 是印尼叫車平台新創業者 Gojek 與 TBS Energi Utama 的合資公司,Gogoro 今天透過新聞稿宣布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Gogoro 和 Electrum 將共同合作,致力加強開發印尼電動車輛的基礎設施,且專注於兩輪電動機車和高效率電池的發展。Gogoro 將把電池交換平台導入印尼。

  • 2022/1
    汽機車年鑑-我國機車產業

    環保署趕在 2021 年底前預告淘汰老舊機車補助草案,卻因汰舊換購電動機車給予 2.3 噸「減碳額度」而引起許多機車業者疑慮,臨時喊卡。環保署環管處處長蔡玲儀 4 日表示,因目前減碳額度的價格未明,上半年汰舊換購電動車將直接給予 1,000 元補助,下半年再實行給予減碳額度的獎勵機制。根據環保署目前規劃,2022 年起汰舊老舊機車可獲 2,300元補助,淘汰後若換購電動機車則可再獲 1,000 元獎勵,共計 3,300 元,未來減碳額度交易機制上路後,可望再提高。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鴻海科技集團、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今天再度宣布合作,雙方將共同打造 4 款車用晶片,目標 2024 年應用於採用 STLA Brain 架構的車輛,並藉此穩定半導體供應鏈。Stellantis 執行長 Carlos Tavares 表示,「我們與鴻海的合作,目標是打造 4 款晶片系列,不僅顯著優化零組件,也滿足我們在車用半導體 80%以上的需求,提高創新速度,並快速構建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聯合報)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為讓台灣資通訊產業與汽車行業進行跨業合作,共同開發先進車用技術,並切入先進汽車產業生態系供應鏈,由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擔任主要發起人,邀請友達光電、和碩聯合、力晶科技、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TTIA)、台北市電腦公會(TCA)、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TwIoTA)等企業與公協會,於 12 月 16 日舉辦「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成立大會, 並與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TTVMA) 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加速跨業合作。TADA 協會成立將讓汽車業與電子業互相融合讓台灣產業掌握未來電動車商機。(聯合報)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搶才大戰爆發,和泰車大幅調高底薪 20%並調高新鮮人起薪至 4 萬元以上,兩招「高薪」政策向人才市場發出英雄帖,因應汽車業進入智慧、電能化新紀元,超前部署全面搶才。(經濟日報)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 日經亞洲報導,包括豐田和馬自達在內的日本主要汽車製造商將在 2022年左右為其主要車型配備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有五個等級,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在開始安裝 L2 級及以上的功能。這允許在高速公路上免手動駕駛,但仍將駕駛員作為車輛的主要操作員。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 地理位置定位技術大廠 TomTom N.V. (12 月 21 日)宣布與福斯(Volkswagen)旗下汽車軟體科技公司 CARIAD 簽訂多年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為福斯集團開發一流的導航產品。福斯集團旗下首款內建上述次世代導航產品的電動車(EV)車款將於 2023 年上路。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2021 國際摩托車新車大展於 12 月 24 日起一連 3 天在五股工商展展中心展出,計有 13 個品牌、百部重機、80 家機車部品展出,合計約有 270個攤位,預估將吸引超過 7 萬人潮參觀。該展為流行騎士雜誌、摩托車雜誌主辦,也是重機界年度盛事,引領國內機車產業前進,與國際接軌同步。(工商時報)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哈雷(Harley-Davidson)重機攜手浙江錢江摩托 12 月 9 日發佈公告,正式成立合資公司—浙江極晟機動車有限公司,將在浙江溫嶺設廠,銷售在大陸製造,由錢江和哈雷合作的新款 338 c.c 排量和 500 c.c 排量摩托車等。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LiveWire 本來是 Harley-Davidson 哈雷的電動車部門,之後,考量哈雷的品牌形象實在太過於強烈,為了發展電動車,所以在 2019 年把它從哈雷獨立出來,單獨成立一家電動摩托車公司。LiveWire 稍早在美國宣布,將通過與 AEA-Bridges Impact Corp(簡稱 ABIC)的合併,成為美國第一家公開上市的電動摩托車公司。而台灣機車界龍頭老大「光陽 KYMCO」也被拉入夥、成為這家預計將在 2022 年上半年完成合併、於紐約證交所以「LVW」作為代號掛牌上市公司的股東,以及全球重要戰略夥伴。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台灣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攜手美國知名的哈雷機車,一起布局全球電動機車市場,哈雷分割電動機車事業部門 LiveWire,透過收購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將赴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其中哈雷、光陽各出資 1 億美元,新公司股票代號為「LVW」。有美企哈雷相助,市場看好最快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易,LVW 掛牌進度有機會超前 Gogoro,成為第一家透過 SPAC 模式赴美上市的台灣血統企業。(工商時報)

  • 2021/1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 聯邦快遞(FedEx)宣布近期收到了五輛來自通用汽車(GM)旗下負責電動物流的新事業體 BrightDrop 的電動輕型商用車(eLCV)。這五輛車為總訂單 500 輛中的首批,更是聯邦快遞實現 2040 年全球業務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的一步。聯邦快遞設定在 2040 年建立全電動、零廢氣排放貨車隊的目標。該公司計畫於 2025 年前,於全球新採購的車輛中將有 50%為電動車,且比例將於 2030 年提升至 100%。與 BrightDrop 的合作獲得汽車產業中許多領導企業的支持,為實現這些目標開闢新的路徑。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蘋果公司(Apple)加速開發電動車,研發重點聚焦全自動駕駛技術,致力於解決困擾整個汽車產業的技術挑戰,內部設定了在 2025 年前發布首款自駕車的目標。根據知情人士,蘋果最近在研發基礎自駕系統上達到一個關鍵的里程碑。蘋果認為已完成處理器核心工作的大部分內容,打算用在第一代自駕車。這款晶片由蘋果設計 iPhone、iPad 和 Mac 處理器的工程團隊負責,而非汽車團隊。蘋果的技術躍進很快就會進入道路測試,該公司將在測試多年的改裝車上使用新的處理器和新版的自駕車感測器。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 由電商巨頭亞馬遜支持的電動車新創公司 Rivian Automotive Inc 在完成今年來全球最大的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交易後,在那斯達克市場風光上市,市值一舉突破 1,000 億美元,盤中更一度大漲 53%。儘管才剛開始銷售電動車且收入仍然微薄,但 Rivian 的身價已經超越通用汽車的市值 860.5 億美元、福特的 773.7 億美元,以及同為新創公司 Lucid Group的 659.6 億美元。這表示,現在 Rivian 已經成為美國身價第二高的汽車製造商,僅次於特斯拉(市值 1.06 兆美元)。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後疫情時代歐美需求激增,台灣機車業今年外銷業績旺,前十月出口量 (含整車與套件)突破 32.6 萬輛,已達去年全年的 91%,更超越 2019 全年的 32.4 萬輛,業界看好今年全年台灣機車出口量可望創下自 2017 年以來的新高,有機會站上 40 萬輛大關,台灣機車業者今年外銷獲利有望豐收,彌補國內機車市場萎縮、無法漲價反映成本的壓力。(工商時報)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台灣精密銑床與 CNC 高速機領導品牌新虎將機械,推出的 GT-ML800龍門型銑車複合機,繼獲得第 17 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獎,再下一城,獲 2022 第 30 屆台灣精品獎肯定,倍受各界好評。此次獲獎的 GT-ML800 龍門型銑車複合機具多項特色,高剛性的封閉式龍門結構,適合五軸高速加工;銑車複合設計,大幅提升加工效率,減少製程工序;自行研發的 45°立臥搖擺頭設計,適用複雜外型、多曲面、多面體等複合工序的產品,提升加工應用範圍,且適用於航太汽車等模具產業與精密零件加工產業;具備主軸溫升及三軸溫升補償功能,大幅提升加工精度;雙開式工作門設計,大型工件裝卸更為便利,易可輕易搭配自動化設備,實現自動化工廠配置;智慧化介面配合五軸同動設計,符合工業4.0 趨勢。(經濟日報)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德國電動滑板車營運商 TIER Mobility 表示, 已經買下單車分享公司 Nextbike,將創造歐洲最大的輕型交通工具分享供應商。該筆交易將結合單車、電動單車、電動滑板車、電動輕型摩托車和貨運腳踏車,成為一個共同的網絡,也標示著該高度分散的產業將進入整合期,規模較小的公司將在未來一年遭到搜尋和搶購。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英國時尚品牌 BURBERRY 即藉旗下本月推出的 B 系列限量商品,與法國摩托車製造商 DAB Motors 合作,共同開發出名為「BURBERRY 限定版 Concept-E RS」的電動摩托車。為符合 BURBERRY 對環境永續的承諾,這款摩托車採用鋰電池系統驅動,也是 DAB Motors 旗下電動概念摩托車中首款可合法上路的版本。此全新電動摩托車由 DAB Motors 位於法國 Bayonne 的工廠設計、製作與打造,不僅採永續製造模式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更以在地客製的生產方式減少製造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且引入高規格的航空產品製造法,以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富智康之子公司 MobileDrive 富智捷,正式獲得汽車功能安全 ISO 26262 證書,全力衝刺人工智慧車載軟硬體及系統研發的業務。通過取得 ISO 26262 功能安全最高等級 ASIL D 流程體系認證,是 MobileDrive 研發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對 MobileDrive 研發能力的認同。未來將遵循 ISO 26262 開發,確保智慧座艙、智慧輔助駕駛應用等產品功能安全性及可靠性,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經濟日報)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除了 Gogoro、光陽 Ionex 兩大陣營外,全台第一輛電動重機 ottobike 也即將上市,一輛要價約 40 萬元的電動重機 ottobike,將正式於 11 月下旬的義大利米蘭車展開賣,最快明年第 1 季末在台上市,成了台灣首個商業化量產的電動重機品牌。(今周刊)

  • 2021/1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據 TrendForce 調查表示,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電氣化轉型加速,未來必將持續增加對動力電池原材料鎳的消費需求,然而印尼最近陸續對外宣佈計畫停止包括鎳礦、銅礦、錫等大宗原材料出口,無疑將對全球有關供應鏈產生一定影響。TrendForce 進一步表示,鎳資源作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製造的上游關鍵原材料,在動力電池中主要用於提升三元電池的能量密度。隨著動力電池往高能量密度方向發展,高鎳三元成為正極材料發展趨勢,單位正極材料對應鎳的消費需求逐步上升。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台灣港務公司 10 月 21 日與東立物流簽約,打造近 60 公頃「台北港智慧車輛產業園區」,為亞洲第一個 5G 智慧車輛(自駕車)、電動車加值運轉整合應用場域,估年產值新台幣 1270 億元以上。園區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啟用營運,除帶動國內汽車供應鏈及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外,更以「智慧運籌、物流樞紐」為整體發展目標,推動智慧永續移動產業,可供業者進行車輛進口加值、轉運、生產及研發,擴展境內關外加值轉運,發展自由港區前店後廠營運模式。這將成為全台最大汽車物流園區,年汽車進出口量以 50 萬輛為目標,不僅為台灣汽車供應鏈相關產業注入新能量,也帶動北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經濟動能。(中央社)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 10 月 18 日出席鴻海科技日並首度宣布,裕隆集團將成為「鴻華先進」(MIH)首發客戶,旗下 LUXGEN (納智捷)及 CMC (中華車)未來都將以 MIH 為開發設計平台,推出自主品牌電動車款。(經濟日報)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南韓科技巨頭三星電子旗下的三星 SDI 和 Stellantis 已簽署諒解備忘錄 (MOU),未來將為北美生產電動汽車電池,電池合資企業的細節正在審查當中,即將公佈。除了與三星 SDI 合作外,Stellantis 也與電池製造商 LG 能源解決方案(LGES)達成初步協議,為北美生產電池和模組,年產能達 40 GW,預計於 2024 年第一季投產。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在半導體缺貨衝擊汽車業之際,特斯拉上季(7 到 9 月)交車量依舊突破 24 萬台,創下新高紀錄,預計全年交車量將達成目標,較去年成長 50%以上。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 汽車零組件大廠元創精密表示,LED 超薄汽車車燈總成除了可運用在汽車市場方面,集光式 LED 車燈光源模組亦可應用於機車及自行車市場,機車車燈方面,已開發小型化遠近燈光源模組,並已經通過機車車燈 D規格認證,公司目前仍持續與各大汽車、機車及自行車廠洽談業務及送樣中,故可預期公司車燈業務將持續增加。(經濟日報)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經寶精密 10 月 22 日宣布,轉投資 IMOTOR 配合泰國能源部成立泰國自製電動機車聯盟,泰國第一台全自製電動機車也同步亮相,宣誓電動機車生產在地化,預計明年底可開始量產。經寶表示,在此同時,已與泰國擁有超過 1,000 家加油站的 Banchak(泰國第二大加油站)的子公司商談合作,共同開發電動機車充電站並參與泰國能源部制定相關的機車能源規範,預期明年可展現初步的成果。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新創公司A.L.I.10 月 26 日正式上市自家研發的飛行摩托車XTurismo限量版,一台售價 7,770 萬日元(約新台幣 1,900 萬元),2022 上半年開始出貨 200 台,即日起開始預訂。該公司投資者背景雄厚,不僅有工業巨頭三菱電機和京瓷,還有知名足球選手本田圭佑投資。上市記者會在富士山附近的跑車賽道進行短途飛行,並預計初期會應用在山區與海上的救災行動,也企圖吸引會收藏超級跑車的富豪們,購買空中摩托車。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為改善移動污染源排放,環保署去年首度補助七期燃油機車汰舊換新,引發電動車銷售大跌,立委質疑,政策後遺症很大。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七期燃油車補助年底屆期,基本上明年不會再補助,環保署會研擬其他配套的協助方案,加強減碳、減空汙的目標。(工商時報)

  • 2021/10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在全球汽車業尚未解決「缺晶片」問題之際,「缺鎂」又形成另一風險。在汽車製造業中,鎂是生產鋁合金的關鍵原材料,而鋁合金被廣泛用在汽車變速箱、轉向柱、座椅框架、油箱蓋等各個零部件。全球約 85%的鎂產量來自中國,受到「能耗雙控」政策影響,中國鎂主產區陝西省榆林市及府谷縣 9 月中下旬相繼公布限電限產通知,使當地鎂企產量受限,影響全球供應,威脅到汽車產能復甦。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除了 Honda、YAMAHA、Suzuki 與 Kawasaki 四家日本車廠聲明完成通用電池交換系統標準化協議,目前包含 Honda、YAMAHA、KTM 與 Piaggio 更簽署合作, 未來將推廣可交換電池摩托車聯盟(Swappable Batteries Motorcycle Consortium,SBMC),並且將制定國際共通標準規格。依照可交換電池摩托車聯盟提出標準,包含將開發通用規格設計的可交換電池系統,並且確定可換電系統使用模式,另外也將針對歐盟境內與全球使用規格推動標準化設計,同時也計畫將聯盟採用規格推廣至全球市場。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9 月 7 日宣布,計劃在 2030 年前投資 1.5 兆日圓 (136 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使用的電池技術,尋求在汽車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南韓現代汽車(Hyuandai)則表示,到 2028年時,所有商務車款都將有氫燃料電池版。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LG 積極布局車用市場,如今更將觸角延展至車用資安領域。LG 今日宣布以色列車載資安公司 Cybellum,Cybellum 的 Cyber Digital Twins 平台是保護汽車免受網路威脅的最先進解決方法之一。不需存取原始程式碼即能建立完整的汽車軟體元件模型,並自動揭露所有潛在資安風險。平台能即時收集資安威脅風險情報,並檢查漏洞同時執行全面風險評估,有效提供建議的解決方案。目前市值 1.4 億美元,收購後 LG 將取得約 64%股權。此一收購合作有助於 LG 研發更安全的車用軟,強化車載資安能力,帶動 LG 車用零件業務成長。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由於 CPTPP 最大成員國日本也是台灣眾多國產車合作的對象,汽車業界擔心台灣加入後,未來國產車恐大量被日本進口車取代。台灣區車輛公會正研擬說帖,預計跟政府爭取時間,提出三大配套辦法,拉長整車進口關稅降到零的時程,以及補助業者在新技術研發與新產品開發的研發經費,避免台灣汽車產業消失的可能性。如果真的加入 CPTPP,台灣汽車產業長期恐怕受創嚴重。包括 Toyota、Nissan、Honda、Mitsubishi 等國產車品牌合作對象都是來自日本的母公司,台灣加入 CPTPP 之後,預期長期關稅將降到零,影響所及在台組裝成車的業者包括國瑞汽車、中華車、裕隆、本田都可以因為大量日本車直接進口而遭受嚴重衝擊,甚至美系品牌福特汽車也難以避免受到打擊。(經濟日報)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為加速電動機車布局,全台狂設 Ionex 3.0 電池交換站,光陽董事長柯勝?表示,光陽以每天 4~7 站的進度,年底前完成全台千站的目標,更宣示明年要成為全台最密集的電池交換網絡,換電站總數要超越對手的 2,100 站。光陽推進電動機車事業兩路並進,除加速全台換電站布建外,新款電動機車產品更是連發,28 日更推出號稱「電車最速」的電動街跑 S7R,打造從入門到頂級性能的完整電車產品線,加上全台 Ionex 電車專屬銷售服務通路布設,一步步打造出光陽的電車版圖。(工商時報)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台灣汽車分期龍頭和潤企業受惠於大陸設備融資、汽車租賃業績逆勢成長,台灣車市買氣回溫推升分期業務表現,加上疫情降級後出遊用車需求激增,轉投資共享汽機車平台 iRent(和雲行動服務)業績貢獻,和潤 8月營收一舉突破 15 億元大關,改寫單月新高紀錄。(工商時報)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電動車搭配自動駕駛已成為趨勢,目前自動駕駛 3 大雷達技術,功能各有優劣,歐、美、日及中國等車用零配件大廠積極布局自動駕駛雷達應用,台廠包括為昇科、同致電子、佳凌及鴻海已經就定位。台廠在光達雷達領域中也沒有缺席,概念股之一的佳凌持續布局車載鏡頭,包括高階自動駕駛鏡頭、一般車載鏡頭及光達鏡頭。佳凌台中廠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會生產高階自駕車精密元件設備及自動化,估計明年至 2023 年落實高階自駕及光達元件製造、組裝、精密設備及無人設備產線。值得注意的是,鴻海也推出可攜式光達元件模組,鎖定智慧工廠和電動車等應用。鴻海內部技術人員指出,光達模組採用 Lumentum 設計的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元件,由穩懋晶圓代工,鴻海整合模組製造。(中央社)

  • 2021/9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不僅未如業界預期在第三季獲得緩解,反而更加惡化,愈來愈多車廠受波及停產。行業權威機構近日修正今年全球汽車減產量,多達 810 萬輛,較半個月前的預估數字多出 100 萬輛。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加州「噴氣背包航空( Jetpack Aviation)」公司以製造垂直螺旋槳而聞名,先前研發出「超速者(The Speeder)」噴氣式飛行摩托車造成轟動,近日宣布,「超速者」已安全試飛成功,預計 2023 年上市。根據《Robb Report》報導,「超速者」採用「噴氣背包航空」公司獨特的飛行控制軟體程序製造,可幫助監控和調整行駛中的推力,更可在飛行途中自動穩定車輛。相關配件共花費近一年半構建完成,車體總重達 300 磅(約 136公斤),擁有 8 具渦輪機,可承載機體兩倍的重量,飛行高度更可達1 萬 5,000 英呎(約 4,572 公尺)。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裕隆於 8 月 25 日舉行法說會,法人關注納智捷與鴻華合作開發的 C 級距電動車開發進度與上市計劃,裕隆表示,目前汽車趨勢是往電動車方向進行,全世界車廠皆往電動車發展,納智捷也會朝電動車發展,透露納智捷與鴻華開發的電動車,會在 10 月中鴻海科技日詳細展示和說明。(自由時報)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鴻海於 8 月 24 日宣布旗下富智康與全球汽車業巨擘 Stellantis,正式簽署合資公司協議,富智康與 Stellantis 各持合資公司 50%股權,雙方合作打造車用智慧座艙解決方案,進軍車聯網市場。雙方協議以 5 月 18 日所簽定的合作備忘錄為基礎,歷經 3 個多月的討論後,通過以合資公司 (MobileDrive)的形式,富智康發揮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解決方案能力, Stellantis 發揮汽車產業長期專業,正式進軍智慧座艙(Smart cockpit)與車聯網市場。合資公司註冊成立於荷蘭,雙方各持合資公司 50%股權。(經濟日報)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經濟新聞獲悉,本田汽車針對 55 歲以上員工徵集了 2,000 多名提前退休人員。總人數約佔本田日本國內正式員工的 5%。本田為了向純電動汽車(EV)轉型,正推進員工換代。日本車企有可能相繼調整過去以生產和銷售內燃機為主體的員工結構。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戴姆勒公司和大陸長城汽車公告,戴姆勒已將巴西的一家工廠出售給長城汽車,長城汽車將改造該工廠,使其年產能達到 10 萬輛。這也象徵長城汽車將進軍巴西這個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長城汽車此次在南美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建廠投產,不僅因巴西是南美經濟實力最強,汽車銷量與保有量最多的國家,市場潛力巨大。更因長城汽車計劃 2025 年全球銷售達到 400 萬輛,南美市場將是長城汽車實現此一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關鍵區域市場之一。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力行減碳已是全球政府施政、國際企業經營的金規玉律,投入的資源數以兆計,減碳的兩大賽道為再生能源、電動車,中信投信推出中信綠能及電動車 ETF,為國內首檔聚焦綠能、電動車,助投資人於零碳未來先馳得點。(經濟日報)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台灣光陽工業(KYMCO) 8 月 11 日宣布為 Ionex 3.0 電動機車騎士推出全新「Ionex 尊榮換電」服務。騎士只需透過手機操作,就能讓專人於指定時間攜帶滿電電池到指定地點為騎士的愛車進行電池交換,服務過程騎士不需在場。騎士還能訂閱「Ionex 尊榮換電」服務,由專人於夜間為騎士愛車進行換電,隔天早晨就能輕鬆滿電出門。光陽公司表示,每一次專人送電收費 50 元,每月最高 499 元。8 月底上線以夜間送電為主,主打的是早上起來,機車就是滿電的,之後會再推出白天的尊榮換電。(經濟日報)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Gogoro 宣布推出全新電動機車推廣通路制度,邀請全台灣傳統機車行,共同加入銷售與維修電動機車的行列,將傳統機車行升級成展示、銷售、保養與維修電動機車的一站式服務通路,並可同時保有燃油機車銷售與維修的服務,在「從油轉電」的過程中零風險的逐步轉型。 (聯合報)

  • 2021/8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汽車製造業者在 2030 年之前,出售的新車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零排放」車輛,包括純電動車、充電式油電混合車或燃料電池車;通用汽車已保證到 2035 年時,只出售「零排碳」車輛;福特預期 2030 年時,在全球售出的新車有 40%都是電動車。克萊斯勒母公司 Stellantis 在內的多家大車廠,也將致力達成類似目標,但也表示,只有靠政府擴大充電站及其他基礎設施投資,才可能達成這項目標。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交通加美食一站式服務登場!WeMo Scooter 7 月 26 日宣布全新型態營運模式「WeMo Life」服務——「WeMo 美食自取」試營運上線,即日起打開 WeMo Scooter App,不僅提供共享機車服務,點選「WeMo 自取」,可直接在地圖上選擇喜歡的餐飲品牌點餐,再騎車前往店家自取餐點,成為交通加美食一站式 App,首波上線網羅近百家美食業者,活動期間內點餐更享騎乘金優惠,WeMo Scooter 提供消費者全新「移動+消費」新型態體驗。(經濟日報)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許多車廠都已陸續宣布旗下電動車發展計畫,但在二輪領域則尚未有全面捨棄燃油動力的消息,近日 Yamaha 終於開出第一槍,目標 2050年之前將旗下二輪與三輪產品中 90%全部進行電動化。此次 Yamaha 針對 2018 年發表的「YAMAHA 發動機集團環境計畫 2050」進行總目標修改,將原本的「降低 CO2 排放量」目標改為「2050 年前整體業務活動與旗下產品回收循環,全部達碳中和」,同時以 3 年為週期進行計劃。以 2010 年 Yamaha 碳排放量為基準,原廠訂下業務活動碳排量 2030 年減少 50%、2050 年減少 86%的目標,旗下車款碳排量則是 2030 年減少 25%、2050 年減少 90%,並逐年增加電池車款的佔比,可以預期未來 Yamaha 將推出多款電動機車。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華豐橡膠董事長沈國榮 7 月 22 日在股東會上表示,轎車胎生產因不具生產規模,再碰上美國今年起針對台灣等五地產製的轎車胎課徵反傾銷稅,華豐決定放棄生產轎車胎,改搶攻兩輪車胎(含自行車胎及機車胎)及特殊用車胎,以因應美方祭出反傾銷稅的衝擊。(工商時報)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路透報導,在大陸「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執行長何小鵬帶領下,小鵬汽車正在研發智慧汽車科技,包括智慧駕駛室和自動駕駛,目前出售的車型包括 P7、P5 轎車以及 G3 運動型多功能汽車。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將在兩年內推出一個新的產品平台,可以開發針對不同市場且不同尺寸的幾款車型。他說:「該平台將針對全球市場,意味著我們在開發時將考慮全球汽車監管規範。」他還說,小鵬汽車將繼續開發智慧汽車技術,以及一款也能在道路上行駛的飛行汽車,但他沒有給出時間表。該公司已經有一輛垂直起降(VTOL)的原型樣車正在測試中。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國內新車銷售市場因疫情成長減速,第二季更陷入年減 5.2%的低潮,但包括電動車、油電車在內的新能源車卻絲毫不受影響,銷售逆勢乘風而起,台灣特斯拉(Tesla)第二季寫下交車 1,600 輛的單季新高紀錄;油電車更因銷售神車-豐田 Corolla Cross 的 Hybrid 車款助陣,上半年飆出逾 3 萬輛的銷售佳績,年增近倍。在充電基礎設施逐漸普及,民眾接受度提升,以及車商競相導入新款車刺激下,上半年台灣新能源車銷量占整體車市比重提升至 15%。不僅台灣,過去一年多來全球車市同樣出現新能源車、電動車在疫情中銷量逆勢成長的景況,說明新能源車正逐漸走上車市的主舞台。(工商時報)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性成長之際,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與鴻海科技集團 7 月 16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共同成立新能源車 (Electric Vehicle, EV)產業基金,募集規模目標為新臺幣 50 至 100 億元。該基金將善用兩大集團在科技與金融上的專業優勢,超前佈局投資國內外新能源車相關技術或製造領域的優質公司,並且讓臺灣的電子科技及傳統汽車產業加入全球新能源車的領先陣營,進而促進臺灣的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鴻海科技集團投資長杜墨璽與中國信託金控董事童兆勤 16日透過雲端視訊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正式建立在新能源車基金上的夥伴關係。未來新創公司或資通訊、傳統製造業者若想進入新能源車的產業供應鏈,新成立的基金將能提供產業鏈結、資金資源與技術升級的服務。(工商時報)

  • 2021/7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汽車巨擘戴姆勒旗下的賓士(Mercedes-Benz)宣布,將投資逾 400 億歐元(471.8 億美元),加速朝生產電動車轉型,計劃在全球三大洲建立八座電池廠,並準備在 2030 年前全面轉為生產電動車,賓士表示,預期最快在 2030 年以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將占全球汽車銷售逾一半,2039 年前新出廠的車輛將達成碳中和。此外,為了取得電力驅動技術,以便日後不需依賴外部供應商,將收購英國電動馬達公司 YASA。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印尼的物流公司 Sicepat 是多家知名企業 Tokopedia, Shopee, Lazada 的合作夥伴,宣布與印尼上市數位通路商 PT M Cash Integrasi 的子公司 NFC Indonesia 成立合資企業,並收購了位於中爪哇省三寶壟市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Volta,進軍印尼的電動汽車業務。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業者Gogoro 布局全球智慧電車市場再添大腕級合作夥伴,6/23日宣布與鴻海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推動多項合作計畫,範圍涵蓋智慧電池交換系統、車輛工程和生產製造等領域,加速 Gogoro 拓展全球市場布局;另 Gogoro 甫於 4、5 月公布的印度、中國大陸發展計畫,鴻海也將參與其中。鴻海透過與 Gogoro 合作,可以將電動車產業布局,從現有的四輪汽車領域,延伸至二輪智慧電動車輛及電池交換技術。據了解,Gogoro 目前在國內產銷的車型與相關營運,鴻海不會介入,也不會取代 Gogoro 現有協力供應商。Gogoro 強調,與鴻海的合作主要放眼海外。(工商時報)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致力減少碳足跡的 VOLVO 汽車,正透過行動實現 2040 年碳中和的目標,除了產品動力的節能減碳,更於汽車製造過程中大量減少碳排放。下一階段,VOLVO 將與瑞典鋼鐵製造商 SSAB 所發起的 HYBRIT 計劃(Hydrogen Breakthrough Ironmaking Technology)合作,運用零化石煉鋼技術(Fossil-free Steelmaking Technology)所煉製的優質鋼材作為車身結構使用。而在未來,VOLVO 也將成為全球首間運用零化石煉鋼技術的汽車製造商。

  • 2021/6
    汽機車

    ◆要發展新能源車,技術能力是關鍵,比亞迪已掌握近萬件的新能源車專利,並自主研發主打安全的「刀片電池」。根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大陸《新能源汽車專利 20 強企業榜單》,位居榜首的比亞迪掌握新能源車的 9426 項專利,比第二名重慶長安汽車(5243 項)跟第三名北京新能源汽車(4005 項)的專利數總和還要高,比亞迪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專利,專利是其他 19 強平均專利數的 7 倍。比亞迪不僅在專利佈局上大幅先其他大陸新能源車廠,更是大陸首個進入銷量「百萬輛俱樂部」的新能源車品牌。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台灣-機車產業

    ◆經濟部統計處 6 月 15 日公布「2021 年 1~3 月機車及其零件業產值」,由於延續燃料機車新車款熱銷及電動自行車外銷熱絡,產值 356 億元,年增 16.0%,連續二年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進一步分析,近年我國機車產業呈現二大發展趨勢,一是燃油機車占比仍是最高,其二則是電動自行車成長最快速。各產品別年增率分別是:燃油機車 27.8%、電動自行車 29.8%、電動機車-60.8%、機車零件 11.2%。(經濟日報)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台灣汽車市場受惠於新冠疫情帶來的資金熱潮,股、房市齊揚,激勵國人購車意願下,2021 年第一季國內新車總銷量達 12.16 萬輛,規模寫下近 16 年同期新高,年增幅度達 16.8%。(工商時報)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台灣-汽車產業

    ◆ 和碩除了為特斯拉組裝中控台、自駕模組,並即將在今年第三季開始為特斯拉「代工組裝」充電樁之外,已經將眼光轉向充電樁的生產。由於電動車持續普及,可望帶動全球各國愈來愈多的商場、停車場,陸續裝設收費快充的充電樁,加油站也可能被充電站取代,這些趨勢都讓和碩看好充電樁業務未來發展性,並透過對業內挖角來快速建立充電樁的研發能力。業界人士指出,和碩已經從台灣某電動大巴充電樁大廠,挖來一組研發團隊,從頭設計充電樁,作為更好地去服務特斯拉,以及未來承接特斯拉以外的充電樁 ODM 訂單的好起頭。(工商時報)

  • 2021/6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受晶片短缺影響,越來越多日本車廠將在 7 月持續減產。繼鈴木汽車 (Suzuki)、SUBARU 之後,日本汽車大廠日產汽車(Nissan)也傳出部分日本工廠將在 7 月暫時停工減產。日產部分日本工廠已於 4~6 月期間進行減產措施。日產發言人表示,「因全球晶片短缺對汽車產業零件採購造成影響,因此正實施生產調整及必要的對策」。日產 5 月 11 日舉行的財報說明會表示,預估 2021 年度(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將因晶片短缺而減產 50 萬台,25 萬台計劃在下半年度藉由增產填補。

  • 2021/5
    汽機車年鑑_全球-機車產業

    ◆根據報導,哈雷有意使電動車產品與象徵美國燃油機車的哈雷有更明顯的區隔,宣布未來 LifeWire 將成為獨立電動車品牌,並擁有獨立的產品線,提供線上與實體雙重通路,未來 LifeWire 將會在矽谷設立虛擬總部。 LifeWire 預計在 2021 年 7 月 8 日將冠有 LifeWire 品牌的電動車投入市場,強調結合哈雷長年的血脈並將累積近 10 年的電動車經驗用以打造LifeWire,初期將以城市需求做為目標,也不忘強調雖然 LifeWire 將專注於電動車領域,但仍會與哈雷繼續共享技術資源。

  • 2021/5
    臺灣-機車產業

    立法院三讀通過汽機車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展延,車廠有兩大利多加持,一是看好新一波買氣挹注,缺車問題更加惡化,二是正式通過後,不確定因素解決,車商代墊資金將可變現。(經濟日報)

  • 2021/5
    全球-汽車產業

    日產宣布將手中戴姆勒的股份以 11.49 億歐元出清,透過 ABB 模式把手中持有 1.54%股份的每股以 69.85 歐元賣給投資者,預計把此次股份出清的取得的資金作為未來發展電動化技術之用,不過日產集團與戴姆勒仍將維持當前的商業合作關係,並持續於多項領域合作。

  • 2021/5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 Motor) 宣佈,將擴大投資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y)製造商,確保自家電動車未來電池供應無虞。另外,福特高層預計,2025 年前,福特將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站穩腳步,並在國內自製電動車電池,為該公司首度透露電動車電池製造計畫的確切時間。

  • 2021/5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個月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比 3 月減少近三成,表現比當地的同業還糟路透報導,由於美中貿易戰所造成的不確定性,特斯拉已暫停購地擴建上海廠的計畫。

  • 2021/5
    全球-汽車產業

    廣泛作為二手車價追蹤指標的「Manheim 二手車價值指數」4 月又創下新紀錄,除了月增 8%以外,年增率更超過 50%。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as 報告指出,二手車價格漲勢相當驚人,掀背卡車價格年增 76%,出租車的售價也較去年增加 20%,甚至 2021 年出售的出租車里程數也增加許多。

  • 2021/5
    全球-機車產業

    根據報導,哈雷有意使電動車產品與象徵美國燃油機車的哈雷有更明顯的區隔,宣布未來 LifeWire 將成為獨立電動車品牌,並擁有獨立的產品線,提供線上與實體雙重通路,未來 LifeWire 將會在矽谷設立虛擬總部。 LifeWire 預計在 2021 年 7 月 8 日將冠有 LifeWire 品牌的電動車投入市場,強調結合哈雷長年的血脈並將累積近 10 年的電動車經驗用以打造LifeWire,初期將以城市需求做為目標,也不忘強調雖然 LifeWire 將專注於電動車領域,但仍會與哈雷繼續共享技術資源。

  • 2021/5
    臺灣-汽車產業

    尚騰汽車計畫斥資 6 億元打造全新設計的台南保時捷中心,連同今年初正式啟用的台南保時捷都會概念店(Porsche Studio Tainan)未來將會有更創新且多元化的經銷據點,再加上 Porsche 旗下完整的產品陣線與高規格軟硬體服務,將為南臺灣消費者提供保時捷獨一無二的品牌體驗。」(聯合新聞網)

  • 2021/5
    臺灣-汽車產業

    關係臺灣 2,000 億元產值的汽車零組件產業生存空間,因為戴姆勒跨海來台提告,爆發危機。與汽車零組件生產相關的維修免責條款引發業界高度關切,業界與學界積極爭取臺灣維修免責立法,確保臺灣產業生存空間。消費者保護與公平交易國際觀點研討會 6 日由臺灣科技法學會主辦,由於跨海訴訟而引發臺灣消費者對於自身權益的關注,國內開始注意到「維修免責」議題,並出現討論的聲量。(經濟日報)

  • 2021/4
    臺灣-汽車產業

    貿協主辦的「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及與電電公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雙展開幕,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此不但是貿協今年第一個實體展,也是全球汽配首個實體展。他強調,電動車時代來臨,而臺灣車電已超過整車及零配件產值, 2030 年車電將破台汽車產業 50%;貿協也會在 10 月舉辦亞洲首個電動、自駕車展覽「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自由時報)

  • 2021/4
    臺灣-汽車產業

    臺灣車市第 1 季剛交出亮麗成績單,今年前三月國內汽車總銷量 11.8萬台,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17.3%,不過面對車用晶片、物流貨運短缺,加上疫情等三大不確定性影響,裕隆保守預估今年臺灣汽車市場規模約42.7 萬輛,將比去年的 44.4 萬輛下滑 3.8%,中止連兩年成長。其中日本晶片廠瑞薩上月發生火災,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可能在 6、7 月以後浮現。(經濟日報)

  • 2021/4
    全球-機車產業

    臺灣電動機車製造商 Gogoro 表示,將和印度的英雄摩托公司(Hero MotoCorp)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度這個全球最大摩托車市場提供電池共享基礎設施。Hero 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Hero 董事長穆賈爾 (Pawan Munjal)表示,電動車是目前 Hero 的優先發展項目之一,該公司目前尚未推出任何純電動車產品,「我們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將 Gogoro的電池交換技術帶到印度,並在全國設置電池交換基礎設施,然後把這套技術帶到全世界其他地方。」

  • 2021/4
    全球-汽車產業

    Level 2 成為當前車市最流行先進駕駛輔助配備,據市調機構 Canalys 指出,車廠過去將 Level 2 作為汽車產品創造差異化的功能,如今 Level 2逐漸成為車市必備功能,且當前車市仍可見許多商用化車型尚未具備 Level 2 功能,如美國市場的皮卡車、歐洲市場的小型家庭用車、中國市場的入門級休旅車(SUV)、跨界休旅車和都會用小型汽車,以及日本市場的輕型自動車等,因此未來幾年 Level 2 仍有很大市場滲透商機。

  • 2021/4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車用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針對 ADAS 和自動駕駛系統,推出新一代 R-Car V3U ASIL D 系統單晶片(SoC)。R-Car V3U 具備 60TOPS、低功耗的深度學習處理能力,以及高達 96,000DMIPS 性能,可滿足 ADAS 和自動駕駛架構對性能、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向上及向下)的需求,進而驅動下一代自駕車技術。

  • 2021/4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豐田(Toyota)表示,到 2025 年時,它將在全球推出 15 款不同的電動車,顯示了豐田對電動車市場的野心。根據《共同社》報導,豐田在正在舉辦的上海車展中,首次發表了與速霸陸汽車(Subaru)合作、運動休旅車 bZ4X 的概念車,以 bZ 為名的全新系列,為 Beyond Zero 的縮寫,bZ4X的量產車型則預計明年發表。

  • 2021/4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必須提高電動汽車產量,「追上並超越中國」 (catch up with and then surpass China)。他已提出計畫斥資 1,740 億美元,來提高零排放大巴和汽車的產量及銷售、增加電動汽車充電站,其中包括 1,000 億美元的消費者購車回贈。2 兆美元基建計畫中,也為美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留出 1740 億美元資金。其中包括投資 150 億建設 50 萬個公用充電樁(是美國加油站數量的 4 倍);為新能源購車者提供消費返點(總計 1,000 億美元);將 65 萬輛美國政府用車、47.5 萬輛校車替換成新能源等措施。

  • 2021/4
    臺灣-機車產業

    Gogoro 與印度最大機車製造商 Hero MotoCorp 宣布策略合作,將共組合資公司,在印度建置智慧電池交換網路,搶攻當地電動機車市場。雙方將在印度共組營運智慧電池交換網路的合資公司,協力為當地市場開發Hero 品牌 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電動機車聯盟的電動機車。(中央社)

  • 2021/4
    臺灣-機車產業

    宏佳騰智慧電車宣布聯合 AUO 友達光電、CAROTA 科絡達、HERE Technologies 台灣錫爾、III 資策會、JDI-KOE 晶傑達光電、MICROSOFT台灣微軟、MSI 微星科技、SYM 三陽工業、TWM 台灣大哥大、Turing Drive臺灣智慧駕駛等合作夥伴發起成立「CROXERA 安全車聯網聯盟」。透過十大合作夥伴的專業、軟硬體整合引領機車產業升級,促使科技應用結合交通運輸,實現產業創新,促成臺灣從機車王國升級為智慧安全機車王國。(中國時報)

  • 2021/3
    臺灣-機車產業

    KYMCO 光陽工業連續 10 年舉辦「設計挑戰盃」機車設計競賽,扎根培育臺灣新一代設計人才,希望提供青年學子展現創意的舞台。今年共有全國 17 所大專院校、139 件作品參賽。本屆競賽主題「未來運算式」,針對「Scooter X Bike 環保燃油新型態」與「E-Cross 跨界電能載具」2 大類別,徵求全新移動方式的載具型態與定義,前瞻未來新生活型態與風格想像。(自由時報)

  • 2021/3
    臺灣-機車產業

    智慧共享機車 WeMo Scooter 宣布擴大北高交通轉乘計畫,繼悠遊卡、格上租車與統聯客運後,今年攜手策略合作夥伴臺灣高鐵公司,即日起即可於 ibon 售票系統網站購買高鐵 WeMo Scooter 高雄聯票,內容包含「高鐵來回車票 8 折與 WeMo Scooter 36 小時騎乘」。(經濟日報)

  • 2021/3
    全球-汽車產業

    小鵬汽車(XPeng Inc.)今年將推出的第三款車型(智慧電動轎車)可能是全球首款配備光達(LiDAR)技術的量產車,這將可強化小鵬向中國用戶提供非常高自主駕駛體驗的能力。

  • 2021/3
    全球-汽車產業

    日前 HONDA 在日本開賣的品牌旗艦 Legend 配備了獲認證的 Level 3 自動駕駛機能,成為了全球第一家成功售出獲認證 Level 3 自駕車的汽車品牌。其搭載了 Traffic Jam Pilot 系統,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自動進行車輛的加速、煞車以及轉向,同時 HONDA 原廠也表示,在啟動該系統之後,駕駛員不但可以使用車內螢幕上的任何功能,甚至能夠看電影,進一步減少塞車時的疲勞與壓力。

  • 2021/3
    全球-汽車產業

    觀察純電動車(BEV)市況,2020 年 Tesla 銷售主力以 Model3 為主,以 24.5%市占率居冠,2021 年預計 ModelY 將成為穩固 Tesla 龍頭地位的關鍵,主因是該車款在中國除了可獲得免購置稅資格外,在 2021 年第一天即降價 30%,讓其他同級競爭者措手不及。位居第二的 Volkswagen 除了 Golf電動版受消費者青睞,ID.3 去年下半年創下優異銷售成績助其穩住市占,而電動車系列 ID.4 因較晚問世,預期銷量將挹注於 2021 年。

  • 2021/3
    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四家主力機車品牌本田 Honda、川崎 Kawasaki、鈴木 Suzuki、山葉 Yamaha 在 2019 宣布針對可交換式電動機車結盟,而在近日四社聯合宣布已對通用交換電池系統達成標準化的協議,將加速日本可交換電池電動機車的發展。在四大日系機車品牌宣布結盟後,已在大阪府與大阪大學進行可交換電池系統的實驗;此次所宣布的共通標準將依循公布於日本汽車工程師協會 JASO 的 TP 21003 技術論文為基礎。雖然目前此倡議為日本車廠於日本發起,但四社聯合也將與 JAMA 合作,將此通用交換電池規格推廣到國際,藉此符合全球碳中和與載具電動化趨勢。

  • 2021/3
    臺灣-汽車產業

    見證品牌新紀元,綜效整合 KIA 乘用與商用車市場,KIA 乘用暨商用車總代理臺灣森那美起亞由總裁李昌益代表,與 KIA 商用車總經銷嘉樂寶汽車董事長李宣毅,盛大舉行簽約儀式,宣示共同攜手擘建 KIA 新未來,以達成 KIA 商車「顧客優先、車主滿意」大目標。(工商時報)

  • 2021/3
    臺灣-汽車產業

    應華旗下子公司IKKA 第一化成-KY 已於日前經臺灣證交所董事會通過上市,預計在第 2 季掛牌上市,將是第一家來台掛牌上市的日本企業。IKKA為日本汽車產業 Tier2(第二階)供應商,於 2015 年被應華併購,主要供應電裝部品、傳動及煞車系統等零組件給日本三大車廠。有別於臺灣汽車產業專攻售後服務(AM)或歐美車廠,IKKA 以原廠零件(OE)及日本車廠為主。IKKA 表示,隨著日系車廠電動車陸續發表,各項目前搭配車廠開發的電動車零件也將隨著量產,未來營收占比也將逐步攀升。(經濟日報)

  • 2021/2
    臺灣-汽車產業

    由於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美國特斯拉更看重整車供應鏈,爭取台廠赴美設廠就近供應,在特斯拉與其他車廠訂單挹注下,業者在台投資超過 1,000 億元。據了解,特斯拉正逐步展開擴廠計畫,未來將在德州設立新廠,希望邀請臺灣供應鏈赴美設廠,和碩、友達、廣達、宸鴻都被視為可能赴美設廠,其中和碩動作更積極。(工商時報)

  • 2021/2
    臺灣-汽車產業

    鴻海跨足電動車產業以來,陸續與電動車廠合作研發與造車,像是與美國電動車新創菲斯克汽車(Fisker)簽署合作協議,預計每年與菲斯克共同製造 25 萬輛電動車。也將與中國吉利控股成立合資公司。菲斯克的執行長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受訪時談到,雖然確切的生產地點還沒敲定,但首批生產很可能在美國,畢竟鴻海在威斯康辛州已有工廠。(天下雜誌)

  • 2021/2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電動自行車 Sondors,跨足電動機車,打造一款代步的通勤用電動機車,除了性能表現可以滿足多數人,也試圖以較為親民的價格切入電動機車市場。這款由 Sondors 推出的 Metacycle,以檔車造型來打造,有著鋁製中空造型車身設計,Sondors 稱之為 exo-frame 車架,有別於之前的設計,採用鋁製車身,也讓這款車的車重僅有 200 磅(約 90.8 公斤),比許多 125 c.c 入門機車還輕巧。Metacycle 燈具照明皆採 LED。

  • 2021/2
    臺灣-機車產業

    智慧共享機車 WeMo Scooter 與國泰產險跨界合作,共同推動商務交通市場解決方案,針對外送員推出全新個人客製化保險,首例鎖定合作外送平台有無外送,於 5 日聯手推動優惠市場的企業用車方案,外送員除了彈性選用共享機車 WeMo Scooter 外,現在可加購個人保險保障,每天不到 2 元就能享有個人傷害險保障。不僅活絡外送市場交通用車需求,以共享機車作為外送交通媒介多元選擇,更多了加值保障,攜手共同開闢商用市場新藍海。(經濟日報)

  • 2021/2
    臺灣-機車產業

    臺隆集團與旗下事業體台鈴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響應華科事業群發起的「汽機車捐贈儀式」,主動捐贈 2 台全新台鈴 eReady 電動機車 eReadyFun與 1 台 SUZUKI 燃油機車,及加碼捐贈 12 頂安全帽,共計捐贈 12 台機車予桃園市政府社會局作為偏鄉訪視、關懷弱勢族群之用。

  • 2021/2
    全球-汽車產業

    2020 年後半年,中國、北美市場汽車需求回升,但卻面臨車用晶片供不應求情況,德國汽車大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美國福特(Ford)、日本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速霸陸(Subaru)等業者相繼決定減產。日本經濟新聞頭版報導,美、德、日政府向臺灣請求協助,盼台積電、聯電等業者增產車用晶片。因製造業零件短缺,多國政府向特定國家請求協助的情況相當罕見。

  • 2021/2
    全球-汽車產業

    英國車企「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宣佈,計畫在下 1 個財政年度內,全球裁減 2,000 個受薪職位。捷豹路虎表示,上述裁員是經過全面評估集團營運各架構後所下的決定,並補充此次裁員將不涉及生產崗位的時薪職位。

  • 2021/2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汽車 4 日宣布,已決定終止與大陸車廠「中國眾泰汽車公司」組建一家電動汽車合資公司的計畫,福特表示,自 2017 和 2018 年與眾泰簽署協議以來,大陸電動汽車行業和政府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促使福特做出這個決定。

  • 2021/1
    全球-汽車產業

    大陸首款 5G 汽車下月將問世,上汽榮威的 MARVEL-R 是一款純電動 SUV車型,搭載華為 5G 巴龍 5000 晶片和 Mobileye EyeQ4H 晶片,是全球首款通過 State Radio Regulation Committee(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認證的 5G 智慧汽車。

  • 2021/1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超車福斯(Volkswagen),成為 2020 年全球銷售量最高的車廠,也是豐田五年來首度重奪最高銷量車廠的寶座。豐田公布,包含大發(Daihatsu)和日野(Hino)品牌在內的 2020 年總銷量達 953萬輛,高於福斯本月稍早公布的 931 萬輛。IHS Markit 的數據顯示,去年底的汽車需求雖稍微回升,但汽車業去年春季關閉工廠和展示中心以防範疫情,拖累全年銷量比 2019 年銳減 14%。

  • 2021/1
    全球-汽車產業

    基於晶片短缺和需求疲弱,福特德國 Saarlouis 組裝廠停工一個月。福特發言人表示,「公司正密切注意市場狀況和調整生產計畫,致力縮減對歐洲員工、供應商、客戶和經銷商的影響。現階段歐洲其他廠房沒有停工的計畫。」福特於日前才因半導體短缺關閉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 (Louisville)休旅車廠,德國廠停工一個月凸顯晶片缺貨問題嚴重,恐衝擊全球汽車廠。

  • 2021/1
    全球-汽車產業

    奧迪表示,德國與墨西哥廠房的生產工作和排班受晶片短缺影響,因此有一萬名勞工休無薪假。奧迪發言人透過聲明稿表示,「公司正在檢視各種對策和替代設計,以減輕供應瓶頸的衝擊,並降低受影響的汽車數量,然而情況好轉主要取決於半導體產業。」

  • 2021/1
    臺灣-機車產業

    共享機車 WeMo Scooter 表示,近期的確進行人力調整,但並非大規模裁員,主要是因應營運策略改變,進行組織結構調整。WeMo Scooter指出,因應全球市場大環境的劇烈變動,將專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下一步進軍全球市場做充分準備,於今年進行階段性組織結構策略調整。(中央社)

  • 2021/1
    臺灣-機車產業

    為帶動國內機車產業數位轉型智慧升級,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機車關鍵零組件智慧製造開發計畫」,藉由強強結合,由工具機大廠東台精機,應用多年設備開發設計的經驗,與國內第一大機車生產廠商光陽公司攜手合作,結合國內產學研能量,於東台精機打造全新國內第一條機車關鍵零組件智慧彈性生產線,並將光陽公司之曲軸加工舊產線,改造為智慧化產線。(經濟日報)

  • 2021/1
    全球-機車產業

    印尼的網約計程摩托車與支付巨頭 Gojek,正與當地電子商務先驅 PT Tokopedia,開始合併前作業。這樁價值 180 億美元合併案一旦談成,新成立的更大隻獨角獸,將會在全球市場進行 IPO(股票初次公開發行)。

  • 2021/1
    全球-機車產業

    越南摩托車製造商協會(VAMM)統計,2020 年越南摩托車銷售量為 271萬輛、下滑 16.6%。業界人士分析,這是受到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的影響。

  • 2021/1
    臺灣-汽車產業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山弘志證實,他正透過「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簡稱日臺交協),以敦促臺灣政府要求臺灣晶片製造商,增產車用晶片。臺灣方面,經濟部已籲請台積電、聯華電子(UMC)等業者協助增產。不過,日媒《日經新聞》傳出,在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的狀況下,台積電、聯電、荷蘭恩智浦(NXP)、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等,都正考慮將車用晶片價格調漲 15%。(自由時報)

  • 2021/1
    臺灣-汽車產業

    和泰汽車表示,全球交通服務正走向 Mobility as aService(MaaS)的發展趨勢,為積極響應日本豐田原廠的 MaaS 行動服務新策略,向集團成員和雲行動服務公司購入全台唯一提供 24 小時汽機車共享服務 iRent 的品牌所有權,搭配其原有的乘車派遣平台 yoxi 的品牌所有權,和泰汽車將擁有臺灣最完整的車輛共享服務。(中央社)

  • 2020/12
    臺灣-汽車產業

    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表示,為加速臺灣 5G 車聯網產業鏈發展,除了甫於新北市落成淡海專案管理辦公室,委託「華電聯網」展演 3D 戰情中心,另由「華電聯網」協同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臺灣西門子、公信電子、淡水客運及納智捷汽車,展演聯網車的應用情境,以展示我國推動車聯網服務的決心。(工商時報)

  • 2020/12
    臺灣-汽車產業

    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將提前問世,供應鏈透露蘋果比照 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臺灣關鍵供應鏈證實,蘋果預計明年 9 月發表 Apple Car,比原先規劃提早至少兩年,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經濟日報)

  • 2020/12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一家共享電動機車新創公司 Revel,2018 年起在美國華盛頓 D.C.、奧克蘭、紐約等地提供共享電動機車的短程代步服務。在疫情期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染疫風險高,共享機車成為許多紐約人的通勤代步首選,光是 2020 年 5 月下半月 Revel 在紐約每日騎乘旅次達 9 千次,這個數字是 3 月紐約封城前的兩倍。

  • 2020/12
    臺灣-機車產業

    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Frost&Sullivan 公司宣佈,Gogoro 獲選「2020 年度全球最佳公司」,成為今年度唯一奪得該獎項的臺灣品牌。Frost&Sullivan公司表示,Gogoro Network 能夠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創造新一代聰明、具規模性且能不斷自我優化的電池交換平台。憑藉 1.35 億次的電池交換總次數,Gogoro 以與眾不同的電池交換系統,向全世界展示其在二輪電動車輛領域的領導地位。(聯合新聞網)

  • 2020/12
    臺灣-機車產業

    威潤科技公布,獲日本一線汽車零件供應商的摩托車車聯網專案,雙方將攜手於印尼導入摩托車監控 ODM 產品,預估自 2022 年起出貨。另外明年也將推出智慧車聯網(Video Telematics)產品,看好明年營收將較今年有雙位數成長。(經濟日報)

  • 2020/12
    全球-汽車產業

    老牌手機業者黑莓(BlackBerry),卡位當紅的汽車軟體業,盤中股價一度爆衝 50% 以上。該公司宣布和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 AWS)合作研發雲端軟體平台「IVY」,能協助車廠和汽車零件供應商標準化車內數據,並能加速部署可以帶來營收的功能和服務。

  • 2020/12
    全球-汽車產業

    汽車銷售王者 Toyota,發表純電動車新平台 e-TNGA,預計明年將會於歐州市場正式開賣旗下第一款純電休旅車。Toyota 已經準備和 Suzuki 與 Daihatsu 共同合作,推出緊湊型小車;此外還包括大型 SUV、大型轎車、中型 crossover 和 mini van,總計會有 6 款以 e-TNGA 平台開發的新車款,將陸續上市。

  • 2020/12
    全球-汽車產業

    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透過 E-GMP 平台打造的新電動車,充電效能將大為提升,只需 18 分鐘即可充滿 80%電量,充電 5 分鐘就能續航 100 公里,而且單次充飽電後最大行駛距離達500 公里。預計於2021 年發表的IONIQ 5 及起亞汽車數款新車,都將透過 E-GMP 平台生產,最初生產地點將限於南韓,但稍後視需求而定可能拓展至其他地區。此外,這些新電動車將通用 800 伏特或 400 伏特充電站,意味所適用充電基礎設施更多。

  • 2020/11
    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最大民營汽車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電動車企業極星 (Polestar)已開始向歐洲和北美出口純電動汽車「Polestar2」。Polestar 在純電動汽車佔市場過半的挪威,躍居 9 月新車銷量整體的第 3 位。

  • 2020/11
    全球-汽車產業

    本田汽車(Honda)(7267-JP)表示,該公司將於本年度內、也就是 2021 年 3月底前,推出具備「Level 3」自動駕駛功能的旗艦房車 Legend。該公司表示,這是全球首度有 Level 3 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取得國家認證。

  • 2020/11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宣布,因發生 5 起電池起火事件,故召回旗下品牌雪佛蘭(Chevrolet)全球近 6 萬 9,000 輛的 Bolt 電動車。發生大火的電動車電池是由韓國 LG 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所生產的,大火是發生在電池接近充滿電時。此次通用將召回從 2017 年至 2019 年出產的 Bolt 電動車,其中有近 5 萬 1,000 輛在美國。

  • 2020/11
    全球-汽車產業

    英國 LMC Automotive 統計顯示,在 2020 年 1~6 月的全球純電動汽車產量(66 萬輛)中,中國佔到約 4 成的 25 萬輛,高於美國(23%)和日本(2%)。 1~6 月中國的汽車出口減少,但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增至上年同期的 2.4 倍,達到 3 萬 6,900 輛。出口額增至 3.7 倍的 11 億美元。

  • 2020/11
    臺灣-機車產業

    共享電動機車地盤擴張戰火再起,Gogoro 直營的 GoShare 於 30 日宣布進軍新北市,年底前將投入 2,000 輛電動機車,急速擴張營運量能。WeMo則擴大高雄市營運範圍至前鎮、三民區,力保共享電動機車市場龍頭地位。和泰集團的共享交通品牌 iRent,將共享電動機車騎入宜蘭佛光大學,成為第一家進軍東臺灣與大學校園的共享交通業者,試營運期間更推出前六分鐘 1 元、第七分鐘起每分鐘 1 元的「佛心價」,加速推廣。(工商時報)

  • 2020/11
    臺灣-機車產業

    資策會與臺灣車聯網產業協會,在中山大學舉辦「智慧安全共享之電動機車科技論壇」,中山大學和其昜電動車科技公司旗下的悠達驅動合作,在校園內引進電動機車,提供民眾與教職員生,前 10 分鐘免費騎乘服務。(聯合報)

  • 2020/11
    全球-機車產業

    為增加機車聯網應用安全性,博世(Bosch)正式推出機車用數位儀表板「mySPIN」,其為 10.25 吋的薄膜電晶(Thin Film Transistor,TFT)顯示器;新推出的機車數位儀表板是採用分割畫面,可顯示相關車輛資訊和騎乘內容,例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 的導航,而不至於分散騎士的注意力。mySPIN 與其合作夥伴,正致力於提供更好的騎乘體驗,如 REVER開發的 App,騎士可下載、追蹤並與機車同好社群分享新奇路線;Genius Maps 與 Sygic 的 App 可協助騎士尋找鄰近的飯店或餐廳;Dash Radio 的 App 則提供免費的優質數位廣播服務,可用的應用程式 App 組合正於全球各地不斷擴充中。

  • 2020/11
    臺灣-汽車產業

    和運租車指出,今年 COVID-19 疫情影響,許多臺商回臺避險,訂閱式租賃降低門檻,而且將最短租期降到半年,更成為在臺臺商的最佳選擇,影響所及,以往長租客戶都以企業戶為主,如今個人用戶已達 25%,成為疫情效應下的另一代表商機。(經濟日報)

  • 2020/11
    臺灣-汽車產業

    裕隆汽車子公司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告,東裕銷售經法院認定具備破產原因,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東風裕隆汽車銷售公司與東風裕隆製造公司是不同的公司。對於各方關注的東風裕隆製造司的未來,裕隆公司強調,基於大陸汽車市場環境的重大變化,裕隆集團持續推動自主品牌的務實轉型,關於東風裕隆製造公司的未來方向,裕隆正與合資股東討論中。(經濟日報)

  • 2020/10
    臺灣-汽車產業

    為促進國內汽車產業智慧升級,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汽車產業領航計畫」,成功打造可 30 秒快速切換車型,且在同一條產線上生產 4 款不同車型的彈性智慧生產線,而這也是國內第一條多款車身彈性智慧產線。(經濟日報)

  • 2020/10
    臺灣-汽車產業

    鴻海先前與微軟達成協議,在非蘋領域建立新合作關係之後,鴻海轉投資夏普並宣布,與汽車大廠戴姆勒(Daimle AGr)達成 LTE 通訊標準專利許可協議,該協議涵蓋絕大多數戴姆勒旗下汽車產品,有助於鴻海集團衝刺車用布局。(經濟日報)

  • 2020/10
    臺灣-汽車產業

    鴻海攜手裕隆在鴻海科技日宣布成立電動車公司「鴻華先進」,並介紹 EV(電動車)平台「MIH」。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未來以開放的大聯盟形式帶領臺灣汽車產業轉型,目標 2024 年推出首款商業固態電池、2025至 2027 年有 10%的電動車用到鴻海的關鍵零組件、鴻華電動車兩年面世。(自由時報)

  • 2020/10
    全球-機車產業

    VAG 福斯汽車集團,傳出要縮減品牌,有意要出售二輪品牌杜卡迪 (Ducati)後,最近也開始有動作了,目前福斯已與 Ducati 的潛在買家進行初步會談,福斯可能會與這些公司建立技術合作關係、或進行組織重組、公開上市或販售,最快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就會有明確方向。

  • 2020/10
    全球-機車產業

    新創公司 OMNiGo 將使用 Gogoro 作為旗下共享車款,不過尚未公布具體營運時間。目前會以企業租車為主,鎖定物流業等進行商業洽談,而非像臺灣主要是個人共享運具。

  • 2020/10
    臺灣-機車產業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致茂電子(Chroma)日本分公司、日本快速充電 CHAdeMO 協會合作開發的「高功率直流快速充電測試系統」,在臺灣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攤位展出,此為經濟部技術處法人自主國際合作計畫的成果,並協助日本 CHAdeMO 協會為電動機車充電測試超前部署。(經濟日報)

  • 2020/10
    臺灣-機車產業

    雲林縣府與 GoShare 合作共享機車服務上線,初期以斗六市、虎尾鎮及斗南鎮試辦,總計 130 台全新 Gogoro 電動機車供民眾騎乘,只要在 3市鎮服務區內可「隨借隨還」,雲林縣環保局長鄭育麟表示,初期在斗六、虎尾及斗南三地辦理,在 3 所科技大學及超過 40 處交通重要樞紐、歷史文化觀光景點都可騎乘。(自由時報)

  • 2020/10
    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特斯拉」蔚來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 2020 年 9 月份交付 4,708輛汽車,總計第三季交付 12,206 輛,增長力度強勁;2020 年前三季累計共交付 26,375 輛,已超越 2019 年全年交付總數。德意志銀行表示,蔚來汽車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標誌性的汽車品牌。德銀最近針對大陸主要電動汽車品牌偏好度的研報顯示,蔚來的引薦率從 2019 年的 52%增加到 62%。該研究表明,大陸客戶對蔚來汽車的偏好與 BMW 和賓士一樣高,甚至領先特斯拉(Tesla)。

  • 2020/10
    全球-汽車產業

    特斯拉目前已在全球設置 2,181 座超級充電站,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年增率 32%。其中,今年第三季的擴增幅度最高,單季就新增 146 座超充站點,是特斯拉超充站擴張數量最強勁的一季。在充電樁方面,特斯拉全球累計設置 19,437 個獨立充電樁,相對於去年數據也有著 33%的成長。今年第三季新增的充電樁總數則是 1,337 支。

  • 2020/10
    全球-汽車產業

    國際權威《Interbrand》市調機構近來公布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汽車品牌部分,共有 Toyota、M.Benz、BMW、Honda、Ford、Hyundai、VW、Audi、 Porsche、Nissan、Ferrari、Kia、Land Rover、Mini、Tesla 奪下 15 席。Toyota、 M.Benz 在前 10 名中奪得兩席,BMW 位居 11 名,成為 2020 年汽車業的品牌價值三巨頭。

  • 2020/9
    全球-汽車產業

    Walmart 宣布車隊電動化目標,預計 2040 年前完成全球全車隊 100%電動化,身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這代表著將近十萬輛電動卡車和牽引機的市場,等著被滿足。

  • 2020/9
    全球-汽車產業

    馬斯克正式宣布特斯拉將開始自製電池,並打造全新超級電池工廠,新電池預期將會大幅提升續航力,同時更加便宜,未來特斯拉將有機會推出 2 萬 5 千美元的平民電動車。

  • 2020/9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汽車(Ford)計畫在北美市場裁員 1,400 人,並強調,這是全球重組計畫中的一部分,並非源於疫情影響;福特第 2 季虧損 19 億美元(約新臺幣 557.9 億元),並預計 2020 全年處於虧損狀態。

  • 2020/9
    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豪華車廠賓士(Mercedes-Benz)宣布與《英雄聯盟》遊戲開發商 Riot Games 聯手,成為《英雄聯盟》全球賽事獨家汽車品牌合作夥伴,合作期間賓士將製作品牌相關內容,加深與電競社群的連結,並開始參與各項全球賽事,包含「世界大賽(Worlds)、季中邀請賽(Mid-Season Invitational)以及全明星賽(All-Star Event)」,讓《英雄聯盟》電競賽事更精彩。

  • 2020/9
    臺灣-機車產業

    GoShare 共享機車發表「GoShare for Business」企業方案,將於 29 日正式啟動。「GoShare for Business」企業方案將依照各個企業的經營型態及移動需求提供 3 大服務模式,包括企業專屬騎乘金優惠、企業客戶專屬預約車輛的企業帳號,同樣享有企業折扣。同時建構企業專屬車隊,不受現行「GoShare 隨借隨還」或是「GoShare DOTS 定點借還」服務範圍的限制,企業客戶將擁有專屬公務車隊與服務範圍,(自由時報)

  • 2020/9
    臺灣-機車產業

    能海電能科技公司發表全臺灣首部輕型快充電動機車 EV-50,車款是採用 TES 公規快充系統,提供電動機車快速補電,充電 20%~80%僅需約 10 分鐘,也可以使用一般 110V 進行充電。此外,能海電能科技的電動機車充電站將與裕電能源合作,除了能海自建充電站外,亦可至全臺 yes來電及中油充電站共 117 站使用,能海與裕電的合作將提供更優良的充電環境與服務。(工商時報)

  • 2020/9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機車製造商哈雷(Harley-Davidson)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報資料說,將「停止印度的銷售和製造業務」並資遣那裡的 70 名員工。位於巴瓦爾(Bawal)的工廠也將關閉。

  • 2020/9
    臺灣-汽車產業

    全球最大汽車零組件集團,也是全球車用電池盒最大供應商敏實集團創辦人秦榮華表示,美中貿易戰讓臺灣優勢被看見,看好未來電動車及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發展,集團手握 600 億元資金,明年將在臺灣啟動併購投資計畫,對象包括汽車零組件與車電、半導體等事業。(經濟日報)

  • 2020/9
    臺灣-汽車產業

    吉茂是臺灣最大汽車水箱供應商,日本一階汽車零件大廠電綜(Denso)是持股兩成的大股東。吉茂兩岸布局產線,在近期美中貿易戰中,臺灣廠獲得轉單效益,推高 2020 年獲利跳增。北美大型汽車零件供應商 SPI破產,客戶轉向吉茂採購,順勢切進北美 DIY 水箱市場,為營運加分。電裝天津廠退出 AM(售後維修)汽車冷凝器生產,轉向吉茂採購,2021年開始出貨,將打造成為水箱之外,公司營運的第二隻腳。(工商時報)

  • 2020/8
    臺灣-汽車產業

    裕隆公司公告,對旗下華創車電增資 74.74 億元,同時也透過子公司納智捷對華創車電以資產作價,對華創車電增資 52.27 億元,總計增資額度達 127 億元。裕隆表示,華創車電增資程序完成後,預計於 9 月 3 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以資產作價模式,與鴻海工業成立合資公司,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合資公司的設立。(經濟日報)

  • 2020/8
    臺灣-汽車產業

    臺塑企業旗下臺塑汽車貨運公司與臺灣大哥大聯手,攻入工業及商用自駕車領域,雙方結合其他五大企業和學術單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創下國內貨車運輸產業龍頭、電信業跨領域合作發展工商應用自駕車的首例。(經濟日報)

  • 2020/8
    全球-機車產業

    本田(7267-JP)、山葉(7272-JP)等四家日本機車製造廠,2020 上半年的全球銷售數據出爐。台數報 877.8 萬輛、年減 33.2%,也是自金融風暴發生後的 2009 年以來,相隔 11 年後又再度跌破千萬大關。主要原因在於 COVID-19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得疫情嚴重的印度等新興國家的機車銷量大減,所帶來的影響也最為重大。

  • 2020/8
    臺灣-機車產業

    搶攻共享經濟,花蓮縣政府與山葉機車(YAMAHA)共同推動「YATOGO 共享機車」,預告今年底前設置 500 輛,讓到花蓮旅遊、洽公等民眾更具便利性。迎接智慧移動服務浪潮,「YATOGO 共享機車」甲地租乙地還服務,並在壽豐鄉鯉魚潭舉行發表記者會,供民眾試騎,將於 15 日起投入 90 輛機車在花蓮營運,預計年底前投放 500 輛、明年底 1,500 輛。(中央社)

  • 2020/8
    臺灣-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業擴張市占,以 Gogoro 為首的 PBGN 聯盟推車海戰術,結合五品牌共計近 30 款車積極搶市。PBGN 聯盟最新成員台鈴 eReady 推出首款新車 eReadyFun,9 月正式開賣,台鈴喊出「357」中期營運目標, 2021 年底前至少要推出三款電動機車、五年內要發表七款新車,台鈴董事長黃教信樂觀電動機車發展前景。(工商時報)

  • 2020/8
    全球-汽車產業

    自行調適與智慧運算的全球領導廠商賽靈思(Xilinx, Inc., NASDAQ: XLNX)宣布,賽靈思的技術正用於支援 Subaru 最新的視覺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EyeSight。整合至全新 Subaru Levorg 中的新型 EyeSight 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將提供包含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車道維持輔助(lane-keep assist)、預防碰撞自動煞車(pre-collision braking)等先進功能,提供消費者一流的安全技術。

  • 2020/8
    全球-汽車產業

    近年電動車產業發展飛速,帶動電池市場競爭激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韓樂金化學(LG Chem Ltd.)市占率大幅躍升,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 1 倍,躍居全球最大純電動車(EV)電池供應商。另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南韓前三大 EV 電池製造商樂金化學、三星能源材料 (Samsung SDI)和 SK Innovation,合計市占率從去年上半年的 15.7%大幅攀升至 34.6%。

  • 2020/7
    全球-汽車產業

    UL 日前宣布一電動車無線充電系統通過《UL 2750 電動車無線電力傳輸設備的評估大綱》認證。汽車系統整合商 Lumen Group 是全球第一家獲 UL 2750 認證的組織,其旗下公司 Lumen Freedom 的無線電力傳輸(WPT)系統是全球第一個取得認證的產品。Lumen Group 與 UL 進行跨國合作,完成了包括電源、地面發射裝置和車載接收裝置等無線充電設備的安全和性能評估,為其無線充電系統取得 UL 2750 認證。

  • 2020/7
    全球-汽車產業

    日前公布的 WCOTY 2020 年最終評選,KIA 旗艦休旅 Telluride 從全球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榮獲 2020 世界年度風雲車的榮耀頭銜!KIA Soul EV搭載的 64kWh 電池組,在滿電的狀態下經 WLTP 實測擁有 452 公里的出色續航力,以及先進高效的煞車動能回收系統,以節能實用的表現,讓 KIA Soul EV 成為 2020 年世界年度風雲都會車。

  • 2020/7
    全球-汽車產業

    從鋰離子電池到電動車輛供應鏈的專業信息提供商, 基準礦物情報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創辦人兼執行董事摩爾斯(Simon Moores)表示,今年整體汽車市場都受到疫情的衝擊,電動車市場也不能倖免;不過,當市場開始恢復之後,供應面將無法立刻回應終端的需求,這將帶動鋰價上漲。該行預估 2020 年全球鋰產量為 32.4 萬噸,需求量 31.5 萬噸;但 2023 年的鋰產量預估則是從 57.2 萬噸下調至 54.3 萬噸,屆時將會出現 8,000 公噸的供給缺口,主要因為礦商的投資以及擴充項目被推遲的影響。

  • 2020/7
    臺灣-機車產業

    今年臺灣電車市場吹逆風,補助減碼、疫情攪局,加上油價大跌,讓上半年整體電車市占率跌破一成,然宏佳騰電車銷售逆勢成長,繳出 4,000輛的接單成績,已超越首年的 3,844 輛紀錄。下半年電車市場轉趨樂觀,且宏佳騰年內還有一款全新電車上市,樂觀全年電車銷售可破萬輛。(工商時報)

  • 2020/7
    臺灣-機車產業

    財政部指出,考量到燃油機車屬於移動污染源,因此我國仍維持課徵17%貨物稅機制。為防制空氣污染及促進機車產業發展,貨物稅條例第12 條之 5 規定,燃油機車汰舊換新每輛新車減徵貨物稅最高 4 千元。據統計,排氣量 50 c.c 以上 125 c.c 以下機車占整體比率約 85%,平均每輛機車貨物稅稅額 6,649 元,只要有汰舊換新減免 4 千元優惠,減稅金額約占貨物稅額約六成。(工商時報)

  • 2020/7
    全球-機車產業

    印度最大摩托車製造商英雄摩托公司(Hero MotoCorp)在 6 月共賣了 45萬輛機車,需求已逼近至疫情前的水準,可視為印度經濟從疫情復原的初步跡象。

  • 2020/7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機車品牌哈雷(Harley-Davidson)宣布,他們將裁減 700 個職位,約莫等於全球人力的 13%,同時財務長歐林(John Olin)也去職,在最近的一季,哈雷的機車營收掉了 10%。更嚴重的是,近 5 年來,美國地區的零售營收只有一次呈現正增長。

  • 2020/7
    臺灣-汽車產業

    KPMG 安侯建業指出,根據全球 KPMG《2020 自動駕駛汽車準備度》調查報告顯示,臺灣自駕車產業發展在全球排名第 13 名,首次超越德國、澳洲、法國等先進國家。調查顯示,全球 30 個國家積極部署自駕車產業,前三名分別為新加坡、荷蘭與挪威,臺灣今年首次參與調查就名列第 13 名,勝過一般汽車產業大國如義大利(第 24 名)、法國(第 19 名)、奧地利(第 18 名)、德國(第 14 名)。(工商時報)

  • 2020/7
    臺灣-汽車產業

    經濟部召開臺商回臺投資聯審會議,通過車燈龍頭大廠帝寶工業投資超過 21 億元,擴大彰濱工業區與新營工業區生產規模。繼堤維西、麗清科技等車燈要角在去年響應回臺建廠擴產後,帝寶也要加碼逾 21 億元提升臺灣母廠產能,預計招募 69 名本國人才,把貿易戰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確保競爭優勢。(經濟日報)

  • 2020/6
    臺灣-汽車產業

    國內的 OEM 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普遍認為,第 2 季營收受到歐美地區封城短期影響,部分訂單有遞延出貨的情況,但隨著時序進入 5 月中後,歐美各國陸續解封,逐步重啟經濟活動,和大、巧新都感受到汽車品牌客戶訂單已開始回籠。巧新更進一步指出,目前仍積極掌握訂單出貨時程,持續拓展更多超跑與豪華汽車新車款合作的機會,搶後疫情客戶拉貨動能增加商機;看好歐美封城陸續解禁後的需求反彈,將透過德國、臺灣兩地生產彈性供貨、自動化生產效益提升。(經濟日報)

  • 2020/6
    臺灣-汽車產業

    國內電力設備大廠華城電機除了是首家成功打入電動車充電設備供應鏈的重電廠家,更積極從充電設備製造商再拓展為充電網路營運商,預計今年年底前於全臺建置 5 座快充站及擴點 150 座充電站。華城電機並且是首家與臺灣賓士合作,提供賓士電動車快速充電的合作夥伴,也將提供保時捷電動車的充電需求。由於歐系車廠使用的充電為同樣系統,未來將可供應全臺灣電動車充電,為臺灣建構更完善的電動車充電網絡,2025 年實現電動車環島不缺電。(經濟日報)

  • 2020/6
    全球-機車產業

    西班牙品牌 Seat 首款電動速克達 MO eScooter 125 終於正式問世!與 Gogoro 不同的是,Seat MO eScooter 125 是採充電模式,除了可直接將電源連接車輛充電座進行充電外,也可將電池取下後,以充電座充電,5.6kWh 的鋰電池每充飽一次電,最大續航力可達 125km,以歐洲市場使用輕速克達大多僅用於短程代步下,幾乎可以每周僅充一次電。

  • 2020/6
    臺灣-機車產業

    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 今年前五月市占 8.9%,落在 10%以下,Gogoro看好消費者線上購物的實力,與 PChome 線上購物中心合作設置 Gogoro品牌旗艦館,正式進軍電商通路「開電」,也是 PChome 首次有機車品牌旗艦館進駐,增加與消費者的多元接觸點。(經濟日報)

  • 2020/6
    臺灣-機車產業

    嘉義市政府與在地企業推出機車數位服務新平台「Rilink 驛起+」App,提供嘉義地區商圈店家、餐飲業、租車、機車行等多元的消費資訊,提供透明、多元的旅遊相關資訊,跨業結盟。(中國時報)

  • 2020/6
    全球-汽車產業

    Waymo 發推文宣布新的合作夥伴。「Waymo 現在是 Volvo 汽車集團的全球獨家 L4 合作夥伴。透過雙方的戰略合作,將聚焦於 Waymo Driver 與全新叫車服務電動平台的整合。」

  • 2020/6
    全球-汽車產業

    高達能源(GTECH)表示,全球車市因去年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中國領先市場衰退 20~30%,2020 年更甚,且今年第一、二季加上 COVID-19 疫情攪局,則是雪上加霜,可能再減 20~30%。目前 5、6 月中國已經逐漸解封,預估第三季底可以讓車市逐漸回復工程商用;在物流、無人搬運車(AGV)等應用則有機會大幅成長。

  • 2020/6
    全球-汽車產業

    福斯集團與福特汽車一同發表聲明,兩家正式簽署戰略聯盟協議。透過這個協議,雙方將實現在中型皮卡、商用車和電動車領域內的優勢互補、一起合作。

  • 2020/5
    全球-汽車產業

    法國汽車大廠雷諾(Renault)宣佈在全球裁員 1.5 萬人,作為提振盈利能力與應對低迷銷售的計畫。估計這次裁員將影響雷諾全球 18 萬名員工中的 10%,該公司在法國擁有 4.85 萬名員工。另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27 日)宣布一項 80 億歐元的計畫,以振興法國的汽車業,舒緩汽車產業因疫情受到的衝擊,該項計畫的大部分資金將以政府支持信貸的形式提供給雷諾,金額約為 50 億歐元。

  • 2020/5
    全球-汽車產業

    最新出爐的電動車產業年度研究報告中指出,2020 年受 COVID-19 疫情影響產線與銷售,電動車銷售量將面臨十年來首次的銷量下滑,預估減少 18%,總銷售量估計為 170 萬輛。與此同時,燃油車受創更嚴重,銷售量衰退約 23%,並且在明年會持續加速下降。

  • 2020/5
    全球-汽車產業

    截至到今年 4 月中旬,特斯拉電動車的銷量已超過 100 萬輛,成為全球首家銷量破百萬的電動車公司。其中 Model 3 全球交付總量達到 52.5 萬輛,而 Model S 和 Model X 合計總量達到 46.4 萬輛,第一代 Roadster 跑車交付約 2,450 輛。

  • 2020/5
    臺灣-機車產業

    WeMo Scooter 與台灣大哥大跨界合作,計畫在高雄 280 臺電動機車上安裝 PM2.5 感測器,自 5 月開始陸續導入,將透過電動機車族高度移動,深入大街小巷即時偵測、蒐集城市街廓的空氣數據上傳雲端,再搭配臺灣大已布建就緒的 85 處固定監測點數據,由臺灣大利用 AI 預測空氣品質變化,為高雄建構空氣地圖與趨勢預報。(中央社)

  • 2020/5
    臺灣-機車產業

    車聯網服務品牌 WeMo Scooter 再推創新服務,除可使用既有專屬 APP租車,再推出 LINE 官方帳號租車服務功能,即日起透過 WeMo Scooter LINE 官方帳號可直接租共享機車,讓聊天、移動都可在 LINE 完成,「隨傳隨租」讓交通移動更便利、更直覺。(聯合新聞網)

  • 2020/5
    全球-機車產業

    哈雷公司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在一度因 COVID-19 疫情關閉後,將重新開放,而哈雷產品銷售總監 Beth Truett指出,工廠開放後將僅限於生產暢銷車型,並減少顏色選擇,在今年內取消外觀訂製服務。Truett 也稱,在全美 698 家經銷商中,約有 70%可能不會在今年內再收到任何新摩托車,並計畫以製造量遠低於需求的策略,減少車型的生產和派發,並以高價位產品吸引客戶。

  • 2020/5
    臺灣-汽車產業

    二極體廠朋程董事長盧明光表示,全球車市出貨大幅下滑,平均影響程度達到 50%,朋程業績也會受到衝擊,第 3 季儘管客戶表示不確定性較高、市場需求不明顯,不過內部估計第 3 季業績可望較第 2 季小幅成長。在新廠進度部分,盧明光指出,新廠主要從事電動車絕緣柵雙極電晶體 (IGBT)模組,原先預估明年 2021 年第 1 季完工,不過目前來看進度可能延遲一個月,預估到明年 4 月完工。(中央社)

  • 2020/5
    臺灣-汽車產業

    臺灣福斯汽車與 Zipcar 合作,提供各式 Volkswagen 汽車選擇,同時透過雙品牌合作,消費者可彈性使用車輛,並且輕鬆享受 Volkswagen 帶來的駕馭樂趣和行車安全 。Volkswagen 全車系具備 IQ.DRIVE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含 Front Assist 車前碰撞預警系統、前方行人監測、全速域 AC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疲勞駕駛警示系統、PDC 前後停車導引系統和獨家 MC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等,大幅提升道路行車安全,有效避免意外發生。(工商時報)

  • 2020/4
    臺灣-汽車產業

    台南市慈幼工商強化汽車科學生維修能力,與華夏科大、保時捷授權經銷商尚騰汽車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日前已和尚騰簽署產學合作策略聯盟「保時捷產學合作備忘錄」,以深化產學合作,鋪設特殊升學、就業雙軌的進路。(聯合報)

  • 2020/4
    臺灣-汽車產業

    雖然第一季臺灣車市開出紅盤安全下莊,但 COVID-19 疫情影響慢慢在第二季蔓延,汽車供應鏈也受到疫情影響,車廠陸續出現縮減工時或延後生產的問題,如福特六和汽車因為零組件來自歐洲各地,面臨缺料問題將停工至 4 月底;國瑞汽車則因為中東地區疫情嚴重,外銷訂單減少,故從 5 月 4 日到 18 日產能將減半調節。業界紛紛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延長汰舊換新補助政策,持續活絡臺灣車市。(聯合新聞網)

  • 2020/4
    全球-機車產業

    日本大阪、東京摩托車展預定參加的廠牌 Kellermann,是德國一間擁有超高品質的方向燈品牌,由於旗下的各種方向燈都使用 3D CAD 軟體及建模軟體設計,因此能夠完成其他品牌所辦不到的精密光學計算,並使光的會聚、發散及距離都能達到最大效果。在關上燈後讓人完全無法發現它的存在,世界上最小的方向燈 Bullet Atto 也是透過以上技術成功誕生;Kellermann 將至今視為不可能的改裝設計轉化成為可能,帶給市場極大的震撼。

  • 2020/4
    臺灣-機車產業

    老牌機車製造廠台鈴工業趕上電動化熱潮,宣布進軍電動機車市場,發表全新專屬品牌 eReady,董事長黃教信宣布,eReady 首款電車將於 9 月問世,目標明年底前推至少三款電車、五年內推出七款以上新車。黃教信指出,台鈴為電動事業成立專屬部門與團隊,並發展全新的獨立經銷體系,八大經銷商已完成遴選,預計 9 月之前將在六都開設 9 家專屬門市,預計 2025 年要擴張至 30 家門市。(中國時報)

  • 2020/4
    臺灣-機車產業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系統所) 開發「智慧機車安全警示系統 (Scooter2Infra Safety System)」榮獲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銅牌獎(2020 Edison Awards),資策會表示,這次系統所聯手臺灣車聯網產業協會、臺灣大學、世曦工程顧問等單位,共同研發智慧機車安全警示系統,以強化主動式 RFID 為基礎,如雷達及攝影機,可偵測車輛並預測行車風險,再藉由 LED 警示牌給予駕駛路況警示資訊,打造低成本、易滲透的機車 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環境。(自由時報)

  • 2020/4
    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市調公司 JATO Dynamics 的統計,2020 年 3 月的全球汽車銷量總計達 555 萬輛,顯著的比 2019 年 3 月下降了巨幅的 39%。這也是 JATO Dynamics 在 1980 年代開始統計以來,首次出現這麼巨大的跌幅,39%的下跌比率甚至比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 25%幅度還要更巨大。

  • 2020/4
    全球-汽車產業

    特斯拉平價版休旅車 Model Y,原本預計 2021 年才能交車,因為上海工廠投入生產,進度大幅超前,1 月份就開始生產、3 月份開始交車。此外,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也來到 25.5%,創下一年半以來新高。

  • 2020/3
    全球-汽車產業

    根據統計,今年 2 月份中國車市產銷規模減少 80%,主打標配 N95 等級的車室空氣濾清設備,結合互聯網科技,在車輛規劃路線將行駛經過疫區路線,智慧啟動空氣濾清設定,而這一點其實再度凸顯了 Tesla 車室抗核生化等級空氣濾清系統的優勢。吉利汽車則主打比照 Volvo 的車室空氣濾清技術,以及全車室低過敏材質與表面處理科技的應用,甚至也有業者推出可監測駕駛人與乘員體溫的車內熱像儀等等,顯然呼吸健康也將成為未來賣車的亮點之一。

  • 2020/3
    全球-汽車產業

    對於電動化未來,福特除了與 Rivian 合作,還自行開發電動野馬 Mach-E,未來還有混動和純電版的 F-150。除此之外,去年還正式與福斯結盟,欲共同開發新的電動車平台。按照原計畫,福特要在 2022 年前推出 40款電動車型。

  • 2020/3
    臺灣-機車產業

    COVID-19 疫情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光陽執行長柯俊斌表示,一向致力於免除貨物稅望能減輕民眾購車負擔,25 日車輛公會會議,也決議提出給經濟部工業局「17%貨物稅降為 0%」專案,期盼政府在此時共體時艱,讓減輕民眾購車負擔。(工商時報)

  • 2020/3
    臺灣-機車產業

    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智慧城市,交通治理導入不少智慧化管理計畫,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與民間業者合作「智慧機車鎖」計畫,民眾停放機車格位再卡進智慧鎖,可防範機車遭竊、亂挪車,約兩個月試辦期結束,發現逾半機車族「只停不鎖」,多半認為不方便又麻煩。停管處表示將不再推行,尋找其他適合的計畫。(自由時報)

  • 2020/3
    全球-機車產業

    原本由 BOSCH 旗下子公司 COUP 提供運作系統,並且採用 Gogoro 車款與電池動力系統,分別進軍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市場的同名共享機車服務 COUP,在去年確定因無法負擔營運成本而決定關閉之後,則由德國提供電動滑板車共享服務的 Tier Mobility 收購,與 Tier Mobility現行服務合併,並且同樣以 Gogoro 車款、電池動力系統提供服務,透過 Tier Mobility 既有 app 服務即可租賃使用。

  • 2020/3
    臺灣-汽車產業

    因應 COVID-19 疫情持續影響汽車運輸業營運,交通部已訂定「交通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公路總局並辦理 109 年營業車春季汽車燃料使用費開徵之修正公告,對小客車租賃業、小貨車租賃業、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及汽車貨櫃貨運業營業車輛,補貼今年汽車燃料使用費 50%;另遊覽車客運業之營業車輛,前為因應觀光相關產業營運衝擊,已自去年 10 月起免徵其汽車燃料使用費至今年 9 月,續於今年冬季再補貼汽車燃料使用費 50%紓困措施。(聯合報)

  • 2020/3
    臺灣-汽車產業

    根據工業局統計,汰舊換新政策自 2016-2019 年一共增加了 44 萬台車輛汰換,總貢獻達 2,115 億元,相關稅收淨增加約 1,057 億元,節能減碳效果更達 72.39 萬公噸,約莫等於 1,860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益。由於今年為優惠政策最後一年,許多消費者都選擇搶搭優惠末班車,也帶動整體汰舊換新案件數提升,以今年前兩月為例,在 6.67 萬的登錄台數中,採用汰舊換新補助購車的案件達 2.51 萬輛,占比更是創新高的37.6%,顯見補助政策有助於刺激民眾汰換老舊車款。(聯合新聞網)

  • 2020/2
    全球-機車產業

    義大利重機品牌杜卡迪(Ducati)推出首款可合法上路、具有碳纖維車架的量產公升級重機 Superleggera V4!Superleggera V4 不僅具有強悍動力,並透過大量碳纖維材質進行輕量化減重,全球限量僅 500 部。

  • 2020/2
    臺灣-汽車產業

    臺灣主要汽車集團-裕隆集團與全球 ICT 產業製造龍頭鴻海科技集團發布重大訊息,宣布簽署合作協議,計畫聯盟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系,未來將設立合資公司,鴻海公司以現金出資79.44 億元,佔股 51%、裕隆汽車(集團)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新臺幣76.32 億元,佔股 49%。未來將透過新合資公司打造汽車產業創新經營模式,結合雙方資源在車輛研發與 ICT 產業資源互補優勢,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經濟日報)

  • 2020/2
    臺灣-汽車產業

    臺灣電動巴士領導品牌凱勝綠能科技在 2020 的第一個月即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其全新開發,綽號大藍鯨、黑金剛的第二代全新電動巴士首批 12 台已分別交付給客戶並投入雙北地區的公共運輸系統,分別在台北市和新北市高運量的幹線公車與捷運接駁公車服務,為臺灣地區公共運輸綠能化的目標再寫下新的一個里程碑。(工商時報)

  • 2020/2
    臺灣-機車產業

    iRent 共享電動機車加速營運布局,本月進軍桃園,第 1 波將投入桃園市八德區、中壢區、平鎮區、龜山區、蘆竹區等市場,成為首家營運縣市跨足 6 都(雙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的共享機車業者。 (自由時報)

  • 2020/2
    臺灣-機車產業

    臺灣本土品牌研鼎智能與聚創科技的機車導航第一品牌「Gogobee」共同合作,針對現在機車族需求,攜手打造出「Gogobee 機車導航機」。其擁有最新即時路況及資訊的導航圖資,外型輕巧,功能多樣化,解決騎機車時導航的不便,廣受機車族好評。(工商時報)

  • 2020/1
    臺灣-汽車產業

    日本五十鈴汽車株式會社(ISUZU)與台中市經發局簽署投資策略合作協議書,預計投資超過百億元,將在台中設立日本境外第一座環保商用車生產基地,可創造二百個高端工作機會;台中市經發局長張?源指出,日方透露盼最快二○二一年底前開始生產,未來也將在台中設置研發與產學中心。(自由時報)

  • 2020/1
    臺灣-汽車產業

    鴻海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結盟,向電動車市場進軍;對鴻海而言,這是智慧手機產業趨疲之際尋求新成長動能的契機;飛雅特則希望藉此搶占電動車市場。鴻海將與飛雅特成立合資公司,研發並生產電動車並拓展車聯網業務。(經濟日報)

  • 2020/1
    全球-機車產業

    中國的小牛電動車最近參加了 CES 2020,並且推出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托車。這也是全球首款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托車,將其命名為 TQi,根據小牛電動車表示,現在 TQi 已經可以實現 L2 級別的自動駕駛,也就是在人為監管下的自動駕駛,它不僅能以車距雷達配合 ADAS 控制車輛剎車、轉向,ACC 自適應巡航,還搭載了預碰撞系統、自動泊車系統,能通過鏡頭、傳感器、雷達等實現 360 度的監控。

  • 2020/1
    臺灣-機車產業

    2019 機車 5 大熱銷排行出爐,KYMCO GP125 蟬聯年度銷售冠軍,同品牌全新車款名流 FAMOUS 125 則以黑馬之姿擠下去年第 2 名的 YAMAHA AXIS Z,此外,Gogoro 2 Delight 更是異軍突起,不僅衝進第 3 名,更成為 5 大中唯一的電動機車。另從品牌年度銷量來看,光陽以 30 萬 391台居冠,市占高達 33.3%,三陽以 18 萬 7,997 台居次、山葉以 19 萬 7,513台居三,Gogoro 則以 14 萬 5,678 台居市場第 4 名。(中國時報)

  • 2020/1
    臺灣-機車產業

    佈局智慧移動服務商機,和泰集團旗下 iRent 共享汽機車祭出月租快閃方案,每個月只要付 499 元就可享有 650 分鐘 iRent 不限趟次騎到飽,創下臺灣共享機車月租最低價紀錄。(自由時報)

  • 2019/12
    臺灣-汽車產業

    ◆高雄市汽車保養公會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海洋資源暨工程學院產學合 作,就成立車用電子暨車聯網應用學程簽訂合作備忘錄。鑑於車輛電腦 系統與感測設備越來越多,車輛技術人員對動力機械與資訊技術需求越 來越高。(經濟日報)

  • 2019/12
    臺灣-汽車產業

    ◆鈞寶為電感元件製造商,擁有國內少數生產磁性材料技術的電感廠。2019 年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因素,鈞寶明顯受惠轉單效應,第三季營收 1.7 億元,季成長9.8%,也為2019 年表現相對較好的一季。鈞寶電感 屬於客製化產品,銷售價格穩定之外,在汽車電子化與智慧家電的趨勢 延續之下,產品組合和稼動率良好。(聯合晚報)

  • 2019/12
    臺灣-機車產業

    ◆宏佳騰智慧電車銷售連創佳績,成為電車市場最強黑馬,12 月更在12 天內接單近500 輛,宣布提前將明年度的新色Ai-1 Sport「舞動紅」搶先 推出,首波限量66 輛,10 幾天即完銷。(工商時報)

  • 2019/12
    臺灣-機車產業

    ◆補助末班車買氣爆發,11 月國內電動機車銷售創下2.48 萬輛的新里程 碑,Gogoro 更締造單月銷售1.85 萬輛的新紀錄。12 月在工業局延長補 助申請時間,電動機車總銷將推進至3 萬輛的新高。(工商時報)

  • 2019/12
    全球-汽車產業

    ◆日產汽車(Nissan)將在日本?木縣的汽車工廠投資 330 億日圓(3.03 億美元),首次推出為電動車量身打造的生產系統。

  • 2019/12
    全球-汽車產業

    ◆特斯拉超越比亞迪重新奪回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儘管特斯拉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但是馬斯克的公司如今在全球市場上的銷量,超越了中國品牌。

  • 2019/12
    全球-汽車產業

    ◆搭載第五代eDrive 技術,續航突破440 公里的BMW iX3,正式宣布於2020 年起在中國、北美和歐洲開賣,這款車將會在中國製造。

  • 2019/12
    全球-機車產業

    ◆Bosch 博世全資子公司COUP 宣布將在12 月中結束租賃機車業務,並陸 續撤出德國柏林、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等地,共享機車服務歷時3 年,旗下5,000 台Gogoro 將暫時留存。

  • 2019/11
    全球-機車產業

    ◆ 英國汽車生產商Aston Martin 在義大利米蘭發表與英國電動摩托車生產 商Brough Superior 合作,推出首部電動摩托車AMB 001。

  • 2019/11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摩托車廠Curtiss 極度前衛的Curtiss Hades 概念車,準備進入生產階 段。與材料公司Fast Radius 合作,Fast Radius 為Hades 生產許多專用零件, 主要以鋁和鈦為原料,量產版本可能也會使用碳纖維零件。

  • 2019/11
    全球-汽車產業

    ◆Tesla 將在德國柏林建Gigafactory 4 引起全球關注。面臨的挑戰指出2020年德國電價漲幅約達10%,電動車使用成本隨即拉升、Tesla 品牌知名度可能不敵其他歐系品牌、充電站可能不足。

  • 2019/11
    全球-汽車產業

    ◆大眾新的品牌標識既適用於大眾汽車乘用車,也適用於大眾汽車商用車。未來,大眾新的二維設計將確保標識能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在所有媒體上,比如大型廣告牌、智能手錶、平板電腦或手機。

  • 2019/11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電動車充電業者ChargePoint 執行長Pasquale Romano 表示,歐洲充電站規格過多不同種類的標準,導致該地區鋪設充電基礎設施的進展緩慢。

  • 2019/11
    全球-汽車產業

    ◆英國家電製造商Dyson 投入4 年時間開發電動車後,宣布停止新加坡生產電動車計畫,新業者缺乏資金與製造專業技術以及東南亞機車市場結構仍青睞傳統引擎車輛,成為發展的阻力。

  • 2019/11
    臺灣-汽車產業

    ◆和泰車代理的TOYOTA,10 月導入2020 年式RAV4 車款,近年來消費者 買車很重視的配備,新配備的導入,讓10 月單一車款掛牌達到3,739 台,再度創下RAV4 導入以來單月銷售歷史新高。(聯合晚報)

  • 2019/11
    臺灣-汽車產業

    ◆裕隆汽車與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 合作,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昨 率團訪越南,與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 總裁潘日旺會見,加強雙方 在汽車產業的合作。華創車電總經理黃振宏則親送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 莉蓮的親筆邀請函,希望邀請潘日旺來台訪問,並介紹裕隆全新開發的 汽車平台。(聯合報)

  • 2019/11
    臺灣-機車產業

    ◆Gogoro 邀台鈴工業加入,擴大聯盟,跨足換電式智慧電動車的台鈴工 業,預計於2020 年第四季推出PBGN 智慧電動機車車款。快速充電的 中華車旗下的eMOVING iE PICKUP 推出白牌電動商用機車上市;三陽汽 車結盟中油組成電機車國家隊,採「車電分離」戰略。(聯合報)

  • 2019/10
    臺灣-機車產業

    ◆Gogoro 的GoShare 共享從桃園擴及台北市,年底投放車數將達到3,000 輛,和泰集團旗下的iRent 從四輪擴及兩輪,不只大台北地區,台南、 桃園都是iRent 共享機車的戰場,將逐漸改變都會區的交通。(經濟日報)

  • 2019/10
    臺灣-機車產業

    ◆亞洲機車共享平台WeMo(威摩科技)站穩雙北市後,2020 年將進桃園 市、台中市、台南市,執行長吳昕霈表示,在日本、東南亞已有幾個案 子正在洽談,2020 年可以看到成果,WeMo 要將臺灣成功經驗複製到海 外市場,目標2020 年包括會員數和投車輛都要比2019 年倍增。(經濟日報)

  • 2019/10
    臺灣-汽車產業

    ◆散熱暨家電廠元山大陸東莞新廠目前正接受當地政府消防與環保法規 認證,2019 年底前投產,屆時單月總產能將達100 萬組,並提供當地汽 車、工業等內需市場,挹注明年業績。(聯合報)

  • 2019/10
    臺灣-汽車產業

    ◆裕日車調整大陸投資架構,補充公告子公司處分東風裕隆舊車置換、深 圳聯友科技和深圳風神汽車等三家公司股份,處分利益共6,680 萬元人 民幣(約新臺幣2.93 億元),換算稅後可貢獻裕日車今年第4 季每股獲利 增加0.78 元。(經濟日報)

  • 2019/10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重型機車哈雷(Harley-Davidson)的電動機車瑕疵問題,稍早前因「非 標準條件」(non-standard condition)的充電問題一度宣告停產,最新的情 況是哈雷仍決定重啟LiveWire 的產線與交貨。

  • 2019/10
    全球-汽車產業

    ◆於2011 年成立寶蘊凌科(Linker Networks),看準自駕車發展對影像辨識的需求成為微軟的IP co-sell 夥伴,以自動化標註平台為產品,放上Microsoft Azure Marketplace,加入微軟的全球市場,跟上與車廠轉型。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發表全面重新設計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新款Mirai 與豐田豪華車品牌Lexus 的LS 轎跑車在同一平台上製造。續航里程較之前的約700 公里提高了30%。

  • 2019/10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汽車正式表示,將與馬恆達(Mahindra & Mahindra Ltd.)在印度成立合資企業,馬恆達將持有新公司51%的股權,福特將持有剩下的49%。在新公司成立以後,福特在印度的業務將轉移到合資企業,包括此前在欽奈(Chennai)和桑和(Sanand)的工作人員和組裝工廠。

  • 2019/10
    全球-汽車產業

    ◆韓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將向美國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 投資5,000 萬美元(約合3.5 億元人民幣)。作為激光雷達領域知名的企業,滿足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產所需的高安全標準,正逐漸被認為是L3+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

  • 2019/9
    全球-機車產業

    ◆以色列的Blitz Motors 推出125 c.c.等級電動機車。Blitz Motors 是少數能 生產時速超過100 公里的電動機車廠商。Blitz 發表了兩款新車BLITZ 6000,相當於250 c.c.級別,最高時速達到120 公里;BLITZ 3000X,相 當於125 c.c.級別,最高時速可達90 公里。

  • 2019/9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豐田汽車(Toyota Motor)決定追加對日本汽車廠速霸陸(Subaru)的出資金額,出資比例估計增到20%以上,讓速霸陸成為豐田的權益法認列相關企業,實質上加入豐田集團。

  • 2019/9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於9 月16 日凌晨組織48,000 名人員罷工,雙方的談判包含,通用汽車承諾在美國投資70 億美元,其中包括投產一款純電動皮卡車型和一套先進的電池系統。

  • 2019/9
    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汽車福特汽車(Ford)宣布,將於歐洲市場推出8 款電動車系列。此為該公司準備於2022 年之前,將電動車銷售轉為主要營收來源的關鍵策略。將營運重心聚焦在電動車系列上,以符合歐盟(EU)所制定的嚴謹環保規範。

  • 2019/9
    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汽車保時捷(Porsche),推出其量產版的首款全電動車Taycan。其中尤以經「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WLTP)檢測後的280 英哩行駛距離。

  • 2019/9
    臺灣-汽車產業

    ◆印度每年大約9 月開始進入消費旺季。加上美中貿易戰,印度被看好成 為下一個中國市場,國內輪胎正新的印度廠從前年8 月開始投產,考量 印度的交通方式大都以兩輪機車為大宗,目前正新印度廠全力攻機車 胎,第一期規劃年產能600 萬條,由於才剛起步,目前開動率僅約四成。 (經濟日報)

  • 2019/9
    臺灣-汽車產業

    ◆汽車零組件廠智伸科宣布將透過發行2,400 萬股新股,以換股方式收購 集團關係企業旭申公司。併購完成後,智伸科將承接旭申的資源,打入 特斯拉與BMW 等國際車廠供應鏈。(經濟日報)

  • 2019/9
    臺灣-汽車產業

    ◆威盛趕搭5G 商機,已經準備以智慧車輛、智慧社區安防等解決方案進 攻大陸市場。目前已經逐步展現人工智慧(AI)研發成果,且已經陸續將 新產品送樣,有機會在2020 年大啖5G 商機。(經濟日報)

  • 2019/9
    臺灣-機車產業

    ◆日月光連續4 年舉辦「世界無車日」活動,分階段推動綠能運具,累計 至今年8 月已減碳4.4 噸 ,再與Scooter 威摩科技合作攜手,推動共享 機車服務,投放百餘輛綠能電動機車,供高雄楠梓加工區4 萬多名從業 人員與左楠地區民眾使用。(聯合報)

  • 2019/9
    臺灣-機車產業

    ◆汽機車兩市場的變化,2019 年汽車市場不如去年,新車領牌數較去年同 期減少了3.73%,總體來說,總車牌登記數仍高於去年同期0.97%;機 車的部分,新車領牌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11%,總車牌登記數較去年同 期增加0.75%。(經濟日報)

  • 2019/8
    臺灣-汽車產業

    ◆黑偉機械鎖定燃料電池汽車空壓機用的「爪式壓縮機」進行研發布局, 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第一階段產能為200 台,以每台售價達5,000 美 元(15 萬元臺幣)換算,待全面量產後的貢獻值對黑偉而言將頗為可觀。(工商時報)

  • 2019/8
    臺灣-汽車產業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串連產業打造的 MIT 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 正式發表。證明臺灣高水準的軟實力以及 產業供應鏈串連起來的國家代表隊硬實力,WinBus 的自駕能力等級已達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Level 4 高度自動駕駛階段。(工商時報)

  • 2019/8
    臺灣-機車產業

    ◆Gogoro 首推「GoShare」第一站桃園啟用,亂象不少,找車如大海撈針、 下載失敗等,GoShare 也是桃園首見具規模的共享運具,市府交通局參 考北市作法訂定「桃園市共享運具經營業管理要點」過關後獲准上路。(聯合報)

  • 2019/8
    全球-汽車產業

    ◆本田汽車(Honda)計劃將Accord 的油電混和版從日本移至泰國生產,再出口到日本和其他國家,因於泰國提出對生產電動車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預計投入1.8 億美元,並將從2020 年在日本發表的Accord 車型開始生產。

  • 2019/8
    全球-汽車產業

    ◆通用汽車和大眾集團將投資重點放在全電動汽車上,將混合動力汽車視為滿足更嚴格的尾氣排放要求(在中國和歐洲)的工具或是橋樑。

  • 2019/8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BMW、本田(Honda)和福斯宣布:為了力抗全球暖化,已與加州政府達成排放量協議,將生產更省油的汽車,無視川普試圖凍結里程標準的政策。

  • 2019/8
    全球-機車產業

    ◆ 印度為世界第一機車市場,鼓勵電動機車購置,但電動車補助規定需 滿足來的自製率規定,卻讓印度電動機車銷量銳減。

  • 2019/8
    全球-機車產業

    ◆印度電動機車新創中業者之一Ather Energy 甫在清奈推出租賃模式, Ather 表示他們以前就推出買斷以外的方案,目前市場局勢看來,租賃 及貸款買車各佔半邊市場。

  • 2019/7
    全球-機車產業

    ◆印度政府已要求二、三輪製造商限期提出電動化路線圖,以解決嚴重空 污及減少能源進口需求。

  • 2019/7
    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大陸發改委、商務部宣布加快編制2021~203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鼓勵汽車關鍵零組件外商等赴陸投資,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三電,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

  • 2019/7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大廠日產汽車(Nissan Motor),2018 會計年度營利比前1 年度超出40%,於2019 年5 月提出組織改造案,推動合計4,800 人的裁員計畫,事隔2 個月,北美與歐洲銷售成績未回升,裁員將以日本以外的地區為主,至少1 萬人。

  • 2019/7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Ford Motor)與福斯(Volkswagen AG)自駕車暨電動車策略聯盟,此舉對全球汽車產業促成轉型的動力,對於其他開發電動與自駕車製車廠,產生壓力。

  • 2019/7
    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汽車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宣布在墨西哥廠推出經典金龜車的末代款,車市70 年的金龜車最後一部亮相典禮後,從工廠下線。

  • 2019/7
    臺灣-汽車產業

    ◆IC 設計商凌陽在車聯網功能日漸普及下,布局車用資訊娛樂系統領域, 三年前深耕原廠市場,已通過Google 和蘋果系統相容認證,並打進豐 田等日系與歐系一線車廠供應鏈,陸續出貨中。(經濟日報)

  • 2019/7
    臺灣-汽車產業

    ◆冠勉企業擁有專業工程團隊設計開發各種類型的汽車零配件和商用卡 車配件。該公司2019 年參加杜拜汽配展,卡車輪圈蓋、胎壓偵測器等 產品在展場很受矚目。(經濟日報)

  • 2019/7
    臺灣-機車產業

    ◆中油聯盟,與有量科技合作快速充電公版電池發展,獲得中華汽車 eMOVING、三陽兩大電動機車業者支持,將全力協助公版電池測試,未 來新車型並將率先採用。(工商時報)

  • 2019/7
    臺灣-機車產業

    ◆中華汽車eMOVING 推出全台首款智能快充電動機車eMOVING iE125, 以超越125 c.c 燃油機車的動力,智聯貼心設計,將家充與外出快充電 力結合,提供國人騎乘電動機車多元化的電能補充模式。(工商時報)

  • 2019/6
    臺灣-機車產業

    ◆Gogoro 上月掛牌數多達1 萬1,643 台,KYMCO、YAMAHA 和中華汽車也宣 布最新上市計畫,KYMCO 發表5 款新車,其中充滿未來感的i-One X, KYMCO 全面啟動Ionex 車能網2.0,將推出單顆電池300km/149 元的新月 租方案,另針對有換電需求車主推出單顆電池398 元、2 顆電池596 元方 案,可享不限里程、不限次數換電吃到飽。(中國時報)

  • 2019/6
    臺灣-機車產業

    ◆YAMAHA、PGO 與宏佳騰與Gogoro 簽約,將使用Gogoro 的能源網路, YAMAHA 並將發表首款與Gogoro 合作的首款電動機車,擴展速度較快。三陽與中華車則是等候中油的電池與充換電體系,預計在2020 年運用 中油的系統搶進市場。(經濟日報)

  • 2019/6
    全球-汽車產業

    ◆Vingroup 集團為越南最大的企業,亦進軍汽車領域。新工廠在規劃開始後兩年內就已正式進入汽車行業。6 月開始交付Fadil 掀背車,7 月首次亮相轎車和運動型多功能車。

  • 2019/6
    全球-汽車產業

    ◆通用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曾向分別美國提出對其在中國製造的SUV 免征25%關稅。2018 年7 月,關稅開始生效,而兩家公司都沒有因為關稅提高售價。

  • 2019/6
    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汽車廠Volkswagen 邁向數位轉型,宣示減少4,000 個一般及行政工作職缺,將遇缺不補,並且主要增加人力在IT 職位,達2,000 個職缺的幅度。

  • 2019/6
    全球-機車產業

    ◆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Bird 發表的最新電動摩托車Bird Cruiser,除了 固定腳踏桿的款式外,還有類似電動腳踏車的腳踏板車款可供選擇。

  • 2019/6
    臺灣-汽車產業

    ◆桃園市永平工商6 年前與Honda 汽車技術合作,2019 年設置產學中心, Honda 先後把旗下受年輕世代喜愛的Accord 等車款、超重型機車 CBR1000R 送給學校教學使用,預計學生畢業5 年後薪水將達6 萬元。(聯合報)

  • 2019/6
    臺灣-汽車產業

    ◆裕日車舉行股東會,嚴陳莉蓮表示,仍積極導入將持續引進全新車型, 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NISSAN 品牌預計第三季推出全球純電動銷 售冠軍車款LEAF,正式跨足大眾電動車市場;同時也將導入搭載全球唯 一可變壓縮比的VC Turbo 引擎,也是NISSAN 最具代表性的旗艦車款 ALTIMA。(聯合晚報)

  • 2019/5
    臺灣-汽車產業

    ◆準系統廠浩鑫進軍工業4.0 的智慧工廠及汽車電子產業領域,宣布投資 歐商魯茲公司,並在2019 年COMPUTEX 2019 上,針對生產的汽車修 磨機具、營運狀況與未來遠景作出說明。(聯合晚報)

  • 2019/5
    臺灣-汽車產業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發出「致股東報告書」,揭示四大戰略,包 括「發展自有品牌、拓展大陸市場、研發新能源車、活化既有資產」, 為裕隆集團前景定調。(經濟日報)

  • 2019/5
    全球-機車產業

    ◆ 富田電機在電動載具能提供三機一體(將馬達、驅動器、控制器進行高度 整合並做成模組)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鎖定更進階的電動摩托車 (Motorcycle),及電動重型機車(Heavy Duty motorcycle)或雪上摩托車等應 用為主。

  • 2019/5
    全球-機車產業

    ◆大陸公布電動自行車國家新標準,要求電動自行車最高速不超過每小時 25 公里,包含電池的整車重不超過55 公斤,電機功率不超過400 瓦、 蓄雷池電壓不超過48 伏(V)。

  • 2019/5
    全球-機車產業

    ◆本田汽車(Honda)定於2020 年起推動連網機車服務,預定先從機車主要 銷售區的東南亞國家開始推廣,提供更佳的客戶服務外,同時也作為收 集資料的工具。

  • 2019/5
    全球-汽車產業

    ◆因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川普宣布2019 年5 月10 日開始針對原本2,000億中國商品清單提高關稅,關稅將升級到25%。清單除了涉及整車加稅,還包括多樣汽車零組件,預估將影響全球車市。

  • 2019/5
    全球-汽車產業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將向特斯拉支付約18 億歐元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額度,以滿足新型排放標準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求,避免在美國和歐洲遭到大額罰款。

  • 2019/5
    全球-汽車產業

    ◆賓士因美國和加拿大「微型汽車市場的下滑」以及高昂的認證成本,將停止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其純電動汽車品牌Smart。

  • 2019/5
    臺灣-機車產業

    ◆中油董事長歐嘉瑞表示,2019 年推出2 座綠能加油站,中油也會在建置 過程中思考扮演的角色。另外,為配合工業局政策,今年也將設置216 座充換電站,2020 年總設置站數將達1,000 座。經濟部已暫緩「2035 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並表示,這項政策並未納入執行目標,未來 將尊重市場機制及環境需求。(中央社)

  • 2019/5
    臺灣-機車產業

    ◆威潤宣布獲日本第二大機車製造商訂單,將進行客製衛星定位監控產品 設計開發。威潤布局美、日本市場,2019 年第4 季開始進入收割期,全 年營收獲利拚新高。(中央社)

  • 2019/4
    臺灣-機車產業

    ◆2019 臺灣國際機車產業展,重機時尚飾品品牌MF union select 將展出「重機 時尚」的金工飾品,透過自身的設計底蘊與優勢之下,2018 年MF union select 在重機飾品方面開始推出精選重機騎士飾品配件,商品類別有:美式保 羅領帶(Bolo tie)、快拆皮帶、手工帶扣等,提供了臺灣重機愛好者,對 復古風情與時尚配搭之需求,逐漸成為近年來頗受矚目的臺灣重機飾品 品牌。(工商時報)

  • 2019/4
    臺灣-機車產業

    ◆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法院表示,工業局目前已規畫調整挪出1.746 億元 經費,用來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預計可再補助1 萬7,460 輛電動機 車。電動機車補助共有「機車」和「充電站」二部分,其中充電站還有 一點空間,因此經濟部以這個部分先進行挪移。(聯合晚報)

  • 2019/4
    全球-汽車產業

    ◆通用汽車(GM)、福特(Ford)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於4 月3 日成立Automated Vehicle Safety Consortium 聯盟,與汽車工程集團SAEInternational 合作建立自駕車安全指導原則,制定自駕車標準,並將安全地推進自駕車測試、開發和部署。

  • 2019/4
    全球-汽車產業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溫莎裝配廠的生產小型麵包車,將導致1,500 人失業,應對全球需求放緩。

  • 2019/4
    全球-汽車產業

    ◆戴姆勒集團在生產的部分車輛安裝以往所未知的排氣檢測造假軟體,正接受主管機關調查。聯邦交通管理局(KBA)展開正式聽證程序。總部在斯圖加特(Stuttgart)的戴姆勒集團(Daimler)證實此事。

  • 2019/4
    全球-機車產業

    ◆ 美國機車製造商哈雷(Harley-Davidson)於2019 年推出8 月推出首輛 LiveWire 電動機車。美國各地經銷商之一的Boston Harley-Davidson 已安 裝3 級DC 快速充電站。

  • 2019/4
    全球-機車產業

    ◆本田技研、山葉發動機、鈴木、川崎重工業,將電動機車的充電設備規 格統一,讓電池可互通使用。將有機會在國際間的電動機車規格上取得 主導權。

  • 2019/4
    臺灣-汽車產業

    ◆中古車業者陳情望政府停辦中古車舊換新補助,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 會表示,不管是民眾還是汽車產業界均盼政策延續,達到「活絡市場、 促進環保」的成效。公會指出,如果政府汰舊換新政策兩年政策到期後 無法延續,將會導致許多民眾因無法再享有5 萬元購車補助,延後換車 時間表,衝擊汽車銷售。(聯合晚報)

  • 2019/4
    臺灣-汽車產業

    ◆聯華聚能是結合車輛領域人才所組成,2019 年車用電子展,聯華聚能展 出微型汽車、重機IMCU、BMS。團隊擁有車輛布置、整車控制、馬達 系統及電池管理的技術服務與關鍵零部件方案,打造先進技術發展平 台,核心能力不僅限於新能源電動車,未來更朝人工智慧化車輛前進。 (工商時報)

  • 2019/3
    臺灣-汽車產業

    ◆LED 車用元件與模組廠聯嘉2019 年車燈訂單增加,其中來自特斯拉的 訂單2019 年大幅成長,營收占比倍增,搶搭特斯拉今年積極搶市商機。 (經濟日報)

  • 2019/3
    臺灣-汽車產業

    ◆機殼廠應華宣布已通過合併捷邦,應華致力於金屬沖壓件及CNC 領 域,而捷邦以粉末冶金製造以及齒輪箱生產為主,長期以來供應德國 Bosch 電動工具機生產。日後積極鎖定日本電動車零組件市場,亦集中 資源加速投入相關生產研發,設定2019 年是集團正式發展日本電動車 零組件元年。(經濟日報)

  • 2019/3
    全球-機車產業

    ◆本田為摩托車配置碰撞規避系統,將兩塊攝像頭分別配置到兩側,旨在 從不同角度生成立體圖像。車載智能裝置將創建道路前方的圖像並探查 可能出現在行駛路徑上的目標物、車輛或行人。若該系統探查到碰撞, 將採取安全措施。

  • 2019/3
    全球-汽車產業

    ◆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預合併意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兩家公司高管目前已結束談判,PSA 遭到FCA 拒絕。

  • 2019/3
    全球-汽車產業

    ◆英國脫歐時間延遲,寶馬、本田和捷豹路虎的英國工廠均計劃在四月份停工,跟從政府建議,為英國不達成協議便脫歐做準備。延遲脫歐,使汽車製造商們被迫在銷量最關鍵的幾個月閒置工廠,且面臨英國未達成協議臨脫歐的風險。

  • 2019/3
    全球-汽車產業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宣布,未來10 年將推出近70 款的電動車,產量可達2,200 萬輛,比原先規劃的還多700 萬輛,並致力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碳排,目標是在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

  • 2019/3
    全球-汽車產業

    ◆蔚來原預計以2018 年在美國首次公開上市(IPO)取得的部分資金投入上海廠建廠,但虧損金額高於營收,迫使停止計劃2 年的上海廠自建計畫,未來蔚來將持續維持由江淮汽車為其代工生產模式。

  • 2019/3
    臺灣-機車產業

    ◆財政部表示,2019 年使用牌照稅繳款書已於3 月中旬寄送,繳納期限至 4 月30 日止。根據統計,2019 年開徵車輛有737 萬輛,較2018 年增加 1.92%,開徵金額為新臺幣626 億餘元。(聯合報)

  • 2019/3
    臺灣-機車產業

    ◆電動自行車事故頻傳,法規規定時速最高廿五公里。但因電動自行車及 電動輔助自行車改裝提速,目前沒明文法規可管,僅用行政解釋適用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電動輔助自行車罰一千兩百元至三千六百元,電 動自行車罰三千六百元至一萬零八百元。(經濟日報)

  • 2019/2
    臺灣-機車產業

    ◆因台東縣電動機車破3,000 輛,台東縣環保局近年加速推廣電動車普及 率,補助新購電動機車者,也廣設充電站,今年與電動機車業者結合, 設置電池交換站,睿能Gogoro 交換站有5 處,光陽機車也建置8 處 IONEX 車能網,電動機車環島也不必擔心。(中國時報)

  • 2019/2
    臺灣-機車產業

    ◆修平科大與Gogoro 營運總部共同建置「智慧雙輪維修服務訓練中心」, 導入該公司訓練課程,輔導學生取得Gogoro 維修證照;以提升學生畢 業後的就業競爭力。電動機車引發大眾關注、市占率也創新高,為強化 智慧車輛組學生具有跨領域綠色智能產業的競爭優勢,培育兼具維修技 能與綠能知識的新人才。(中國時報)

  • 2019/2
    全球-汽車產業

    ◆Tesla Model 3 已獲得荷蘭車輛管理局(RDW)批准可於歐洲銷售,讓電動車正式進入有BMW、賓士及奧迪三大德國汽車製造商盤據的歐洲車市,此事有助Tesla 在美國初期市場逐漸飽和下持續創造新營收來源,亦對德國三大車廠目前無電動車款等設施建置造成市場壓力。

  • 2019/2
    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大陸電動車製造廠比亞迪(BYD),於2019 年跨過5 萬輛全電動公車生產門檻,費時共9 年。第5 萬輛的全電動公車為專為西班牙市場而設計的12 公尺長K9UB 型號。

  • 2019/2
    全球-汽車產業

    ◆本田汽車(Honda)與中國大陸寧德時代(CATL)合作,訂2027 年以前供應56GWh 容量、相當於140 萬輛電動車電池用量。

  • 2019/2
    全球-汽車產業

    ◆福特(Ford)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自駕車領域合作達成協議。雙方在日前的會談包括合作架構及福斯汽車將以約40 億美元估值投資福特支持的自駕車新創公司Argo AI,福特還計劃在歐洲與福斯汽車分享其皮卡車平台。

  • 2019/2
    全球-機車產業

    ◆哈雷和其他重機製造商受到嬰兒潮世代的老化禧世代也較少騎乘重 機影響,讓其銷售量不斷下降,除非年輕世代對重機的看法發生改變, 否則重機產業恐只會更依賴於高齡人口。

  • 2019/2
    臺灣-汽車產業

    ◆台灣本田(Honda)也宣布,5 年內將在台投資40 億元,投入屏東廠的設 備更新。屏東廠主要供給臺灣內需市場,40 億元將投入生產設備及先進 製程,預期提升生產效率並導入新車種;另對展間有2 年拓點計畫,預 計投資10 億元,今年將把銷售據點從55 個增加至60 個。(自由財經)

  • 2019/2
    臺灣-汽車產業

    ◆和泰汽車發表全球最賣的新能源車-豐田Prius 新改款,油電車(Hybrid)引 擎搭配動力電池保固延長至八年或16 萬公里的新政策,設定2019 年豐 田、凌志(Lexus)兩品牌油電車銷量挑戰年增1.5 倍、衝刺逾2 萬輛的高目 標。(工商時報)

  • 2019/2
    臺灣-汽車產業

    ◆檢測設備廠致茂旗下電動車充電測試方案繼獲韓系車廠採用後,又獲日 系一線車廠採用。此次日系車廠研發單位採用與船舶中心合作開發的 CHAdeMO 充電介面模擬器,除依循CHAdeMO 標準流程外,在不同的 充電階段,模擬可能發生的正常或異常情境,確認車輛是否有正確的對 應。(中央社)

  • 2019/1
    臺灣-汽車產業

    ◆和泰汽車集團宣布成立和雲行動服務公司,全臺灣布局行動共享市場, 包括汽車、貨車、機車、停車場、接送、大客車、自行車、平衡車等行 動工具租賃服務。(工商時報)

  • 2019/1
    臺灣-汽車產業

    ◆鴻海下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與Mizuho 訂立股份購買協議,投資3 億 日圓取得康達智1 萬股普通股,占康達智全部股權的4.6%,1 月31 日 完成相關作業。(中央社)

  • 2019/1
    全球-機車產業

    ◆越南工貿部市場管理局表示,越南在外流通的兩輪車超過300 萬輛,其 中的70%是電動摩托車,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業。市場缺少強大品牌, 投資人可加入電動車市場。目前越南流通的電動車多數來自中國大陸以 及臺灣。

  • 2019/1
    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廠日產(Nissan Motor)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與法國汽車大廠雷諾(Renault)組成的日產-雷諾-三菱汽車(Nissan-Renault-MitsubishiMotors)集團,自2018 年11 月19 日,總會長Carlos Ghosn 被日本拘提起訴,而雷諾銷售僅佔集團30%,日產則佔50%,短期內難爭奪主導權。

  • 2019/1
    全球-汽車產業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瑞典車廠Volvo 計劃將將在2019 年原先規劃是在美國生產的高級轎車「S60」,部分生產遷到中國。

  • 2019/1
    全球-汽車產業

    ◆南韓汽車電池生產公司,如樂金化學(LG Chem)、三星SDI(Samsung SDI)等南韓企業均在2018 年出現市佔率下滑、陷入成長瓶頸,為了擺脫遭中、日業者競爭及避免落後的不利情勢,南韓各界正積極尋求對策。

  • 2019/1
    全球-汽車產業

    ◆豪華車Jaguar Land Rover(JLR),裁員4,500 人為因應中國需求放緩與英國脫歐的等因素。此次裁員中衝擊最大,為管理職、行銷及行政等職務,部分生產線員工也可能受影響。

  • 2019/1
    臺灣-機車產業

    ◆中華車電動機車emoving 導入馬祖,成為第1 款供旅遊用的重型電動機 車。馬祖地形特色破碎崎嶇,地勢及坡度較大,島上旅遊最困難之處就 是交通工具的選擇,目前缺乏性能符合當地旅遊需求的電動機車,因此 尋求高性能、大馬力、高續航的電動機車成為馬祖推動綠能交通的最佳 選擇。(中央社)

  • 2019/1
    臺灣-機車產業

    ◆電動代步車被列為走人行道,但許多人行道不友善,代步車常被迫騎上 馬路。有學者建議,將電動代步車歸類為自行車,未來應使用自行車道; 也有學者認為,可繼續定義為行人,但代步車應從限速10 公里降至5 公里,保障安全。(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