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機械廠商大事記

機械產業
  • 2025/8
    機械季報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工具機衝擊大,公會提應對措施

    事件說明: 美國為臺灣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至關重要,2024年工具機出口占比約一成五。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表示,高關稅政策勢必影響業者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布局,進一步衝擊產業競爭力,呼籲政府能夠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更合理的稅率,減輕產業負擔;另外,TMBA也在第一時間向政府遞交產業建言,希望政府政策能因應產業現況調整,協助業者渡過難關,主要包括1.放寬產業紓困申請門檻;2.維持資金流動,避免銀行抽銀根;3.擴大內需,建立多元市場支撐;4.彈性協助不同產業型態物流因應;5.推動人才轉型培育,奠定產業永續升級基礎。 影響分析: TMBA呼籲政府對美協商稅率並提出五項產業建言,顯示產業正面臨結構性影響,需有系統性的應對措施。國內工具機業出口集中在少數市場(中國大陸與美國合計近5成),除了突顯內需動能不足,與轉型腳步偏慢的問題;長期而言,唯有強化數位與綠色轉型、拓展多元市場、提升管理與售後服務等能力,方能在全球貿易壓力下維持競爭優勢。

  • 2025/5
    機械季報

    AI 新十大建設部署矽光子,促進封測設備自主

    事件說明: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5月20日表示,政府擬訂「AI新10大建設」,包括3個關鍵技術、3個智慧應用與4個數位基磐,其中關鍵技術包括智慧機器人、量子、矽光子。 當中為了布局矽光子關鍵技術,強化光晶片設計、開發矽光子製程元件庫、高速封裝基板和光纖封裝測試,並規劃展開試量產線,提供高階模組廠商少量多樣的試產服務,也協助封測設備國產化。 影響分析: 矽光子元件包括光和電兩種物理量,而且光學元件對熱反應靈敏,使得封裝與測試難度提高。透過打造試量產線,同時作為國產封測設備試驗場域,可透過矽光子晶片或模組的數據,即時反饋予設備研發業者,有利後續設備的開發。讓設備商與客戶協同合作,在製程研發階段就進入供應鏈,可加速落實矽光子設備自主能量。

  • 2025/5
    機械

    2025 COMPUTEX TAIPEI,聚焦智慧運算、機器人與未來科技

    事件說明: COMPUTEX TAIPEI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於5月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共有近1,400家廠商、4,800個攤位展示,聚焦「智慧運算&機器人」、「次世代科技」及「未來移動」三大議題。今年增設機器人專區,展示各式機器人技術,包括工業自動化、巡檢、以及具備 AI 感知能力的自主移動機器人。眾多臺灣機器人業者推出AI 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於製造、物流、智慧居家與健康醫療等場景。 影響分析: COMPUTEX 2025 以全面展示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同時涵蓋次世代科技和未來移動等前瞻趨勢,是洞察全球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平台。今年新增「機器人與無人機區」,此外還有「AI服務技術區」。這意味著COMPUTEX TAIPEI更加關注機器人技術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包括AI服務。根據研調機構和COMPUTEX預測,AI 機器人市場規模未來十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 14% ,臺灣憑藉強大的製造與硬體整合實力,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受益者之一。

  • 2025/5
    機械季報

    傳動元件廠商布局機器人2025下半年有望明朗化

    1.事件說明 雖然台廠目前尚未有成氣候的機器人製造商,但業界多半認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數十年,與其搶攻已經成熟,且已有大廠布局甚深的領域,選擇具有利基型的市場反而是台廠的機會。因此在展望2025年的第一季時,多數業者已指出,包括機器人中所需的零組件,包括驅動元件、傳動元件、AI軟體等都是相對比較大的機會。例如美系大廠因缺乏具有性價比高的零組件供應鏈,中系業者則是自成一格。傳動元件廠包括上銀、台灣精銳、全球傳動等業者原先即已布局傳統工業機器人已久,隨著市場炒熱機器人話題,業者也關心機器人紅利何時可為台廠帶來顯著的效益。 2.影響分析 回顧機械業2024年,可以說除了與AI、半導體沾光的相關設備、零組件營運動能強勁外,其他類別大多還是浮浮沈沈。產業希冀新興產業崛起並帶來新機會,其中,機器人在近年科技巨擘連番點名下,也被視為推動營運動能的新引擎,惟台廠目前布局幅度有限,2024年大多還未能具體貢獻營收。但隨著發展趨勢明朗化,部分台廠在先前自動化產業的經驗下,要切入人型機器人市場其實並非難事,且看準2025年下半年開始所帶來的成長較能明朗化。

  • 2025/5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樂金 Innotek(LG Innotek)攜手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的機器人專業子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預計將加速推動新一代機器人零件事業。根據韓聯社、Chosun Biz 等韓媒報導,樂金 Innotek 已與波士頓動力簽訂協議,將共同開發機器人視覺感測系統。樂金 Innotek 將開發「視覺感測模組」,波士頓動力則將開發有效處理辨識視覺資料的軟體,合作成果預計搭載於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 Atlas 新一代型號。視覺感測系統為機器人的「眼睛」,是整合彩色相機、3D 感測模組等感測零件於一個模組內的產品。機器人可以藉視覺感測系統,在視野受限的夜間或惡劣天氣下,準確辨識周圍環境。未來,樂金 Innotek 計劃與波士頓動力合作,共同探索將光學領域以及多種核心技術應用於機器人的方案,從而擴大合作範圍。

  • 2025/5
    機械年鑑-台灣智慧機器人

    Robust.AI 執行長 Anthony Jules 表示,在供應鏈變動與國際關稅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與鴻海建立策略製造合作,將有助於後續快速交付機器人平台,協助全球主要物流與製造客戶提升效率與生產力。鴻海 B 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鄧凡表示,與 Robust.AI 擴大製造合作,共同加速並擴大機器人平台的全球生產規模。自產品開發初期即與 Robust.AI 進行深度合作,為其製造流程的成熟度、可擴展性與可靠性打下穩固基礎,讓客戶對於Robust.AI 的獨特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充滿信心,並能即時在物流營運中看到成效作為 3+3 發展策略一環。針對機器人的不同運用場域,鴻海表示,後續將持續打造多元形式的機器人,甚至進一步協助客戶生產機器人產品。本次和 Robust.AI 合作可視為鴻海在機器人產業,又一里程碑。鴻海也透露,相關工程團隊近幾個月已與 Robust.AI 密切合作,於美國當地進行 Carter 機器人的組裝與技術支援,此舉可望在量產擴大後,進一步縮短製造與部署時間;透過本次合作,Robust.AI 將能加速因應全球客戶日益攀升的需求,同時強化供應鏈與製造體系的韌性。

  • 2025/4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中國大陸商務部與海關總署日前聯合宣布,對釤、釓、鋱、鏑、 、鈧、釔等 7 類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儘管中方此次舉措意在限制美國取得稀土,但政策影響範圍恐不限於地緣政治與軍工領域,恐也將使原本如火如荼發展的機器人及產業鏈受到衝擊。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 2024 年中國大陸稀土產量約佔全球比重 70%,其中稀土精煉能力更高達全球 90%。此外,中國大陸擁有全球 40%稀土儲量,其中離子型重稀土資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域包括江西、福建、廣東與雲南等省,這些資源約佔全球重稀土儲量 80%以上。這次出口管制涵蓋範圍擴及上下游,包括氧化物、金屬、合金產品及應用於高效能磁材如釹鐵硼(含鏑、鋱)、釤鈷磁體的中下游產品。市場分析,中國大陸禁止出口將使海外市場在短期內出現中重稀土短缺,甚至重演重演銻、鉍等金屬出口管制後的飆漲行情。

  • 2025/3
    機械季報

    「德鑫貳」半導體控股公司成立 迎接客戶海外布局新商機

    1.事件說明: 3月31日由半導體先進封裝、製程材料以及工業智能應用的10家業者,包括友威科、新應材、邑昇、維田、聯策、印能、頌勝、耐特、圓達、康淳,宣布共同合資成立「德鑫貳」半導體控股公司,未來將以半導體供應鏈大艦隊模式,布局海外市場。「德鑫貳」半導體控股公司短期目標可以快速進行海外客戶服務,資源分享並協同行銷,共同分擔海外業務拓展成本。長期目標則可以擴大供給產品應用面,聯盟內部夥伴形成信任圈,合作共同發展新事業項目。 2. 影響分析: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未來美國當地對半導體設備採購和服務需求將會增加,然而海外布局對我國半導體設備業者來說,面臨人力不足和營運成本壓力。因此透過成立產業聯合控股公司,有助於半導體供應鏈資源互補、迎接變局,在一同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得以共同分攤成本與風險。

  • 2025/2
    機械季報

    東京威力科創(TEL)於南部科學園區成立「台南營運中心」

    1事件說明: 全球最大半導體光阻塗佈設備商TEL,於12月3日成立台南營運中心,面積約35,000平方公尺,可容納千餘名員工,廠區包括測試技術實驗室與關鍵模組維修無塵室。包括經濟部長郭智輝、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長鄭秀絨、台南市長黃偉哲等貴賓均出席開幕典禮,顯現TEL台南營運中心對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的重要影響力。TEL董事長伊東晃表示,該中心兩大目標,一是建立足夠規模和體制面對不斷成長的臺灣市場;二是與臺灣企業合作縮短產品改良週期,同時擴大供應鏈,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臺灣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做足準備。 2. 影響分析: TEL為全球領導設備製造商,強化在台投資,客製化協助客戶從研發到量產技術開發與測試,有助於國內半導體先進技術保持領先地位。此外,TEL擴大在臺灣進行先進設備維修業務,將有助於增加我國半導體設備模組、金屬加工、零組件供應鏈,進入國際市場商機,提升我國半導體設備產業能量及國際地位。

  • 2025/2
    機械季報

    碳費徵收在即 工具機公會爭取汰舊補助

    1.事件說明 歐盟碳關稅2026年上路,政府也規劃明年試行課徵碳費,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為爭取工具機也納入適用單一企業汰換設備補助上限500萬元、單一集團補助上限1,500萬元範疇,擴大第二屆工具機產業節能標章評鑑,讓企業採購優先挑選獲頒金獎及銀獎的設備。TMBA於2022年完成「工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2023年成立E(環境)委員會,持續推動並協助會員們碳盤查與碳足跡計算,陸續辦理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課程,以標準化程序協助產業快速、水平展開組織碳盤查觀念導入,以及全台第一個工具機產業的ISO14067碳足跡課程,超前部署計算工具機暨零組件產品碳足跡,今年開始推動工具機產品類別規則,提早協助產業因應國際碳關稅要求。 2.影響分析 透過政府補助、技術升級以及產業合作,企業可以在減少環境影響的同時保持經濟效益。碳費與碳關稅的推行為臺灣工具機產業帶來挑戰,但也提供了轉型的契機。其後續主要影響分析,包括可增加國內工具機市場需求以及加速終端應用用戶的淨零排放進程等。善用政府補助政策、積極推動技術升級與節能標章,使臺灣工具機產業有望在綠色轉型中占得先機。

  • 2025/2
    機械季報

    輝達和特斯拉強攻人型機器人 台廠零組件供應鏈成形

    1.事件說明 全球資通訊大廠拚人型機器人量產,輝達、特斯拉、Open AI、亞馬遜、本田等積極布局,中國大陸廠商企圖心亦相當強烈,台廠包括盟立、上銀、台灣精銳、利茗機械、宇隆、和大、富田電機等,積極布局人型機器人關鍵元件,供應鏈逐步成形。預估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機會超越20億美元,2024年至2027年間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54%。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11月24日於香港科技大學對話論壇中指出,機器人需要理解物理世界的人工智慧,他預期,可以達到高量產製造的機器人產品有三種,包括汽車、無人機、以及人形機器人,其中人型機器人的量產程度將是最高的。黃仁勳表示,有了上述三種機器人類型,人類可把機器人技術擴展至極高的產量。 2.影響分析 AI Robots技術和大型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正開啟一個新時代,這不僅將改變機器人產業的面貌,也將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新一代機器人(足式步行)已被許多國家視為科技競爭力的展現、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仍有許多技術面臨突破的挑戰;業者在成本和應用方面也面臨挑戰。臺灣在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已擁有良好基礎,應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強化AI Robots的競爭力。

  • 2025/1
    機械季報

    走出谷底 工具機拚產值、出口雙成長與公會提出四大建言

    1.事件說明 台灣工具機公會(TMBA)1月14日舉辦展望記者會,理事長陳伯佳指出,去年工具機產值與出口年減14-15%,並提到全球變化快速,帶給工具機挑戰多,預期「川普2.0」會讓供應鏈加速移轉與重組,而各國推動淨零減碳政策可視為利多;但臺灣仍須慎重應對川普的關稅政策等變數;此外,日韓受益於FTA與匯率貶值效應,使臺灣面臨貿易與價格雙重壓力。公會提出四項建言,呼籲政府擴大內需市場、鼓勵國產設備汰換升級、推動綠色工具機、協助海外拓銷與建立AI智慧知識庫平台,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工具機公會創會理事長楊德華與名譽理事長許文憲則呼籲政府勿只關注半導體,應重視傳產的百萬就業人口,否則恐出現「荷蘭病」現象。 2.影響分析 臺灣工具機產業經歷十年大幅衰退,2024年達谷底,2025年有望因美國製造政策與供應鏈重組帶動需求;唯地緣政治與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仍存不確定性,匯率劣勢及日韓FTA競爭亦將加劇臺灣壓力。而針對川普對等關稅,四月份公會也提出建言,包括放寬紓困門檻、維持資金流動、擴大內需、強化物流協助及推動人才培育,以協助業者因應高關稅衝擊。

  • 2024/12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日本製造業巨頭日本電產(Nidec)宣布以 2,570 億日圓(約 16 億美元)的價格主動收購牧野銑床公司,此舉旨在鞏固日本電產在精密機械領域的地位,並體現了日本推動產業整合的廣泛舉措。

  • 2024/12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TEL 發布用於 300mm晶圓鍵合設備的先進雷射解鍵系統 Ulucus? LX,可以在一台設備中完成雷射照射、晶圓分離和清洗的處理。

  • 2024/12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Lam research 推出協作機器人 Dextro 機器人,可搭配幾款介電質蝕刻設備使用,協助安裝消耗性零件、將高精度真空密封螺栓拴緊、並在不必拆卸下腔體的情況下,將腔壁上的聚合物殘留安全的去除乾淨。

  • 2024/12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日本政府以經濟安全及增強供應鏈為由,正補助半導體、先進電子零組件、蓄電池等廠商在日生產,強化半導體設備、材料供應鏈。其中包括 Kanadevia(原日立造船)加強日生產半導體製造設備零組件的產能,總投資額 27 億日圓,最高補助 9 億日圓,2027 年 4 月開始供應,年產 2,050 件;C.I.Takiron 提升半導體設備用塑膠盤(plastic plate)產能,總投資 44 億日圓,最高補助 14 億日圓,2027 年 1 月開始供應,年產2,000 噸。

  • 2024/12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霍尼韋爾身為全球代表性自動化業者,在整年度的技術回顧中,自動化相關技術突破包含專為作業人員打造的 AI 驅動數位助理,幫助他們取得更高的運營效率。在 AI 的輔助下不管是製造、管理、儲運、配送皆能提高生產力,例如自動化快速掃描條碼,幫助產品流水線資訊追蹤以及快速除錯;在設備端的部分則是能做到即時監控與預測性維護,藉由資料數據擷取與先進的智慧演算法,可以高準確性地預估設備更換或保養的時間,減少維護保養的時間週期以避免造成稼動率的損失。

  • 2024/12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川普 2.0 即將揭開序幕,近期機械公會與工具機公會均提醒,未來美國「高關稅」與「美國製造」優先,都將是台廠出口挑戰,不過也可能同時為台廠帶來新的商機。

  • 2024/12
    機械年鑑-台灣智慧機器人

    機器人進軍醫療產業,協作機器人大廠達明在「2024 臺灣醫療科技展」中與工研院攜手合作,鎖定生醫場域開發國內首創一體成型的「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可採集飄在空氣中而不易捕捉的細菌。不過目前雙方合作還在初步階段,尚未進入到場域落地,但生醫場域導入自動化設備,仍將是未來缺工環境下相當重要的進展。國內醫藥生技製造工廠的產線雖然正邁向自動化,不過工廠的環境品質監控還是多仰賴人工採樣,也因此容易因人為變異產生漏洞,同時也伴隨高人力成本與污染風險。但也因為生技製造的規範嚴謹且進入門檻較高,生物製藥廠較不易導入自動化環境監控設備。為此工研院也找上臺灣協作機器人一哥達明共同開發「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工研院團隊表示,該機器人有三大特色,首先透過自動採樣可節省 3~4 成人力負擔,其次是可精準採集多樣化的微生物、微粒子,例如飄在空氣中不易被捕捉的金黃葡萄球菌、芽孢桿菌等細菌。

  • 2024/12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盟立入選輝達人形機器人計畫供應鏈名單。

  • 2024/12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京鼎子公司 UNIQUE Integrated Technology 宣布將在泰國春武里(Chonburi)及羅勇(Rayong)建廠,製造半導體設備所需零組件,包括防護產品、腔體(chamber)、高純度閥門及子組裝模組。

  • 2024/11
    機械年鑑-台灣智慧機器人

    AI 機器人商機爆發,目前台廠除聚焦大腦、感知能力等偏重 AI 軟體方面切入外,傳統關鍵零組件在檯面下也有多家業者鴨子划水默默耕耘。其中精密齒輪大廠鈞興受惠機器人需求殷切,其布局關鍵零組件齒輪、減速機等項目也持續挹注智能傳動產品業績成長。鈞興表示,2024 年相關營收佔比可望推升到 8%。目前鈞興產品營收結構中雖仍以電動工具與園林工具佔 9 成為大宗,不過智能傳動前景備受看好且成長機率高,相較第 2 季 4.89%與 2023 年同期 4.9%,第 3 季智能傳動佔比提升到 6.72%,主要是受惠機器人齒輪出貨增加。而營收方面表現亦不俗,鈞興總經理杜春輝指出,近期已推升至人民幣 2,800 萬元,成長約 57%,高於第 2季預估的人民幣 1,800 萬元。由於中國大陸協作型機器人需求增溫,鈞興也受惠使得機器人齒輪訂單從今年初旺到現在,並延續到 2025 年。

  • 2024/11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高科技業投資廠房設備年末尾聲景氣回溫,紛紛進行擴產作業。盟立自動化主要業務半導體先進封裝、智能物流、以及面板業。

  • 2024/11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半導體前段部分,針對關鍵的功率模組運送,盟立自動化提供空中走行式無人搬運車(OHT)以及自動搬運系統(Stocker);後段部分則是封測的載板材料,盟立自動化有耐高負荷重的搬運無人叉車(AGV)、高速傳送設備、以及自動上下料系統(EFEM)。

  • 2024/11
    機械年鑑-台灣

    目前智能物流事業群公司占比尚未居高,但未來 AI 需求夯、機器人相關議題熱度高,許多製造業皆會紛紛導入智慧倉儲、物流至自身工廠中,後續成長可期。

  • 2024/11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國內石化業、鋼鐵業者雖認為,選舉結果對行業而言利大於弊,但也憂心,美國對陸製產品加徵高關稅,將導致中國大陸過剩產能加速向亞洲周邊國家外溢。工具機業者則寄望川普,引導製造業回歸美國政策,帶動當地工具機需求,臺灣工具機外銷有望受惠。

  • 2024/11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Festo 身為全球精密氣壓控制專家,在整年度的技術回顧中,氣電整合的自動化控制出類拔萃。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電機伺服與周邊氣動方案,可以完美的符合製程方面的需求,並達到成本與效能兼顧;氣壓源的儲存與使用是大多數製造業皆需要面對議題,Festo 用產線設計模擬技術,可以幫助客戶快速建置產線,大幅減少建置時間並快速投產。

  • 2024/11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Festo 獨家的 GripperAI 技術,可以在任何擺放位置的物件,精準地進行夾取,這功能可以用在每個機器手臂或視覺系統上,甚至使用者不需要事前訓練或示教。Festo 獨家的 GripperAI 技術,可以在任何擺放位置的物件,精準地進行夾取,這功能可以用在每個機器手臂或視覺系統上,甚至使用者不需要事前訓練或示教。

  • 2024/11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日本國際工具機展(JIMTOF 2024),該展由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Japan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ociation, JMTBA)及東京國際展覽中心(Tokyo Big Sight)主辦,此次使用東、西、南三個展示廳,總共展出面積為 118,540平方公尺。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本次展會有來自海內外 19 個國家、 1,262 家參展商參展,展出攤位數多達 5,743 個,是 JIMTOF 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亦是日本同類展會中規模最大。

  • 2024/11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MAT 於節能運算高峰會宣布推出先進封裝的新合作模式,集結超過二十多位半導體產業頂尖的研發領袖,推動先進封裝能力的發展。

  • 2024/11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美國政府投資價值約 10 億美元研究中心,以開發下一代極紫外光(EUV)製程技術。美國政府支助價值 8.25 億美元的 EUV 設備將設於Albany NanoTech Complex,成為首個「為美國晶片而生」(CHIPS for America)計畫的 R&D 旗艦設施。

  • 2024/10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TEL 與中山大學張鼎張教授合作,開發出超臨界流體低溫缺陷鈍化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元件性能與可靠度。

  • 2024/10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MAT 等多家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業者,正在以口頭或書面等方式,要求供應商避免使用中國大陸零件,甚至不能擁有中國大陸投資人。

  • 2024/10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FABTECH 2024 是北美最大的金屬成型、製造、焊接和精加工盛會,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奧蘭治縣會議中心舉行。它匯集 1,500 多家頂級供應商,並展示許多新式提高生產力的解決方案。

  • 2024/10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馬來西亞國際機械配備暨金屬加工展(MTE),靠近巴生港口區域為最大型的工具機產業展,2024 年特別移師到吉隆坡舉行。為期四天的展覽預計將吸引成千上萬的國際買家。此次展覽將匯聚四大專業展覽:Metal Engineering Expo、Smart Factory、MALT、Pack Expo,展品從大型機床、金屬加工工具機等,還涵蓋尖端機械包裝、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工業 4.0、自動化及智慧工廠,為製造業數位化提供最新的技術、產品與服務。

  • 2024/10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工具機產業近年不景氣,業界不斷傳出中小型工具機廠有意出售的訊息。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宣布,推動「大併購計畫」,強調隨時可以備妥 50 億元以上資金進行併購,初期目標將集團營收推升至 300 億元以上。

  • 2024/10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Uber 不斷拓展自動駕駛服務的合作網路,近日宣布跟 Yandex 旗下自動駕駛部門 Avride 達成多年的合作協議,將 Avride 自動送貨機器人及自動駕駛車輛納入 Uber Eats 和 Uber 的平台,換句話說,Uber 用戶可搭乘Avride 自動駕駛車輛,或使用 Avride 外送機器人。據 The Verge 報導, Avride 原為 Yandex 的自駕技術部門,但在 2024 年 Yandex 出售其俄羅斯業務,於是 Yandex 就改名 Nebius。因此,Avride 目前是 Nebius 集團旗下的四個項目之一,專注於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據 TechCrunch 報導,在接下來幾週,美國奧斯汀市中心的 Uber Eats 用戶將搶先體驗 Avride 機器人的送餐服務,2024 年稍後還會擴展至達拉斯和紐澤西州澤西市。Uber和 Avride 期望透過這項創新服務提升用戶體驗,並且測試市場上對自動送貨機器人的接受度。

  • 2024/10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中 AI 工具機暨自動化展於 4-7 號舉行,裡面智慧製造區結合許多自動化技術應用至製造業產業中。例如工業機器人、倉儲物流、無人搬運車、智慧工廠、數位分身等。法人單位部分,精密機械研發中心(PMC)提出智慧自動化精度檢測及控制器補償,業界單位部分,菱鵬貿易展示的 HAUBEX 刀庫自動化交換系統,符合工業 4.0 製造業自動化與數位化雙轉型需求。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國際半導體展 SEMICON Taiwan 2024 於 4-6 號舉行,廣運作為輝達(Nvidia)合作夥伴,展示三大技術:自動化(工廠及倉儲)、伺服機房冷卻方案、半導體晶圓搬運移載解決方案。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結合輝達 Omniverse 系統,能在電腦上模擬智慧倉儲,包含訂單排程、物流動線、搬運系統,已經有數個實例業者找上廣運協助幫忙設計智慧物流系統。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廣運有液冷系統、電力系統、監控系統的設備整合能力,未來在 AI 的熱潮趨勢帶動下,運算中心的伺服機房需求大增,液冷系統解決需求持續勁揚;散熱技術未來亦可推廣至充電樁、儲能櫃、5G 數據機房等。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廣運應用於半導體、展會秀出自動化物料搬送系統、空中走行無人搬運車(OHT),可用於製程後段的工廠移載彈匣,在狹窄的廠房空間得到更多的靈活彈性。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瑞儀光電宣布,董事會批准以 2.847 億歐元(約新臺幣 102 億元)收購丹麥光學公司 NIL Technology ApS 的 130 萬股股份,進一步擴大其在光學領域的佈局,此次交易金額相當於約 3.17 億美元。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盟立宣布將信驊科技及其子公司酷博樂的 Cupola360 全景相機整合至其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產品,強化機器視覺並兼顧巡檢及遠端管理功能。

  • 2024/9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搭配台積電投資,帶動供應鏈赴日,經濟部希望在日本成立服務公司,來協助臺灣供應鏈快速落地日本。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為期 4 天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於 25 日在北京落幕。中國大陸企業在大會上展示 27 款人形機器人,為歷屆最多。儘管技術進步、投資不斷增加,整體產業在可靠性和商業應用方面仍面臨挑戰,中國大陸希望能複製在智慧型手機、電動車領域的成功經驗。綜合南華早報、路透(Reuters)、 CNBC 報導,與中國大陸企業在大會上展示人形機器人最新技術的積極態度相比,Tesla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卻靜靜站在展示櫃內,未進行任何現場演示,形成鮮明對比。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曾宣稱,Optimus 能折衣服,有朝一日還能烹飪、打掃甚至教導孩子,並樂觀表示 Optimus 是讓 Telsa 市值上看 25 兆美元的關鍵,2025 年將在 Tesla 工廠進行測試。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歐盟全球節能與環保意識提升,產業面臨不小的挑戰;德國西門子致力打造循環經濟與能源物料的轉型樣貌,藉由模組化的軟體解決方案,包含溫控、驅控、程控以及可視化,縮短製造業者在自動化上建置的開發時程,設備業者導入即使用,套入模組以實踐高效能控制。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Lam research 宣布將其 Semiverse Solutions 虛擬基礎架構擴展到 20 所印度大學,旨在提高數千名半導體工程師的技能。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Zeiss 以 Bridge Taiwan to Global 策略加碼投資臺灣,並投資品質卓越中心,成為全台技術服務支持與教育培訓的中樞,助力臺灣成為 AI 發展的世界中心。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美國芝加哥 IMTS 展吸引超過 110 個國家的參觀者,該展以精密加工技術為主,本次展覽主題包括磨料加工/鋸切/精加工、積層製造、智慧自動化、特殊製造與雷射設備、齒輪於新能源與風電領域應用、機械零組件與綠色節能方案、金屬切削設備對特殊材質加工與智能化的創新成果、品保檢測設備與技術展示、工具/工件夾具、系統軟體方案等。

  • 2024/9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德國斯圖加特金屬加工展覽會(AMB),是德國頂級金屬加工展,僅次於EMO 的歐洲第二大工具機展。逢雙年於德國斯圖加特盛大舉行,2024年展出面積達 7 萬 4 千平方公尺,共有來自 28 個國家、超過 1,244 家參展商,吸引了超過 6 萬名觀眾、78 個國家的參觀者,其中 30%來自海外。

  • 2024/8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CM 推出適用於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應用的 Ultra C vac-p 負壓清洗設備,利用負壓技術去除晶片結構中的助焊劑殘留物,提高清洗效率,並實現高效率的半導體先進封裝。

  • 2024/8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沖繩科技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研究團隊提出全新、大幅簡化的 EUV曝光設備。新系統在光學投影設定中僅使用兩面鏡子,新的光學路徑能讓超過 10%初始 EUV 能量到達晶圓,可說是一大突破。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國家發展計畫宣示翻轉弱勢工具機產業,增加 1.5 倍產值,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如何利用臺灣優勢的 AI 為工具機產業加值,值得政府與業界深思,也是未來發展趨勢,公會先前已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言。機械公會建言包含:一,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二,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三,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四,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五,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六,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

  • 2024/8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人工智慧(AI)技術不斷推進下,OpenAI 投資的新創公司 Figure AI 正領跑這場機器人競賽。Figure 於 6 日推出新一代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結合先進 AI 模型與靈活的機械結構,力求未來幾年為勞動力短缺現況提供創新解決方案。Figure 02 高約 168 公分、重約 70 公斤,最高可承載 20公斤,移動速度達每秒 1.2 公尺;搭載 6 顆 RGB 鏡頭與 OpenAI 視覺語言模型,能即時進行視覺推論,辨識避開障礙物、拾取物品等。與前代相比,新一代機器人的運算與 AI 推論能力提升了 3 倍。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智慧機器人

    廣運 2024 年上半表現不如預期。不過,廣運執行長謝明凱 21 日表示,下半年運作將回歸正常,可望追補上半年被耽擱部分。謝明凱指出,主要三大事業體包括:智慧製造及物流、半導體廠務運輸和人工智慧(AI)散熱系統部分。總訂單能見度約新臺幣 60 億元,可望陸續落實至 2026 年。其中,智慧製造及物流部分,主要受到上半年景氣循環,使建置進度受到耽擱,預估下半年不確定性因素散去、加速追趕進度。尤其 T3 機場裝機部分,必須在 2026 年完工,該工程案約有 23 億元規模,目前才完成 2 成,所以明顯貢獻盈利的時間點以 2025、2026 年為主。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錼創宣布 Micro LED 巨量轉移設備,除自用外於 2024 年開始對外銷售。以往錼創都是把購買來的封裝測試機台設備改裝,為生產 Micro LED 晶片時所需巨量轉移的機台設備;但後來完全自行組裝巨量轉移的設備,現階段這些機台也可成為商品,出售給投入 Micro LED 產業的廠商。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鈦昇強攻先進封裝市場報捷,順利卡位 FOPLP(扇出型面板級封裝)、玻璃基板供應鏈,並獲得一線整合元件廠(IDM)、封測大廠青睞,相關設備逐步展開出貨。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於 21-24 號舉行,在工業 4.0 與 AI 的背景加持下,許多廠商紛紛展現了智慧自動化工業應用。所羅門機器人主要展示影像辨識技術,在輝達運算硬體支援加持下,能快速進行工廠的分揀與物品辨識,廣運也在物流自動化導入了所羅門的視覺解決方案,達到完美貨物分裝。政府及法人單位也有展示攤位,國科會展出高科技的製程的線上 AOI 檢測系統,工研院則是將 AI 運算與機器人結合,應用在焊接作業上。

  • 2024/8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於 21-24 號舉行,在工業 4.0 與 AI 的背景加持下,許多廠商紛紛展現了智慧自動化工業應用。所羅門機器人主要展示影像辨識技術,在輝達運算硬體支援加持下,能快速進行工廠的分揀與物品辨識,廣運也在物流自動化導入了所羅門的視覺解決方案,達到完美貨物分裝。政府及法人單位也有展示攤位,國科會展出高科技的製程的線上 AOI 檢測系統,工研院則是將 AI 運算與機器人結合,應用在焊接作業上。

  • 2024/7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特斯拉於 4-7 號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首次亮相二代人型機器人 Optimus,執行長也透漏,有望年底就能看到導入至工廠執行任務,因而讓人型機器人議題聲量大漲。和大本就是特斯拉主要供應商之一,如今攜手與盟立共同投資的盟英科技,有望針對機器人領域提供許多關鍵的零組件,如機器人關節模組、諧波減速機,未來特斯拉人型機器人量產元年啟動之際,可順勢切入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中國大陸政府發布《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目標在 2026 年前制定超過 50 項國家和產業標準,持續推動 AI 發展。指南強調以創新、市場導向為原則,促進產業合作,並積極參與國際 AI 標準制定,聚焦「創新驅動」、「應用牽引」、「產業協同」、「開放合作」四大方向,強調標準制定應兼顧創新、市場需求,並提升產業合作效率。首批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將超過 1,000 家,標準制定涵蓋七大項,每大項之下再持續細分。舉例來說,細項包括術語制定、資料中心、大型語言模型(LLM)、AI 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

  • 2024/7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全球航運要道紅海持續面臨停運危機,導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疫情以來最重大的干擾情勢。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指出,2024年 6 月工具機出口金額 1.93 億美元,較 2024 年 5 月成長 7.8%,但較2023 年同期則減少 13%;2024 年 1 至 6 月工具機累計出口金額為10.8 億美元,較 2023 年同期減少 15.5%。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歐盟理事會於 12 號公告《人工智慧法》,成為全球首部全面性監管AI 的法律框架。該法主要規範為透過合理的制度與人工智慧的研發,在促進技術創新的同時,得以減少人工智慧的各種風險。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智慧自動化發展與 AI 高度關聯,在高速運算可輕易實現的年代,需要注意底層數據資料的管理、AI 分析決策的真實性、工安、資安、環安等使用 AI 技術的時機,都是發展智慧自動化需要多加考慮的層面。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美國工具機製造商哈挺(Hardinge)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其與中國大陸監管機構的競爭導致出售中國大陸業務的計畫被取消;隨後,哈挺同意將其全球工具機和工件夾持業務出售給 Centre Lane Partners 的關聯公司。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MAT 推出材料工程創新技術,以釕和鈷(RuCo)的二元金屬組合,同時將襯墊厚度減少 33%至 2 奈米,為無空隙銅回流提供更好的表面特性,並將線路電阻降低高達 25%,改善晶片效能和能耗。

  • 2024/7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三星 HBM 需求增,子公司 Semes 強化熱壓鍵合(TCB)設備助陣。

  • 2024/6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中國國際工具機工具展(CIMES 2024),本屆展會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集團公司主辦,中國機械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北京國機展覽有限公司承辦。展會以「數位未來 科技創新」為主題,展現前沿裝備製造技術與工藝。預計吸引近 1,000 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 7 萬平方公尺。

  • 2024/6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SML 和 imec 共同在荷蘭費爾德霍芬開設高 NA EUV 微影實驗室,提供高 NA EUV 掃描器(TWINSCAN EXE:5000)以及週邊處理和計量工具,向更廣泛的材料和設備供應商生態系統提供使用權限。

  • 2024/6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認為,Open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 的問世,讓大眾對 AI 有了更清楚的認知與理解。在此之前,往往只有科學家與工程師關注、使用 AI 技術。超微早在 2017 年開始專注在 HPC 與 AI 領域,蘇姿丰憶起當時與超微技術長 Mark Papermaster 討論如何將 CPU 與 GPU整合至系統中設計以提升效能,該策略則率先應用於擺放在國家實驗室、研究機構的超級電腦。蘇姿丰指出,AI 與 HPC 密切相關,應用方式取決於對運算精確度的要求。超微發展小晶片(Chiplet)技術,開發出模組化系統,靈活整合 CPU 與 GPU,針對 HPC 與一般 AI 應用推出 MI300A、 MI300X 等不同配置的產品。

  • 2024/6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機器人與自動化部門負責人 Frank Konrad 表示,德國機器人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在國內經濟疲軟、訂單下滑之際,國外訂單成為德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支柱,現在還需應對中國大陸競爭對手爭搶訂單。據路透(Reuters)報導,德國曾以工程技術聞名,如今卻面臨能源成本與利率造成的經濟衰退,以及官僚主義不利投資的環境。Konrad 表示,許多中國大陸業者在國內市場已取得重大成功,目前正在進軍歐洲,競爭相當激烈。中國大陸美的集團旗下工業機器人KUKA、西門子(Siemens)的工業自動化業務均為該領域主要業者。Konrad強調,國外訂單為德國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的主要成長動能,2024 年前4 個月,國內訂單 2023 年同期下降 15%,國外訂單則成長 21%。據 VDMA的數據,2024 年德國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銷售額將年增 2%至 165 億歐元(約 177 億美元)。相較之下,2023 年因疫情後訂單增加,該產業銷售額創新高達 162 億歐元,年增 13%。

  • 2024/5
    機械年鑑-全球智慧機器人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 2 日在台大體育館進行專題演講,為 COMPUTEX 2024 暖身。而近年不斷從黃仁勳口中被提及的機器人也再次成為演講焦點,而延續早前 GTC 請出的機器人虛擬影像大軍外,現場也有三台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上台助陣。黃仁勳在會中直指,機器人的時代已然來臨,並點名有兩種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巨大,其一是自駕車,2025 年就可以看到 NVIDIA 的系統搭載於賓士(Mercedes-Benz),2026 年則會有另一車廠 JLR(Jaguar Land Rover)導入;另外一大潛力市場則是應用於智慧工廠的機器人,且有別於過往工廠中較普及的傳統四軸、六軸工業機器人,受惠感知能力與基礎模型的進展,人形機器人發展也將更進一步。黃仁勳也指出,人形機器人將是使用起來最簡便的機器人,主要在於其外型與人類如出一轍,可以有很大量的資料被加以訓練,使其未來具備更好的感知跟操作能力。

  • 2024/5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三菱電機在 15-18 號的 AUTOMEX 上展示多種自動化技術,包含嵌入 AI 視覺的協作機器人 ASSISTA,可以快速辨識物件以及進行拾取和放置;MaiLab 數據科學改善工具,用來分析製造過程上的最佳化問題;網路安全狀態監測系統,透過 OPCUA、FX-PLC 確保智慧自動化的環境網路安全以及各種品牌的通訊連接整合;使用 EtherCAT控制的三軸工作台,得以實現精密的運動控制。

  • 2024/5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中國大陸公告中止第 2 批,共 134 項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關稅減讓優惠。名單中從第 90 項產品開始便是衝著臺灣工具機而來,這是 ECFA 早收清單四大核心產業之一,勢必對臺灣機械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可說中國大陸提前使出了殺手 ,但這也意味著,ECFA存廢正式列入中國大陸的施壓籌碼,且也有試圖將臺商製造業拉回中國大陸投資的意圖。

  • 2024/5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漢民旗下禾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新竹啟用。繼 2020 年進駐新竹生醫園區,斥資 8 億元成立「加速器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AB-BNCT)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後,以半導體設備起家的漢民集團,旗下禾榮科技的臺灣首座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落成啟用。

  • 2024/4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達電於 22-26 號參展的漢諾維工業展,展示多項自動化結合智慧化的產品,包含協作型機器人,簡單快速部署、高負荷重、工作範圍廣,且可以執行高精度的作業如焊接、堆躲、取放工件等。

  • 2024/4
    機械年鑑-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自動化工控方面也針對傳產提供高階的運動控制器、可彈性擴充的 I/O模組,配合符合工業務聯網 IIoT 的聯網及通訊能力,聚焦產業需求。

  • 2024/4
    機械年鑑-台灣

    日月光高雄廠「低碳供應聯盟」典禮,偕同供應鏈友好夥伴,共同宣示成就永續新未來的目標。承諾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設定 2030 年減低範疇三碳排達 15%的目標。

  • 2024/4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家登董事長邱銘乾正式宣布,因應客戶要求與降低地緣政治與地震等風險,已確定在日本福岡縣久留米設立新廠,預計 2024 年內動工、 2025 年開始小量生產。

  • 2024/4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於 11 號臺灣開課,聚焦於產業數位發展、永續ESG、資安管理等領域,該研討會同時也分享全球產業現況,包含遇到的機會與挑戰;最後是介紹自動化領域,新興的工具加值應用,如何協助各產業領域製造業者實現快速且有效率的數位化、智慧化的自動化工業整合。

  • 2024/4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身為全球工業自動化和數位化龍頭,第九年《智慧製造概況》報告,調查製造業使用智慧製造近年已提升至九成以上,其中 AI 的崛起功不可沒;然而洛克威爾也提到,智慧自動化雖是縮短人才短缺與技術差距,能源管理、網路資安、品質效益等仍是需要注意的風險。

  • 2024/4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於上海浦東舉行。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亦前往該展設置服務攤位服務會員廠商,協助宣傳臺灣工具機及零組件品牌。

  • 2024/4
    機械年鑑-全球工具機

    MACH 2024 在英國伯明罕舉行。本次活動重點關注新的製造理念、智慧工作方法以及應對能源成本高、勞動力短缺和製造業可持續性等挑戰。

  • 2024/3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臺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4)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主題為「雙軸智造 永續未來」(DX & GX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聚焦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展覽規模 3,350 個攤位,超過 600 家廠商參展,吸引 10 國海外買主與 5.5 萬人次參觀。首次設立 umati 專區,展現跨場域智動化生態系;舉辦綠色工具機節能標章評鑑及多場論壇,推動產業永續與人才培育。

  • 2024/2
    機械年鑑-全球高科技設備

    AMAT 推出創新的蝕刻、薄膜和量測解決方案,補強並改善使用 EUV和高數值孔徑(High-NA) EUV 微影技術。包括 ProducerR XP PioneerR 、 Sym3R Y Magnum?、CenturaR SculptaR 以及 Aselta 量測技術。

  • 2024/1
    機械年鑑-台灣高科技設備

    專注半導體封裝領域多年、提供氣動與熱能製程解決方案的印能科技,位於新竹香山的新廠正式落成啟用。

  • 2024/1
    機械年鑑-台灣工具機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舉辦「TMTS 2024 暨工具機年度展望記者會」,發表 2024 年產業產銷狀況及景氣展望,並預告 3月將舉辦臺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4)。會中指出,2024 年全球大選、地緣政治、綠色減碳政策等因素將影響出口,並分析美國、歐洲、中國大陸、東南亞等主要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 2024/1
    機械年鑑-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全球製造業持續壟罩在社會勞動力人口不足,能源及物料成本過高的情況下,因此紛紛一致認為自動化是最有望成為解決之道。尤其是 ChatGPT 橫空出世,全世界對於智慧自動化有更深層的想像。美國政府一方面專注於「美國製造」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使用各種自動化、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技術導入業者,希望打造符合先進國家的智慧製造工廠型態。中國大陸近年經濟景氣不佳,自動化產值有所下降,但可以發現本土廠商逐漸掌握自動化高階技術,如數控系統、設備開發、產線整合等,配合政府政策扶植的特定產業如鋰電池製造、電動車組裝,皆可看到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工廠。日本同樣面臨著少子化問題,憑藉著優秀的自動化技術底蘊,加上機器人的技術優勢,可看到許多製造業走出傳統窠臼,善用 AI、大數據、數位分身等新興技術,完美承接日本匠人的經驗累積,並提高了生產效率。

  • 2023/12
    機械季報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10月發表最新年報

    事件說明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發表最新年報,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逾55萬台,較2021年成長5%。市場主要動力來自亞洲,中國仍為全球最大市場,2022年新增機器人逾29萬台,較2020年數量高出57%,2017年至2022年期間,平均每年成長13%,領先全球排名第2的日本(同期年成長率為2%)。另外全球主要工業機器人市場排名中,韓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美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體均躋身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十個國家之列。 影響分析 雖然台灣為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十個國家,但是在通膨問題、日元匯率、戰爭、國際貿易紛爭、中國大陸景氣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讓機器人的產值成長倍受挑戰。以台灣工業機器人產品現況來看,在取放搬運、上下料等重複、單調、具參考規範作業的應用相對成熟,但是對於變化性大或彈性大的高精度智慧化作業與品牌信賴度,則有拓展的空間,除了產業政策的支持外,建議業者可從生產線周邊系統的軟硬體智慧化整合去思考如何提昇競爭力。

  • 2023/11
    機械季報

    工具機公會推減碳PCR 建立業界碳足跡計算標準

    事件說明 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11月24日表示,第4季開始推展「產品類別規則」(PCR)相關作業,建立具公信力的工具機碳足跡計算範疇與規則,作為臺灣工具機和零組件產業因應碳足跡計算的業界標準。工具機公會透過新聞稿指出,「產品類別規則」依工具機主要產品類別為分類基準,初步鎖定綜合加工機、車床、鑽床/搪床/銑床/攻牙/螺紋、磨床、沖床、放電/雷射等6大類別,透過公會的委員會運作機制,進行碳足跡計算範疇與規則。工具機公會表示,明年3月臺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4)將辦理綠色工具機節能標章評鑑,鼓勵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業者,投入綠色節能技術研發應用、導入國際節能標準(ISO),藉由觀摩參與廠商的綠色轉型經驗,提升臺灣業者投入綠色技術或綠色製程的意願。 影響分析 公會與相關單位合作建置台灣第1條工具機減碳鏈,並鼓勵大廠投入以大帶小的方式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碳足跡減少,影響分析主要有兩點: 1.有助於提升產業整體的環保形象,也可能促成更多環保設備的國際合作; 2.綠色工具機節能標章評鑑,這項作法不僅鼓勵業者投入綠色節能技術研發應用,更強調導入國際節能標準,提升台灣業者的綠色轉型意願,更有望促使企業更積極投入綠色科技和創新; 整體而言,本事件顯示台灣工具機產業正積極適應環保趨勢,透過建立碳足跡規範、綠色標章評鑑和推動減碳鏈的方式,為未來國際市場環保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 2023/11
    機械季報

    晶創臺灣方案:奠基未來科技國力的關鍵舉措

    事件說明: 晶片技術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更是推動各行各業創新的重要動力。為了把握這一波科技浪潮,行政院在112年11月6日核定「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晶創臺灣方案),計畫在2024至2033年間投入新台幣3,000億元,以強化國內外人才培育、促進產業創新、加速技術整合及吸引國際投資等四大策略,提早布局臺灣未來科技產業。此方案不僅聚焦於科技業,還將觸及民生、工業等全產業,旨在透過晶片與生成式AI的結合,帶動全面性的產業創新。 影響分析: 晶創臺灣方案對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透過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將加速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方案中強調的人才培育和國際攬才策略,將為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引入更多高端人才,提升研發和創新能力。此外,透過與國際新創企業和投資的合作,將有助於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並開拓新的市場機會。這也代表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不斷提升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以維持其競爭優勢。

  • 2023/9
    機械季報

    德國EMO展 臺灣廠商推動智慧與綠色雙軸轉型引領工具機永續新未來

    全球前三大工具機展EMO(歐洲工具機展)於今(2023)年9月18日在德國漢諾瓦展開,今年共有來自42個國家、超過1,800家參展商齊聚,其中臺灣參展商共有144家,位列第4大參展國。開展首日,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智慧機械海外推廣計畫」舉辦記者會暨專家論壇,以半導體、電動車及能源轉型等工具機應用發展議題為主軸,帶出臺灣堅強的研發能力與產業供應鏈優勢,暢談全球市場布局策略及智慧製造實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認為,機械業者必須要持續升級與轉型,不論是半導體、綠能、電動車或航太產業的研發與製造,其實都仰賴精密機械的卓越技術與專業,而前述這些應用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精密機械業的進步。產業間的密切合作得以彰顯臺灣製造的實力與競爭力,而企業本身也須掌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市場差異化。今年EMO展當中,臺灣業者向世界展現一系列前瞻性概念產品,包括自動化結合綠色製造、智慧化精簡加工工序,以及高性能周邊智慧元件的整合應用。在專家論壇的舞臺上,強調臺灣智慧機械領域已從單一自動化設備進化為全面的智慧解決方案。

  • 2023/9
    機械季報

    2023服務型機器人應用示範觀摩 交通場域大展智慧

    經濟部工業局2023年9月12日舉辦「服務型機器人場域應用示範觀摩」活動,邀請各場域業主至桃園國際機場、松山機場與桃園捷運,加速場域導入應用服務型機器人,解決場域需求,2018年經濟部工業局促成服務型機器人聯盟成立,並自2019年開始服務型機器人場域實證計畫,2021年更開辦RoBo com服務型機器人創意實證競賽。團隊的創意發想讓合作場域為之一亮,成果深獲好評,並引發採用服務型機器人需求。然而競賽成果仍需機器人業者進一步規格化、標準化和商用化開發,才能進行採購和導入應用。因此9月服務型機器人場域實證計畫進行轉型,邀請服務型機器人製造和系統整合業者(分別為邁克兄弟、樂鈞科技、百達精密、茂綸),依據桃機、松機與桃捷3家合作場域服務情景和需求痛點,提出服務型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進行服務情境應用開發與落地實證。 服務型機器人不單只是軟硬體技術之結合,更要融入消費者行為應用與生活問題解決模式的社會體系。在競爭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時代,如何開創服務型機器人的剛性需求(殺手級的應用)是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從此案例來看,藉由發佈導入指引,分享服務型機器人規格化和落地商用經驗案例,協助更多場域更容易、快速評估和導入服務型機器人成效與可行性,以滿足場域服務需求,促進服務場域智慧化多元導入與應用。期望將場域專屬、客製化的服務設計,轉換為可採購、導入之產品規格,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 2023/8
    機械季報

    臺灣半導體設備廠商面臨多重挑戰:中美科技戰、地緣政治與新競爭者

    據彭博報導指出,2023年8月時在深圳一處由華為支持的公司進行的大型建設項目工地,目擊到有部分工人穿著的安全背心印有台灣業者名稱,點名臺灣崇越、漢唐、亞翔和矽科宏晟等台廠協助華為建立晶圓廠基礎設施,引發爭議。然而,這些台廠主要參與建廠工程初期,並未直接違反美國鎖中禁令。這次事件顯示,美國當局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採取肅殺策略,警告台廠不要承接過多的中國大陸訂單。同時,這也傳達給華為和中國大陸政府,美國仍然有能力進一步斷供、斷鏈,保持禁令紅線,以維護現有局勢。這次事件提醒台廠與其他全球半導體業者,要謹慎處理中國大陸訂單,以避免挑戰美國法令,並保持與華為的合作關係。 美國的貿易限制可能會讓臺灣業者在接受中國大陸訂單時更加謹慎,而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的崛起可能會影響設備業者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業界須更嚴格地遵循美國的出口禁令,以避免法律問題。如何平衡與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貿易關係將是臺灣政府和業界的一大挑戰。 臺灣的半導體設備業者應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貿易限制。或許考慮多元化市場來衰退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為了維持競爭力和遵守國際法規,業者和政府需要密切合作,並採取適當的策略和行動。特別是政府即將在2023年12月底前公告核心關鍵清單的背景下,這一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 2023/6
    機械季報

    躍升全球第二大廠,達明科技攜手NVIDIA,持續打造國際競爭力

    達明科技是隸屬廣達集團廣明的子公司,以生產自有品牌協作機器人為主。與其他傳統機器人手臂,最大不同是結合了AI功能及內建智慧視覺,透過視覺來辨別產線的燈號及顏色,可精準的取放或進行瑕疵檢測。日前達明攜手NVIDIA,藉由Isaac Sim平台打造數位雙生,不僅模擬協作機器人的感知和行為,並且能夠在虛擬工作環境中測試,優化機器人生產線檢測,使機器人編輯程式時間減少70%,Cycle time時間減少20%,大幅減少時間跟成本。達明為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廠商,已獲全臺灣8~9成半導體廠採用,未來將投入具備高負載能力的手臂,可搬運重達25公斤的晶圓盒,協助半導體搬運自動化。 全球協作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2022年約為9億美元,在人類與機器人協同作業日益普及的趨勢下,市場規模可望出現突破性成長,預估在2028年將達45億美元。現今許多製造業的生產線工序變化相當頻繁,人員的操作不一定能符合品質一致的要求,利用具認知功能的人機協同技術,已有明顯的優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趨勢是無須撰寫複雜程式碼,讓無機器人編程經驗的使用者能夠快速上手,機器人業者將會在軟體上下功夫推出更多場域應用上的解決方案,以別於傳統機器人手臂。

  • 2023/5
    機械季報

    業界建言:工具機業應朝利基高階轉型

    臺灣工具機生產值與出口值近十年來持續下滑,產業競爭力堪慮,加上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快速崛起,汽車內燃機將被大量電動馬達取代,勢必進一步衝擊工具機的產銷。工具機產業大老、台灣工具機公會(TMBA)前副理事長呼籲工具機業界要全力做好轉型的準備。臺灣工具機出口雖號稱全球第五大,但觀察近十年來的走向卻呈現下滑趨勢,出口值從最高峰的近50億美元一路滑落到2022年的30億美元,且個別廠商營收能超過新台幣50億元者屈指可數,大多數都是營業額少於10億元的中小企業,這樣營運規模的廠商除獲利有限、無力負擔長期高額研發費用的支出,將愈來愈難與歐洲、日本的工具機大廠競爭外,一旦發展方向出現偏差,很可能經營上就會發生困難,不得不慎。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建議廠商可審視自己的經營優勢發展利基機種,或加強研發生產五軸加工機、車銑複合機、高效率節能機種與智慧自動化生產線等產品因應,以免在產業洪流中失去著力點。

  • 2023/4
    機械季報

    國際半導體設備商在臺灣的投資: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大策略

    今年年初,東京威力科創宣布在台南投資18億元建設營運中心,專注於地方零組件加工和技術維修中心的發展,並預計將其發展成為未來的技術開發和設備更新中心。4月,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在林口工一產業園區興建新廠,打算引進歐洲供應鏈,並建立先進製程的關鍵地點。6月,日本的日立先端也在竹北成立半導體技術開發中心,加強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 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在臺灣的投資體現公司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信心和重視,這將有助於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高技術水平,並為臺灣帶來國際合作機會。此外,這些投資將提振臺灣的經濟,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並加快臺灣在半導體和相關技術領域的創新速度。對於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經濟和技術發展都將產生重大且長遠的影響。

  • 2023/4
    汽機車年鑑-全球機車產業

    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技術領導者 Gogoro,致力於為城市提供永續移動解決方案,2023 年 3 月 28 日宣佈與印度大型美食外送平台 Zomato,以及印度金融服務集團領頭羊科塔克馬辛德拉銀行(Kotak Mahindra Bank Limited)的子公司 Kotak Mahindra Prime Limited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這是在印度首見的三方跨界合作,將提供 Zomato 外送夥伴全新的優惠貸款方案,採用永續的電動化運具完成日常服務,同時加速實現印度政府普及永續都會移動的目標。

  • 2022/12
    機械季報

    ASML林口投資300億,打造研發、生產與培訓據點

    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商,同為EUV全球唯一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於11月16日宣布要在林口工一工業區,投資300億元,是該公司在台目前最大投資案。ASML林口新廠區占地約6.7公頃,將在112年7月動工,未來用於擴建光罩傳輸模組、YieldStar光學量測設備、機台翻修等產能,屆時約有2,000名員工進駐。ASML林口新廠區同時規畫把其歐洲供應鏈相關的衛星工廠、協力廠商,帶到臺灣落地,進行設備組裝和維修,使林口工一成為國際化的半導體設備產業聚落。 影響分析 ASML為全球領導設備製造商,其擴大在台投資進行先進設備製造和翻修等業務,並且將供應鏈廠商帶來臺灣落地,有助於我國半導體設備模組、金屬加工、零組件供應商,進入國際供應鏈,提升我國半導體設備產業能量及國際地位。

  • 2022/12
    機械季報

    工具機公會發表「工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10/14於第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上發表「工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呼籲業者及早因應碳管理的議題。在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下,淨零轉型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攸關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經濟課題。臺灣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工具機產業更是以出口為大宗,面對全球供應鏈減碳壓力及國際碳管制加嚴的挑戰,產業轉型刻不容緩。 影響分析 臺灣工具機產業以出口為導向,下游國際客戶已陸續同步要求整個產業供應鏈配合碳盤查和減量排放。藉由此手冊的發表,能使國內工具機業者能及早因應碳管理的議題,進而減少未來衍生的碳費或碳稅成本;而針對減碳作為,ISTI建議企業經營者應即早起步、按部就班,並重視永續經營,以進一步強健公司體質。

  • 2022/12
    機械季報

    「台灣智動化檢測驗證聯盟(TAICA)」成立,推動工業機器人使用安全

    在勞動部職安署指導下,台灣智動化檢測驗證聯盟(TAICA)日前舉辦成立大會,盼未來藉由平台針對安全標準進行宣導、檢測、驗證工作,以推廣工業機器人使用安全,降低職災發生,且未來也將逐步引導自動化領域相關廠商以符合法遵,推動TS安全標章認證為最終目標。TAICA主要由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主導推動,智動化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表示,近年工業機器人在協作應用上的快速成長,驅動國際積極修訂相關機械安全標準,接軌國際動向。 影響分析 TAICA未來將整合並串聯自動化設備製造、進口、系統整合以及使用端與檢測驗證等產學研單位。目前聯盟成員涵蓋臺灣主要認證機構及實驗室,包含台灣德國萊因、台灣檢驗科技、全國公證檢驗、立德國際商品試驗、南德產品驗證顧問,以及公協會單位像是工研院、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金屬中心、精機中心、UL等共11個單位。而國內外主要機器人相關廠商包含上銀科技、台達電子、達明機器人、台灣發那科、台灣安川電機、勤?機械、川崎重工、ABB、寶元數控等,另外零組件及自動化系統整合商包括士林電機、東佑達、均豪精密、創博、立普思等業者也參與其中。 推動工業安全需要產業共同努力,預期聯盟未來也將加強與其他公協會的合作,在近年積極推動智慧製造之際,也要將目光聚焦在安全管理課題上,達到「零職災」的目標。

  • 2022/4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4 月 22 日為世界地球日,在 ESG 企業永續發展的浪潮當中,蘋果(Apple)也發布 2022 年環境進度報告。報告顯示蘋果 2021 年產品當中,再生原料使用比例為 20%。近期蘋果的進展除了引進低碳鋁之外,也宣布增加再生稀土元素、錫、鈷的比例,首次引進再生金。蘋果第一次將金用於產品當中,主要以主邏輯板的鍍層以及 iPhone 13 的相機電線,並期待能夠完全回收,打造「金供應鏈」。2021 年蘋果產品再生原料使用比例為 20%,多種再生原料使用增加一倍以上,包括 45%的再生稀土、30%的再生錫以及 13%的再生鈷。此外,蘋果產品塑料包裝約只佔總體包裝的 4%。而在產品回收部分,蘋果還有拆解機器人 Daisy 和 Dave,以及機器 Taz 的幫助。其中 Daisy 可拆解 23 款 iPhone,一年可拆解 120 萬支。蘋果計畫將 Daisy 專利免費授權給研究機構或其他電子廠。

  • 2022/3
    機械年鑑_台灣-智慧機器人

    ◆在智慧學習、自主移動、導入新市場、節能以及降低人工仰賴性的機器人產業的五大趨勢下,工業機器人應用也愈趨廣泛,產業成長趨勢愈益明顯。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微型工業機器人,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產品已於歐美地區銷售,並正式於 2022 年第 2 季開始全球出貨。有別於目前機械手臂主流市場的規格,直得以工業產品微小化的專長,打造出尺寸僅有一張 A4 紙大小的微型六軸機器手臂,其並標榜是現今市場上最小的協作型機器人。臺灣廠商從協作型機器人、SCARA 機器人、微型機器人下手,不從傳統的垂直多關節機器人產品與歐日機器人強者廠商硬碰硬,雖然臺灣公司還有很多挑戰,不過在機器人高速成長時代仍有佔一席之地的機會。

  • 2022/2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 2 月 17 日公布 2022 年最佳汽車品牌排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排名大幅滑落七個名次,降至第 23,旗下 Model 3 也未能蟬聯電動車首選寶座,敗給福特野馬 Mach-E 電動休旅車,甚至輸給南韓起亞的 Niro,落居第三。「消費者報告」表示,特斯拉今年整體排名退步至第 23 名,主因是近期特斯拉為改款車型配備的 Yoke 平把方向盤不太好操作,所造成的問題已足以降低車輛路試成績,拖累 Model S 和 Model X 的整體評分下降約 10 分。

  • 2022/1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的副總裁提出 FactoryTalk Edge Gateway 軟體簡化了運營科技(Operational Technology, OT)數據的收集、情境化和組織,為決策制定建立高度完整性的數位基礎,提升製造商實現其績效目標。

  • 2022/1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為機器人事業賦予品牌名稱 Samsung Bot,並在美國與加拿大註冊商標,擬發展各種商業用途,讓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好幫手。南韓業界預估三星將優先推動穿戴式步行輔助機器人進入商用銷售。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資料顯示,三星已在美國與加拿大將機器人品牌 Samsung Bot 註冊為商標,未來可使用在工業用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家用調理機、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服務機器人等產品。2021 年初三星在消費家電事業部(CE)底下成立機器人事業化任務小組,並在同年 12 月底的組織調整中,將該任務小組正式升格為「機器人事業組」。

  • 2022/1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在第六屆年度物聯網突破獎計劃中榮獲“年度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獎。該公司是多項物聯網突破獎得主,曾榮獲 2020 年“年度工業物聯網創新者”和 2021 年“年度工業物聯網公司”。

  • 2022/1
    汽機車年鑑_全球-汽車產業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Toyota)克服晶片短缺和供應鏈困境,連續兩年擊敗福斯汽車(Volkswagen),蟬聯全球銷售量冠軍的汽車製造商,並表示 2021年出售近 1050 萬輛汽車,較 2020 年成長約 10%,其中包括大發(Daihatsu)和日野(Hino)兩家子公司生產的汽車。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高科技設備

    ◆SEMI 資安委員會成員台積電、台灣應材、日月光、鴻海、微軟等國內外大廠,與經濟部、工研院、陽明交通大學等產、官、學界貴賓,同步舉行「半導體供應鏈資安聯盟」啟動儀式,致力於制訂與半導體設備有關的資安標準,透過技術分享、訊息宣導,落實產業資安與供應鏈安全。

  • 2021/12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三菱電機「實現低碳社會」與「解決社會課題」將為接續的兩大目標,其中,將以降低碳排放為產品設計重點,以年度營業額的 0.15%進行實現低碳社會的相關投資及使用最重要的三菱電機製造的電子零件,使產品的使用效能最佳化,目標在 2050 年達到整體價值鏈零碳排放量之外,在交通上致力電動車相關產品節能、以感測器降低交通事故率,透過空調家電產品,打造節能新生活,以衛星觀測數據,提供防災、減災的基礎建設解決方案及運用 FA 事業部的相關產品為智慧機械、智慧製造、人力不足提出產業解決方案。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第一銀行與友嘉集團旗下的 MAG US Holding Inc.完成 8,400 萬美元聯貸案簽約,有助於友嘉海外布局營運發展。此開發案由一銀統籌,土地銀行、合庫商銀銀行及華南銀行共同主辦,中國大陸輸出入銀行、台企銀、彰化銀行、高雄銀行等均有參貸。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高科技設備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於 2021 年 12 月 28 日,發布首個半導體晶圓設備資安標準(SEMI E187 - Specification for Cybersecurity of Fab Equipment),涵蓋作業系統、網路安全相關、端點保護相關,以及資訊安全監控等規範。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智慧機器人

    ◆為了使行車駕駛更為安全舒適,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具備節能特色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整合式剎車控制系統(IBC)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 (EMB)等先進智慧系統已成為新車款的標準配備。上銀滾珠螺桿取代傳統液壓設計,可具有高機械效率、節能環保、舒適且低噪音的特性。隨車輛智慧化與電動化的發展趨勢,滾珠螺桿在汽車領域將扮演關鍵零組件。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 台達機電事業群於 12/23 舉辦了「2022 年台達機電事業群臺灣經銷商簽約儀式」,由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先生與友士股份有限公司(友士)、羅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羅昇)與中和碁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和碁電)三家臺灣經銷夥伴代表共同簽署隔年的經銷商合作合約,持續堅實的合作承諾,台達也藉此機會表達對經銷夥伴們付出的感謝,攜手成長開創新一波業績榮景。

  • 2021/12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日本精密設備大廠歐姆龍(Omron),與日本光學大廠佳能(Canon),在 2021年 12 月宣布合作消息,佳能與達明機器人(Techman Robot)合作的服務機器人系統,引進佳能的影像處理軟體,預計 2022 年 1 月開始銷售,希望藉此各自擴展合作領域事業。根據歐姆龍與佳能發布的新聞,這次的合作是建構在歐姆龍的隨插即用自動化平台架構、i-Automation 下,引進佳能的影像處理軟體 Vision Edition-T,控制歐姆龍銷售的 TM 系列協作機器人,用在生產及精密設備檢查。

  • 2021/12
    機械年鑑_全球-工具機

    ◆FANUC 推出新款搬運用大型機器人 M-1000iA,具備大運作角度與高負重優點,適合於電動車電池產線使用。機械手臂導入產線後,能改善產線效率與降低人力成本,並確保品質的穩定。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智慧機器人

    ◆2021 年末登場的臺北國際自動化展,各家展出 AMR 比往年的機器人還多,除了老面孔廣運、達明、綠捷、東元等,另外也有許多新血是初次亮相,像是友達、緯創、微星等這些非典型機器人製造商。而早前鴻海更與凌華合資成立法博智能移動,也是專攻自主移動機器人領域。就 AMR 產業鏈來說,主要可區分為上游硬體供應商如馬達、驅動模組等的零組件、機器人控制模組以及感測器等,再來則是品牌商如佳世達、友達、緯創、技嘉、東元、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等系統整合商,最後則是垂直場域的應用。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 研華攜手行業夥伴 引領 AIoT 產業數位轉型新未來,以「攜手產業夥伴引領 AIoT 數位創新」為題,攜手銳鼎、達易、偲倢科技、凌群科技、環研智聯、工研院和邑控科技等行業共創夥伴,於 2021 年臺臺北自動化工業大展(Taipei Automation 2021)共同展示智慧工廠、智慧機械設備,及環境能源管理等三大領域完整解決方案,助力推動臺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 2021/12
    機械年鑑_台灣-高科技設備

    ◆設備廠雷科與金屬中心、真興科技簽署碳化矽(SiC)晶柱雷射切割研發聯盟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碳化矽晶柱雷射切割設備,透過產研合作突圍國外競爭對手在碳化矽雷射切割技術的壟斷。

  • 2021/12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 三菱電機,數位資訊化的力量協助不同規模大小的臺灣製造業改進生產現場,以最新型的 M800V/M80V 系列控制器為例,能為工具機「賦能」智慧化升級,提升附加價值。升級的 M8V 系列控制器,主要訴求就是讓「製造」更聰明,其中使用的是專為 CNC 開發的三菱電機自製 CPU,高速高精度處理能力提升至前系列的二倍以上,全新的畫面設計與以觸控或是滑拉手勢來進行各種畫面操作,基本性能大幅提升,提高工作效率。

  • 2021/11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和 Cytiva 合作加速生物製藥行業的自動化平台。洛克威爾自動化和 Cytiva 將結合生物製造和自動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兩家公司正在上海建立一個自動化和數位轉型中心共同舉辦演示、培訓等活動,該解決方案提供了擴大疫苗生產規模或縮小規模以生產小批量個性化藥物的靈活性,兩家公司還建立了多個中心,包括位於瑞典烏普薩拉的 Testa 中心,以協助客戶進行藥物開發過程。正嘗試如何在製造過程中應用工業物聯網(IIOT)、增強現實(AR)和其他先進技術來實現。隨著工廠現場管理與創新解決方案的演進,幫助提高操作員的培訓和效率,提高批次審查的速度,簡化設備管理提高效率。

  • 2021/11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推出新的遠程監控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將 OEM 遠程監控和支持設備整合,包括:   ◆FactoryTalk Remote Access 基於雲的軟件,透過 OEM 管理、配置和啟動與客戶設備的安全連接。   ◆Stratix 4300 遠端監控路由器,安裝在客戶現場以提供對設備的遠端監控,該解決方案結合安全功能,包括:身分驗證和加密協議,以滿足公司自動化服務業務中持續成長的網路安全需求。

  • 2021/11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東方領袖講座」暨「中臺灣社團聯合會」於臺中舉行,會中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指出,全球發展減碳、綠色產業已是趨勢,未來綠色供應鏈一定會被要求,政府在國家能源政策也力求朝綠電發展,到 2025 年要種電到 20 億千瓦,就是核能機組 20 台的容量。這場「東方領袖講座」是由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與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公會、臺灣機械公會、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中臺灣社團聯合會共同舉辦。

  • 2021/11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召開第 5 屆第 3 次會員大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缺料、缺工、缺船、缺水、缺疫苗等「五缺」,將會是臺灣未來機械產業需面對的問題。會議中也提到,加入 CPTPP 為我國必行之路,避免將來逐步被邊緣化,侵蝕我國產業出口值。

  • 2021/10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工具機公會發表自創會 15 年來的第一本白皮書「2021 工具機產業白皮書」,並以 2030 年為里程碑,期許擴大臺灣工具機產值全球佔比。此外,公會也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言,希望未來政府決策或產學界研發聚焦於智慧機械相關技術,並串聯上下游產業提供完整之國產工具機生態系。

  • 2021/10
    機械年鑑_全球-工具機

    ◆義大利 EMO MILANO 歐洲工具機展開幕,展覽受到疫情影響,規模較往年縮小,參展家數有 700 家、共 34 個國家。其中又以歐洲國家為主力,前幾名參展廠商國家包含德國、瑞士、法國、西班牙、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土耳其等。會展主題從金屬切割至金屬成型、機器人至自動化設備、系統至輔助配件,展區設計 6 個不同主題區塊。展示聚焦於工業生產模式的轉變,從零組件、模組、機械工具、軟體、再到新興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IIoT,使得全球設備業者與製造業者受益於工業 4.0。

  • 2021/9
    機械年鑑_全球-工具機

    ◆日立併購 GlobalLogic,將 IoT 智慧製造科技導入企業工廠,預計 2022年推出 Lumada 平台資料儲存事業的應用模式。規劃在電力事業導入智慧電網、工業設備事業導入自動化、交通相關事業導入交通管制與交通服務解決方案。

  • 2021/9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 ABB 推出了 ABB Ability? eMine 的一個解決方案,有助於加速向零碳礦山邁進。ABB 推出歷史性的 ABB Ability? eMine FastCharge 試驗站,為世界上最快、最強大的充電系統,旨在與所有品牌的電動採礦運輸卡車相連接。其中,eMine?包含一系列電氣化技術,從礦山到港口的全電動礦山成為了可能,並與數位應用程序和服務集成以監控和優化能源使用。可以在任何採礦設備在起重、研磨、運輸和材料處理過程中通電。預計從 2022 年開始,將包括新的 ABB Ability? eMine FastCharge,為運輸卡車提供大功率充電,目前處於試點階段。並且採用 ABB Ability? eMine Trolley 系統,可將柴油消耗量減少多達 90%,從而顯著降低能源成本和環境影響。

  • 2021/9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亞馬遜(Amazon)在 2021 年 9 月時發表家用機器人 Astro,零售價格 1,449美元,首發價格 999 美元。Astro 的「頭」其實就是一個螢幕,被裝設在輪上,螢幕平時會呈現眼睛,也可以旋轉。使用者可以透過 App 查看 Astro當前錄到的影像,並遠端控制。Astro 除了可以當作智慧助理,回答天氣或播放音樂之外,也能夠辨別家中不同房間。例如在其中一支評測影片中,Astro 在接收指令後,便動身前往指定的空間;甚至是幫忙在家中「送貨」,傳遞飲料等物品。

  • 2021/9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 經濟部技術處攜手金屬中心推動回收鋁材再生高值化,透過材料、製程改善等方式,投入「回收鋁料多孔性成形與製程技術」,將關鍵金屬材料再生高值化,並建置國內首套循環鋁材低壓鑄造發泡成形製程設備。期望創造循環鋁材高值應用、用科技帶動產業邁向永續未來。

  • 2021/8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準力機械因應工業 4.0 傳動市場快速成長需求,推出 JL-50400CNC 滑軌研磨機及 JL-3080 精密級內溝(滑塊)研磨機,準力董事長林馨堂表示,JL-20400CNC 滑軌研磨機採雙跨型門柱與矩形結構橫樑的組合,擁有最佳結構剛性、穩定性及熱對稱結構性,主軸頭部懸伸大幅縮短,提升加工、進給、定位精度,在橫梁上水平 Y 軸 4 組線性滑軌設計,可消除軌道間牽引偏移,確保加工運動時精度。

  • 2021/8
    機械年鑑_台灣-智慧機器人

    ◆大銀微系統公司業務為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的研發製造,利基在於高精密定位系統的驅動與控制,產品以微米與奈米級定位系統,及線性馬達、力矩馬達、伺服馬達、驅動器等精密運動與控制元件。大銀微系統上半年受惠半導體、PCB、電動車鋰電池設備與高階工具機等需求,7 月中的整體接單已超越前波景氣高峰 2018 年。大銀微系統公司 8 月說明未來將受惠全球半導體擴廠,包括歐洲、美國、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建廠,驅動器與力矩馬達產品已切入國際半導體精密設備商,兩大應用為半導體與智慧製造。在半導體奈米級定位系統部分,大銀微系統公司耕耘已久。在驅動器、伺服馬達、線性馬達等都還算後起之秀,而力矩馬達則是亞洲唯二可量產的廠家,雖然目前半導體設備業務佔公司比重還不高,但看好隨著奈米級精度提升帶動機台升級的需求,未來將會是公司主要的客戶領域之一。臺灣精密機械公司的競爭優勢,將在於具自主性智慧自動化設備製造能力,市佔擴大的關鍵是可依據客戶各種應用需求,客製化生產所需的產品。

  • 2021/8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英國機器人公司 CMR Surgical 宣布拿到 D 輪融資 6 億美元,本輪由軟銀願景基金二號與匯橋資本集團共同領投,加上原來劍橋創新資本(CIC)的投資 3.848 億元,整體估值達到 30 億美元。手術機器人近年成為投資機構熱點,另外一家 Memic 也是在 D 輪獲投 9,600 萬美元,在新創企業方面,2016 年成立的美國公司 Activ Surgical 才剛拿到 1,500 萬美元,而數個月前還有另一家以色列的眼科手術機器人 ForSight 更是獲資 1,000 萬美元,堪稱超級種子輪。不管從哪個產業別來看,投資金額都是重量級。 CRM 的當家產品「Versius」手術機器人是專門為微創手術設計的產品,最初專注在嚴重的腸道疾病及腸癌的手術上。根據 CRM 表示,全球已經有超過千位手術醫師使用過這個平台,包括英國 NHS 系統的四家醫院以及歐洲、印度、中東、澳洲等,且由於疫情大流行的緣故,造成許多外科手術停擺,也意外創造出龐大的市場缺口。

  • 2021/7
    機械年鑑_全球-工具機

    ◆SIEMENS 與 GEFERTEC 合作推進 3D 列印製造技術-電弧增材製造技術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AAM),為金屬 3D 列印之技術。可應用在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運輸和航空航太等行業的零部件或元件已經成功地從傳統生產轉變為 WAAM,大大減少交付時間和成本。此外,由於降低材料消耗,生產過程更符合節能及減少碳排。

  • 2021/7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智慧穿戴裝置業者-雷應科技公司,獲准投資進駐中部科學園區。專精研發關鍵精密量測軟硬體,包含 AI 設備與分析軟體,以智慧化之量測、補正、線上即時監測與 AI 演算法為公司發展的核心。今年亦推出「工具機熱變位 AI 溫補建模與修模整體解決方案」,開發刀長與刀徑量測之 L 型雷射量刀器,並成功導入人工智慧演算法於工具機溫補模型,具體實現在客戶端建立熱變位溫補模型與修模技術,長效保持工具機加工精度。

  • 2021/6
    機械

    ◆ MAZAK 推出 QTE 系列高速、高精度之數控車削中心,且搭配自家最新一代數控系統 MAZATROL SmoothEz,提供高速、高精度的熱補償控制。並且整合 MAZAK 的 Smooth CAM Ai 和 Mazatrol Twins,可以在辦公室複製該機器的虛擬分身,透過 Smooth Project Manager 串聯工廠和辦公室,方便地管理同步執行加工程式所需的數據,包括刀具數據、工件、系統協調、參數和工件 3D 模型。

  • 2021/6
    機械年鑑_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西門子 Siemens 與 Swire Coca-Cola 建立數位化策略合作,在未來共同建構 18 座數位工廠,透過數位工廠建構、供應鏈智慧管理及數位人才訓練,共同建構飲料業數位工廠基準,旨在促進中國大陸及全球 Swire Coca-Cola 的數位轉型。除此之外,Siemens 為 Swire Coca-Cola 客製化的製造資訊系統(MIS)已成功應用於杭州及浙江省的數位生產線。預估 Swire Coca-Cola 將可供應全年 5 億 5 千萬罐 Coca-Cola 的產能。為 Swire Coca-Cola 客製化製造資訊系統(MIS)已成功在杭州推出,並將於接下來的兩年內擴大為 100 條生產線,MIS 可協助達到更高的統計效率,進而大幅縮短故障診斷時間,並同時累積實際資料,以便未來採用 AI技術。這可協助改善工廠的數位等級,藉此提升效率、實現預防性維護,並節省能源。

  • 2021/5
    機械年鑑_全球-智慧機器人

    ◆肺炎疫情蔓延之際,不少企業與公共場所出動機器人進行清潔消毒、量體溫、物流送貨等不同工作,有效降低人與人的接觸並避免接觸傳播。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的情況之下,零接觸的無人配送機器人成為防疫措施的好助手。北京地方政府 5 月底批准京東、美團與新石器商業無人配送車行駛許可,並且允許這 3 間公司向使用者收取無人駕駛送貨服務的費用。雖然中國大陸此前准許在城市道路測試車輛和巴士,但自駕車只在有條件的狀況投入使用,而機器人物流也被核准在大學及工業區等採用電子圍籬技術(Geo-fencing)的地區提供服務。

  • 2021/5
    機械年鑑_台灣-高科技設備

    ◆辛耘攜手高啟全投資湖北晶芯半導體再生晶圓晶芯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預計可達到月產 40 萬片的產能規模。

  • 2021/4
    機械年鑑_台灣-高科技設備

    ◆我國化合物半導體及設備產學聯盟成立,提供設備商交流與拓銷平台。化合物半導體商機隨著 5G 通訊、電動車、能源產業的發展,持續增加。為了推動化合物半導體的人才培育、技術精進、國際鏈結及建立相關設備成為完整產業鏈,我國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於 4 月 22 日董監事會通過並成立「臺灣化合物半導體及設備產學聯盟」,將持續吸引包括設備、製程、加工及材料等企業,共同建立起化合物半導體完整的產業鏈。該聯盟主要任務為培育人才、提供產官學研交流平台、精進產業技術,並建立國際鏈結,以協助產業拓展商機,發展經濟,並邀請環球晶圓徐秀蘭董事長擔任聯盟主委。

  • 2021/4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中國大陸舉辦「中國國際機床展」,這是疫情爆發後全球首個工具機實體展,臺灣廠商包含友嘉集團、東台、台中精機、永進、台灣瀧澤、高鋒等工具機廠,現場接單及詢單度比往年熱絡;此次機床展也呈現大陸客戶對五軸加工需求遽升,生產傳統二或三軸的工具機業者訂單不如以往。

  • 2021/3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因應肺炎疫情襲擊,2021 年臺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1)先以數位線上展方式登場,而實體展覽則延期舉辦。TIMTOS 線上展有近千家廠商參展,集結國內外指標工具機產業者在線上呈現最新產品,以虛實整合打造觀展空間。參展業者可利用 VR、3D 模擬及影片等方式陳列公司產品,另外平台也有視訊採購洽談會、線上即時媒合、視訊會議等功能,提供國內外買賣主洽談。

  • 2021/3
    機械年鑑_全球-工具機

    ◆三菱電機投 1.7 億美元,於日本愛知縣尾張旭市蓋新工廠,預計 2025年春季開始生產。外傳未來工廠將作為自動化設備與電動車產品生產。並進一步解決產能滿載的現況,以及為切入電動車市場布局。

  • 2021/1
    機械年鑑_台灣-工具機

    ◆上銀總裁卓永財於近年來晶圓機器人與系統件訂單也滿載,產能供不應求,而迴轉工作平台直驅馬達也打入日本三大工具機廠之一。上銀也持續在國內獵地,除在既有的雲科、嘉義大埔美擴產外,也將在台中找地;海外新廠方面,中國大陸蘇州二期上半年完工,義大利新廠已發包,預計 2022 年完工,而日本神戶新廠預計 2023 年完工。

  • 2020/12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研華加入愛立信「工業 4.0 夥伴計畫」,期望藉由愛立信全球 5G 部署經驗,發展結合 5G 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此計畫連結系統整合商、設備商、軟體業者等合作夥伴,能夠滿足各產業在轉型過程中對於企業專網的需求。

  • 2020/12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揭幕其在中國衡陽打造的「衡陽智造谷」,包括「未來智造體驗中心」、「工業互聯網學院」及「高端製造產業基地」,目的在於透過科普教育場域來推廣智慧製造。

  • 2020/12
    臺灣-高科技設備

    半導體設備在地化聯盟成軍: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 2020 年 12 月 2日邀集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臺灣電子設備協會、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共五個公協會,與工研院、金屬中心、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資策會共四個法人單位,簽署「推動半導體設備在地化跨產業聯盟」合作備忘錄,將共同推動半導體及電子相關設備生產在地化。

  • 2020/12
    臺灣-智慧機器人

    睿智通是 2016 年在臺灣設立的科技新創,在國外以美國新創企業 Aeolus Robotics 推銷產品與服務,公司創辦人兼代表是曾任微軟(Microsoft)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的黃存義。12 月,睿智通(Aeolus Robotics)與半導體貿易公司丸文(Marubun)聯手提出解決方案,以人形機器人進行紫外線殺菌,由於睿智通的 Aeolus Robot 有類似人類的雙手,可以輕鬆把手部伸到死角附近,進行按鍵與握把的精確消毒,讓消毒作業真正無人化,目前已完成測試展開服務。

  • 2020/12
    全球-高科技設備

    意法聯手愛德萬提升晶圓封測效率:意法半導體(ST)宣布與愛德萬測試(Advantest Corporation)合作,攜手研發出一套先進的全自動化出廠測試機台系統,以提升半導體封測設備整體效率和品質,並在意法半導體馬來西亞麻坡封測廠部署了試驗系統。

  • 2020/12
    全球-高科技設備

    德商休斯微竹科新廠啟動:德國黃光設備廠休斯微(SUSS MicroTec)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新廠 12 月正式啟動,這是休斯微在亞洲的第一座生產製造中心。竹科廠主要研發製造光阻塗佈顯影機、掃描式曝光機及光罩製程設備等精密黃光製程關鍵設備,就近為亞洲半導體產業及市場提供解決方案。

  • 2020/12
    全球-智慧機器人

    自駕車光達(LiDAR) 新創企業 Luminar 近日宣布結盟英特爾(Intel) 旗下 Mobileye 投入自駕車技術開發,將部署 Level 4 等級自駕車上路測試,藉 Luminar 光達提供 Mobileye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更全面冗餘效益。根據 VentureBeat 以及 Wccftech 報導,Mobileye 目標將 5 月以 9 億美元購併的移動即服務(MaaS)新創企業 Moovit 旗下移動平台和應用程式(App),結合 Luminar 光達打造完整端對端機器人計程車行動叫車服務體驗。

  • 2020/12
    臺灣-工具機

    工具機公會邀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電子設備協會、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工研院、金屬中心、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資策會等公協會及法人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期盼臺灣龍頭產業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精神,目標 2 年後半導體相關業績,將推升工具機產值成提升 2 成以上。

  • 2020/12
    全球-工具機

    Mazak 推出 Ez 系列工具機與全新的控制器-Mazatrol SmoothEz CNC,Mazatrol SmoothEz 提供了完整的 15 英寸觸控螢幕,螢幕可顯示全景鍵盤、60 條完整工序,致力於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 2020/11
    臺灣-工具機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投入 30 億元更新各技職校院、職訓場所的工具機及機械設備,以示對企業防疫有功的尊敬、對技職教育的用心。為了解業界與學校實際需求,教育部與經濟部邀集各校代表、工具機公會、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研商本次採購品項,估計購置 11類 65 項、約 2,200 台工具機。

  • 2020/11
    全球-智慧機器人

    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正在談判將機器人製造商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出售給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現代汽車將取得波士頓動力的控制權,交易估值約為 10 億美元。但雙方尚未敲定最終協定,仍可能破局。

  • 2020/11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收購 Fiix。該公司為雲端軟體供應商,提供支援人工智慧的電腦化維護管理系統。洛克威爾自動化期望透過 Fiix 提升公司在生命週期服務業務的能力,協助客戶管理及監控其工廠、系統、資產的效能,降低浪費及能源消耗,同時節省成本。

  • 2020/11
    臺灣-智慧機器人

    上銀科技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打造全臺第一個完全由臺灣自主研發並取得醫療認證的的微創手術機器人。未來藉由此機器人可有望打破目前導入達文西機器人成本昂貴的限制,降低醫療體系導入機械微創手術系統的門檻,同時也嘉惠一般民眾降低手術醫療費用。

  • 2020/10
    臺灣-智慧機器人

    經緯航太科技與新金寶集團旗下自有品牌新世代機器人暨人工智慧公司,攜手合作開發智慧移動消毒機器人,將積極搶攻東南亞市場,目前已展開積極部署,預期 2021 年開始發酵。經緯航太科技董事長羅正方指出,自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即思索如何將無人機、自主移動機器人的技術應用在防疫工作上,而長期合作夥伴新世代機器人暨人工智慧公司,在不到 2 個月的時間內就推出產品,共同加入防疫工作及落實防疫自動化的概念。

  • 2020/10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機械公會與電電公會於 2020 年 7 月結盟,期望透過機械公會的設備製造商與電電公會的終端業者及系統整合商,聯手推動產業轉型。10 月再加入政府部門、法人研發機構、學術單位,成立臺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期望集結產官學研力量,提升臺灣製造業競爭力。

  • 2020/10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發那科(FANUC)、富士通(Fujitsu)與 NTT 宣布合組新公司 DUCNET,結合三方在工業、資訊及通信領域的技術及經驗,提供製造業數位轉型的雲端平台服務,初期服務工具機業者並持續擴大範圍至廣泛的製造業,DUCNET 的目的在於協助中小型製造業者能夠無痛進行數位轉型。

  • 2020/10
    全球-智慧機器人

    Alphabet 開發車型機器人 檢查農田作物數據。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旗下 X 實驗室的登月(Moonshot)計畫之一的農田單獨巡視每株作物的越野車機器人,產生農業所需的大數據,以利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據 TechCrunch 報導,原先這項計算農業計畫(The Computational Agriculture Project)有了新名字 Mineral,目前仍處於實驗階段。團隊認為永續糧食生產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但農業數位化並沒有如預期般成功,因此 Mineral也就應運而生。

  • 2020/10
    臺灣-工具機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召開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理事長許文憲指出臺幣近期因匯率持續升值,對於出口導向的工具機產業造成極大營業困境,呼籲政府應多方洽簽經貿協定,協助國內業者降低關稅障礙,尤其希望經濟部推動洽簽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時,優先納入工具機產業。

  • 2020/10
    全球-工具機

    Sigma Labs,DMG Mori 和 IN4.OS 共同成立策略聯盟,以滿足國防、航太、生命科學等高科技領域的終端需求,其目的為建立智能工廠、搭配 3D積層製造,確保工廠於供應鏈中斷時不受影響,進一步提供靈活及可擴充的製造產線。

  • 2020/9
    全球-工具機

    瑞士與澳洲兩大工具機製造商 Starrag、H&H 合作,為澳洲政府提供潛艦建造至 2050 年,Starrag 將生產 Droop + Rein G 110TT HR100 C 立式龍門工具機,而 H&H 則負責關鍵零件生產與後續安裝作業。澳洲政府為確保後續維護與維修作業,屆時 Starrag 將為 H&H 提供必要的專業課程,將關鍵技術移轉給澳洲相關協力廠商。

  • 2020/9
    臺灣-工具機

    東台精機與關係企業東捷科技攜手參加國際半導體展,針對 5G 跟 AI 趨勢,推出 InFon 與 Sip 製程雷射鑽孔系統、AVM/FDC 智能製造系統、AI RS ADC/ADR-提升檢測與自動修補能力、半導體製程自動化搬運系統(SaPAS),以及半導體製程加工等多項解決方案。

  • 2020/9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西門子在新加坡開設先進製造轉型中心,包含數位企業體驗中心、積層製造體驗中心及租賃實驗室,西門子的目的在於替東南亞企業邁向先進製造提供需要的協助,包含在推動工業 4.0 及數位轉型所需技術的諮詢、培訓與支援。

  • 2020/9
    全球-智慧機器人

    樂金化學(LG Chem)作為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龍頭企業,近期成功躍升為亞馬遜(Amazon)物流自動化機器人電池的供應商,雖然與電動車市場相比之下,此次交易規模不算大,但有鑑於近年機器人市場急遽成長,因此有望成為樂金化學未來的主力發展。據朝鮮日報、Ddaily 報導,樂金化學計劃從 2023 年起,提供亞馬遜搭載於物流自動化機器人的電池。亞馬遜自 2012 年起引進物流自動化機器人,以減省時間和費用,同年並以8,000 億韓元(約 6.79 億美元)收購 Kiva Systems 倉儲機器人公司。

  • 2020/9
    臺灣-高科技設備

    工研院與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及世界雷射應用領導品牌德國創浦集團 (TRUMPF)三方簽約合作意向書,攜手成立「臺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先進雷射應用服務中心」,德國創浦集團是艾司摩爾(ASML)EUV 設備雷射源的供應夥伴,在雷射源及工具機的產值皆為全球前三。搭配國產客製化的大銀微平臺與工研院的製程光路模組,為臺灣半導體設備商更添戰力。

  • 2020/9
    臺灣-高科技設備

    設備廠均豪、均華與志聖共同宣布,將以三家公司名稱縮寫,組成 G2C聯盟,借助三方各自在顯示器、半導體與 PCB 專長,搶攻半導體一站式服務商機。三家公司以烘烤、自動化、先進封裝製程設備的各自專長,透過技術串聯整合,推升晶圓製造精進能量。未來面對半導體世界級的客戶,將採團體戰策略,期望透過 G2C 聯盟,整合三家公司人力、物力、技術資源,建立強大供應鏈體系和客服體系,串接上下游製程設備,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產品和服務。

  • 2020/8
    臺灣-高科技設備

    辛耘公司在奧地利的 Villach 成立辦事處:辛耘公司為了提供在奧地利和德國客戶,充分和即時的服務,因此設立了當地的辦事處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 2020/8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研華以「攜手產業夥伴 共創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為題,在 2020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展出「智慧工廠」、「設備自動化」、「環境與能源」三大領域解決方案,期望能加速製造業者轉型自動化與智慧化,協助廠商提升生產效率,進而在後疫情時代維持競爭力。

  • 2020/8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華碩於 2019 年底成立 AIoT 事業群,發展智慧物聯網事業,並在 2020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展出 AI 瑕疵檢測應用方案,目前已取得國內金屬沖鍛設備廠商訂單,提供「智慧沖壓瑕疵檢測」解決方案,運用 AI 檢測瑕疵產品。

  • 2020/8
    全球-智慧機器人

    Neocis 宣布其機器人輔助植牙手術系統 Yomi,已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 510(k)醫療器材上市許可,其中批准使用的新固定附連體 (Splint Attachment)可讓 Yomi 機器人系統,進一步拓展應用於全顎植牙、局部缺齒或全顎無牙植牙等病例。

  • 2020/8
    全球-高科技設備

    ASML 南科 EUV 技術培訓中心揭幕: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廠商艾司摩爾 (ASML)斥資在台南科學園區設立培訓中心,占地 1,625 平方公尺,配備實機模組(live module),提供技術理論課程和無塵室實機操作課程等多元化培訓內容,總投資金額達 1,350 萬歐元(約新臺幣 4.74 億元)。目前配置 14位講師,估計每年可提供數千小時課程,為 ASML 和客戶培育 360 位 EUV技術工程師。培訓中心設立後,ASML 在臺灣的研發團隊人數也預計 3 年內由原本 280 人提升至 500 人。

  • 2020/8
    臺灣-工具機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TAIROA)」結合 49 所高中職、大專校院,及 17 家企業,成立「台灣機器人產學聯盟」,成立宗旨為協助學校建置機器人術科培訓中心、辦理機器人與自動化工程師證照考試及加速相關人才培育,以促進臺灣機器人產業發展。

  • 2020/7
    臺灣-工具機

    六大工具機整機廠—台中精機、永進機械、東台精機、程泰機械、遠東機械及達佛羅達成共識,將推動產業轉型計劃,推動「同規共軌」,進一步規格化、減少工具機使用的零件種類。東台精機發言人嚴璐說,未來將各式零組件模組化、標準化,整機廠即可不用費太多心力處理複雜的庫存料件管理,零組件廠也較能做成本控管和品質優化。

  • 2020/7
    全球-智慧機器人

    高齡少子化趨勢帶動自動化機器人應用,意料之外的 COVID-19 疫情加強製造業和服務業引進自動化機器人的意願,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推出新款機器人 Melfa Assista,強調有防止撞人的能力,適用於汽車、電子零組件、餐飲、醫藥等產業應用,特別是人機協作用途,讓日本協作機器人市場多出新的強力競爭者。

  • 2020/7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3GPP 宣布 5G Release 16 標準凍結,R16 的發展重點超可靠性與低延遲技術(URLLC)能夠進一步支援 5G 在各垂直領域的應用,在工業物聯網 (IIoT)應用方面,有助於全球工業 4.0 及 5G 智慧製造的發展。

  • 2020/7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西門子與 SAP 宣布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此次合作將整合雙方的產品組合,打造涵蓋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供應鏈、服務及資產管理的增強型整合解決方案,目的在於協助客戶實現新的創新及協同商業模式,加速全球產業轉型。

  • 2020/7
    臺灣-智慧機器人

    疫情持續肆虐,非接觸醫療科技與檢測設備需求仍持續上升。整合電腦視覺與手術自動導航機械手臂的鈦隼生物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階曉與團隊,更推出能夠協助降低檢測人員感染風險的「自動鼻咽採檢機器人」 (Brain Navi Nasal Swab Robot),希望能儘快協助需要大量採檢的場所如機場、港口、採檢站,舒緩人員調度與不足的壓力。「自動鼻咽採檢機器人」已通過衛福部的臨床試驗的申請審查。鈦隼生物科技技術長王冠茹表示,也正向美國 FDA 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與臺灣食藥署(TFDA)申請「專案製造」(此機制類似於美國緊急使用授權)。

  • 2020/7
    全球-工具機

    Doosan 與再生動力廠商 Green Machine 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共同生產電動/液壓小型挖掘機。以獨有的電池技術取代原先柴油動力來源,不但可保持原柴油動力相同的功率與性能,同時還大幅降低維護成本並達到零排放、降低噪音汙染。

  • 2020/6
    臺灣-智慧機器人

    亞泰影像董事長賴以仁以多角化策略布局,多元化產品應用,致力於各項產品研發與創新,含括了高景深影像感測器產品開發、影印機用高速數位化影像感測器、完成自動化生產測試開發、工業設備用 AOI 感測器模組、完成高速 RGB 彩色影像感測器的模組開發、完成多款文件掃描器用影像感測器模組開發並量產、完成非 CIS 類型封裝模組開發、工業用大範圍線性感測模組與傳輸介面開發等,藉此充分展現產業競爭力。賴以仁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更具性價比的掃地機器人感測模組已量產出貨。將運用既有的專業封測技術與產品設計能力,與客戶共同開發高進入障礙的模組產品,如三角量測測距感應模組,以及其他應用感測模組等,朝向多角化產品發展。

  • 2020/6
    全球-智慧機器人

    美國半導體大廠高通(Qualcomm)最新推出採用 Snapdragon 865 相同晶片組的 Qualcomm Robotics RB5 平台,為全球首度整合 5G 和人工智慧(AI)功能的機器人平台。該公司預期新平台可望加速開發更多用於重工業或是企業的更智慧、運算能力更強大的機器人或無人機裝置。

  • 2020/6
    臺灣-工具機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友嘉將會持續擴大在臺灣的投資,並規劃 2024年在臺灣掛牌上市。對於友嘉集團布局,朱志洋表示,集團延續全球布局策略,進一部藉由併購強化集團體質,將歐洲關鍵零組件引進在臺灣,實現在地生產。集團也將持續擴大在臺灣的投資,規劃 2021 年於中科園區設立新廠,未來海外也擬在越南和土耳其設廠。

  • 2020/6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達電、遠傳、微軟宣布共同打造 5G 智慧工廠,以台達的桃園龜山廠為示範場域,結合遠傳 5G 通訊及微軟雲端與 AIoT 技術,導入「AGV 無人搬運車」、「AOI 瑕疵檢測設備」及「雲端 AIoT 與混合實境科技」三大應用。

  • 2020/5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達宣布收購加拿大 SCADA 圖控與工業物聯網軟體業者 Trihedral 的全部股權。Trihedral 深耕 SCADA 圖控軟體多年,台達期望藉由此次收購,整合雙方的軟、硬體優勢,強化台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布局。

  • 2020/5
    全球-智慧機器人

    Boston Dynamics 與 Rocos 宣布合作進行四足機器人 Spot 的遠端管理, COVID-19 疫情大流行期間,行動服務機器人在消毒、無人機運輸和食物製備等應用備受關注。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WH)便將 Spot 展示為遠距醫療及維持社會距離的工具。Rocos 執行長David Inggs 表示,協助 Boston Dynamics 結合雲端與機器人技術,以利實現大規模自動化。

  • 2020/5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微軟(Microsoft) 收購 Softomotive 。該公司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 Process Automation, RPA)技術供應商,以拖拉介面使用戶能輕鬆設定。微軟將整合該技術與公司現有的產品,用戶不需專業開發技術也能輕鬆建立流程機器人。

  • 2020/5
    全球-工具機

    Nikon Corporation (Nikon)與 DMG Mori 簽定備忘錄,共同推出合作產品, DMG Morir 將 LC15Dx 安裝到其非接觸式機上測量系統,可實現與接觸式座標測量系統一樣的精度及高速的多點測量功能,適合用於航太、工程機械、能源基礎建設等大型齒輪和渦輪葉片的測量;有助於強化產品加工工藝及加工精度。

  • 2020/4
    臺灣-工具機

    有「工具機界勞斯萊斯」美稱的百德機械,因遭受疫情波及,公司決定裁員 40 人,以因應主要客戶歐洲市場未來可能的衝擊。百德強調裁員是不得已的超前部署,因為百德近六成產品出貨到歐洲,該地已淪為疫情重災區,後續情勢難評估。

  • 2020/3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COVID-19 疫情爆發後,行政院決定擴充臺灣本土口罩產能,並計畫籌組口罩國家隊,宣布投入 1.8 億新臺幣建立口罩生產線。工具機公會號召近 30 間工具機業者加入,其他還有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法人團隊及政府單位的投入,在 40 天內完成了 92 條口罩生產線。

  • 2020/3
    全球-高科技設備

    EVG 成立異質整合技術中心:異質整合(HI)技術中心結合了 EVG 世界級的晶圓接合、晶圓薄化處理、微影製程產品與專業技術,以及 EVG 奧地利總部最先進無塵室中的試產生產線設備與服務。透過 HI 技術中心,EVG將協助客戶加速技術開發、將風險降至最低,並透過異質整合和先進封裝開發出與市場區隔的技術與產品,同時確保客戶針對即將推出的產品採用最高等級的智財權保護標準。

  • 2020/3
    全球-工具機

    COVID-19 疫情肆虐,全球最大工業展漢諾威博覽會 73 年來首次停辦,近年漢諾威工業展主要圍繞在 5G 應用、自動化控制、數位科技、能源解決方案、工業工程零件與解決方案等主題,參展廠商包括 ABB、西門子、施耐德電氣、倍福、三菱電機、川崎重工等,以及 AWS、IBM、SAP等大型雲端與軟體服務廠商。

  • 2020/3
    全球-工具機

    MAZAK 於英國研發與生產最新五軸加工中心 CV5-500,CV5-500 是 Mazak產品系列中最先進的其中之一,在英國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為英國的工具機廠商注入新的技術與能量,並再次樹立工具機製造業新的標杆。

  • 2020/2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收購 ASEM。該公司為義大利的數位自動化技術供應商,洛克威爾自動化將透過 ASEM 的工業電腦(IPC)及人機介面(HMI)來擴充公司的控制及視覺化軟硬體產品組合,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 2020/2
    全球-高科技設備

    Lam Research 將在馬來西亞設立生產線:科林研究公司(Lam Research)與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今天宣布選擇在馬來西亞檳城作為新的先進技術生產設施的所在地。新工廠的初始階段將佔地 700,000 平方英尺,並有機會在將來進行擴展。預計建設將於 2020 年初開始,到 2021 年將首批交付。借助新設施,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新增約 350 個工作崗位,包括製造,設施和現場工作。

  • 2020/2
    臺灣-工具機

    因應 COVID-19 疫情襲擊,經濟部長沈榮津協請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 (TMBA)及國內法人機構,共同投入建置口罩生產設備。當時全球確診病例數持續攀升,臺灣靠著超前部署、資訊公開,防疫表現獲得國際肯定,「口罩國家隊」進一步打響臺灣製造名聲。

  • 2020/1
    臺灣-工具機

    上銀集團與日本豐田汽車集團合作,成為豐田中國大陸廠智慧產線協力廠商之一、另外也獲得半導體晶圓廠晶圓系統訂單,預計第一批 2 套 3月底出貨,第二批 2 套 4 月出貨,全年總計 20 套。

  • 2020/1
    臺灣-工具機

    上銀過去幾年即提供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給豐田,此次再度配合豐田組織再造,提供線性滑軌線性馬達、單軸定位系統建立豐田中國大陸廠焊接產線系統整合服務。此外,上銀集團旗下大銀微系統成為第一家提供手機廠的傳動定位系統廠商,並派員進駐美國矽谷,陸續對手機廠 20 多家承包機械廠進行溝通及教育。

  • 2020/1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收購 Avnet Data Security。該公司為以色列的網路安全供應商,洛克威爾自動化將藉由此次收購提升公司在網路安全服務的能力,以滿足公司自動化服務業務中持續成長的網路安全需求。

  • 2019/12
    臺灣-工具機

    ◆汽車產業是全球工具機的主要市場,約有近5 成的工具機應用於汽車工業。工研院與老牌機械大廠遠東機械旗下發得科技擴大合作,將自主研發的「3D 輪廓量測系統」,導入遠東機械汽車鋁圈智慧產線,透過共同開發結合汽車加工與品檢的機器手臂,預計大幅提升10 倍檢測效率。

  • 2019/12
    全球-工具機

    ◆福斯投資12 億歐元(約13.3 億美元)進行工廠改建,引進1,700 台全新的機器人,讓自動化生產比例從17%提高到25%,為了工廠轉型引進全新工具機打造電動車生產線,且投入人員教育訓練,建立專門教育部門eMobilityCenter,改造該廠8,000 名員工。

  • 2019/12
    全球-智慧機器人

    ◆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夾爪領導廠商OnRobot 執行長Enrico Krog Iversen 在日本東京的國際機器人展中指出,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對機器人產業只是短暫效應,預計2020 年影響將減輕;中長期而言,製造業仍會持續導入自動化,未來6 年OnRobot 營收及獲利,可望較現在高速成長。

  • 2019/11
    全球-智慧機器人

    ◆Alphabet 旗下X 實驗室Everyday Robot Project 團隊開發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的機器人,已成功開發出具學習能力、能分類辦公室垃圾的的機器人,並計劃將其技術應用到更多日常任務。

  • 2019/11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高通(Qualcomm)和西門子(Siemens)宣布,將於德國紐倫堡的西門子汽車測試中心(Siemens Automotive Test Center),合作打造出全球第一個以5G專用獨立組網(private 5G standalone network)實現自動化生產流程的汽車製造工廠。

  • 2019/11
    全球-工具機

    ◆三菱電機在全球的聯盟企業數量已超過700 家,累積超過上萬件智造案例,除了導入三菱電機自家工廠外,包括英特爾、本田(HONDA)工廠等皆有導入實績。而在臺灣像是工具機大廠協鴻工業就導入以e-F@ctory為概念的i-Factory,兩年來讓生產效率提高20%、人力成本降低33%。

  • 2019/11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達對外分享智慧工廠轉型經驗。該公司自2015 年開始,選定中國大陸華東與華南兩處生產基地,導入智慧製造系統。如今成效浮現,產能提升70%、直接人力人均產值提升3~5 倍,同一產能的生產面積減少35%。

  • 2019/11
    臺灣-智慧機器人

    ◆金寶電子公司逐漸由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轉型,跨出傳統代工,以多角化經營方式,朝更具附加價值的領域發展,包括印表機晶片(高通團隊加入,成立通寶,為目前全球唯一印表機系統單晶片廠商)、機器人、智慧語意裝置等。

  • 2019/10
    臺灣-智慧機器人

    ◆鴻海在燈塔工廠中,導入AGV 在廠區的產線之間進行零組件、成品的搬運;藉此降低人工搬運時所可能造成的損失。

  • 2019/10
    臺灣-高科技設備

    ◆台科大與大量科技產學合作,降低半導體耗材成本臺灣科技大學宣布與大量科技合作,針對半導體製程的耗材「拋光墊」,開發一套智慧動態監控系統。這套系統能即時掃描並分析拋光墊的表面形貌,精準監測拋光墊壽命,掌握耗材的最大化使用時間,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晶圓製程的效率。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大量科技在電路板工具機產業中深耕多年,並跨足光電產業與半導體產業。台科大機械系陳炤彰教授在半導體研磨拋光技術研究有成,透過台科大國際產學聯盟搓合產學單位,已取得經濟部技術處產學研價值創造計畫的支持。他樂見產學研三方資源整合,共同提升臺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 2019/10
    臺灣-高科技設備

    ◆志聖衝刺半導體應用 新設備打入COF 與DRAM 封裝志聖工業於2019 年10 月17 日召開法說會並釋出衝刺半導體設備進展,其中新設備已切入COF 供應鏈應用,以及第4 季將首度交貨中國大陸DRAM 封裝廠。志聖統計,今年前三季半導體應用佔比6%,目標今年內提升至9%,包含晶圓真空壓膜機、Burn in Auto Oven 設備、in line Plasma設備、SiP 應用混合設備等。

  • 2019/10
    臺灣-工具機

    ◆虎尾科技大學精密機械中心、中華電信、網聯科技、力碩科技與超過50家工具機零組件廠商組成的「TANGRAM 工具機零組件物聯網聯盟」,推動並建構以工具機零組件為主的IoT 解決方案。

  • 2019/10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盟立自動化銅鑼新廠於2019 年10 月15 日開工,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0年底完工,將以生產半導體封裝自動化設備系統、工業控制相關產品為主。

  • 2019/10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收購MESTECH Services。該公司是一家製造執行系統/製造營運管理、數位解決方案諮詢和系統整合服務的全球供應商。洛克威爾自動化認為收購MESTECH,可以擴大公司在全球發展資訊解決方案和互聯服務能力,並增加幫助客戶執行數位化轉型計畫的能力。

  • 2019/10
    全球-高科技設備

    ◆中國大陸先進微電子3,700 萬美元收購以色列ADT 公司中國大陸光力科技公佈,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鄭州光力瑞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參股了先進微電子裝備(鄭州)有限公司,先進微電子以其全資子公司上海能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以色列Advanced Dicing TechnologiesLtd 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700 萬美元。以色列ADT 公司主要業務為在全球範圍內向半導體、微電子行業提供研發、製造和銷售劃片機設備和耗材(包括刀片等),並按照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的切割解決方案。

  • 2019/10
    全球-智慧機器人

    ◆福特汽車(Ford Motor)西班牙分公司的製造設施成功運用丹麥MiR(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ApS 的協作移動機器人(collaborative mobile robot),自動化與最佳化原本耗費人工與時間的內部物流作業,讓員工能投入更複雜且不單調的工作以提升效率與生產力。

  • 2019/9
    全球-智慧機器人

    ◆現代汽車研發一款新型的背心式外骨骼(Vest Exoskeleton;VEX),以支撐高空作業的工作人員輔助抬舉重物。工人在穿上它讓其為自己的重要關節和身體部位提供支撐--這些部位經常很容易使用過度和受傷。現代利用依靠彈簧系統打造新款背心式外骨骼,無須透過電池,同時重量也減輕不少,2.5 公斤的重量比同類競爭對手的產品輕22%~42%。

  • 2019/9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ABB 宣布將以26 億美元收購GE Industrial Solutions(通用電氣公司工業解決方案部門),擴大ABB 在北美及全球市場的市占率。依據協議,ABB將和GE 建立長期戰略性夥伴關係;GE Industrial Solutions 的品牌將長期授權予ABB,成為ABB 集團產品品牌的一員。

  • 2019/9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日本電機廠商Hitachi、機器人廠商Fanuc、行動通訊商NTT Docomo,三方決定將聯手研發,以5G 通訊提升製造業的技術。三家公司聯手研發的第一個項目,將在Fanuc 位於山梨縣的總公司工廠內,以及Hitachi 位於茨城縣日立市的Omika 事業所內進行實驗,以5G 無線電波傳送指令,來控制需要高穩定性網路的生產系統。5G 網路由NTT Docomo 提供。

  • 2019/9
    全球-工具機

    ◆DMG MORI 於2019 EMO 展展出加裝自動化與物聯網(IoT)設備的設備,達參展設備總數的64%。比起購買新機,廠商較熟悉將舊機加裝新設備升級,藉此降低廠商的心理門檻,讓有心引進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的廠商有新的選擇。

  • 2019/9
    全球-工具機

    ◆另外,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相關新創企業出資,配合DMG MORI 現有的機器人系統、如Robo2Go vision 與WH Flex,進行連動應用,而且還有比同業更容易進行軟體安裝與升級的介面。

  • 2019/9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灣微軟與台達共同宣布,將啟動三項策略合作:台達導入MicrosoftAzure 混合雲推動全球事業發展、共同推出智慧雲端智能製造品質管理方案與新型商業模式,以及與微軟美國總部AI 深度強化學習研發團隊啟動資料科學計畫。

  • 2019/9
    臺灣-智慧機器人

    ◆光寶工業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鄭智峰表示,光寶深耕工業自動化技術,希望能在工業4.0 道路上後發先至。光寶指出,除了產品展示,光寶也聚焦於諸如包裝、紡織、物流等產業應用,凸顯光寶的專業客製化能力,包括展示適用於枕式包裝機、自動換卷抽紗機、瓦楞紙縱切機的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適用於電子加工產業、配置光寶伺服系統且支援視覺識別的自動插線機的實體展示。

  • 2019/8
    臺灣-智慧機器人

    ◆SAP 攜手台達電子展開策略合作,希望藉由台達電子的產業技術與經驗,結合SAP 軟體平台的豐厚實力,共同實踐OT 與IT 軟硬整合的智造平台環境。

  • 2019/8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表示,工業4.0 發展已成定局,為滿足建構智慧工廠帶來的龐大商機,該公司將擴大在臺投資生產智慧滾珠螺桿;預計3年將投資62 億元投資設備與廠房,實現智慧工廠需求。

  • 2019/8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台達針對電子組裝行業推出軟硬體整合一體化方案。該公司認為在美中貿易戰威脅下,全球業者機動性移轉生產線的需求大增,目前相關智慧製造方案已導入國內知名PCB 大廠,並切進半導體元件IGBT 加工應用。

  • 2019/8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研華科技以「共創物聯商機 航向智慧工廠新藍海」為題,在2019 年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中,與達易智造、銳鼎科技合作,展出智慧工廠戰情室、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設備監控、效益可視化、運動控制、廠務能耗與環境監測等7 大類型智慧製造應用方案成果。

  • 2019/8
    臺灣-工具機

    ◆目前DZ Connect 能夠透過物聯網設備針對廠內包括工具機、機器手臂在內的生產機械設備進行資料收集、分析與管理,包括從個別機台的運作狀態、設備產能分析到整廠生產進度等資訊。達易智造總經理陳伯佳指出,目前自方案上線以來已向市場130 個客戶導入方案,並成功將1,600台機械設備連上網。

  • 2019/8
    臺灣-工具機

    ◆研華與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共同成立的達易智造,旨在協助工具機業者轉型智慧機械,特別針對金屬加工產業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系統整合以及顧問服務。一方面結合研華硬體系統以及物聯網雲平台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則是結合永進機械在金屬加工產業的專家經驗,開發出適合該產業的套裝服務DZ Connect。

  • 2019/8
    臺灣-工具機

    ◆國研院與產業界專精大型工具機開發的東台精機,以及專精於工業氣體偵測系統研發的巨晶實業合作,提供學研團隊所研發的感測器元件與模組順利進入產業測試場域檢驗與測試的機會。

  • 2019/8
    全球-智慧機器人

    ◆中國大陸邯鄲市公安局於8 月7 日部署了3 種交警機器人。這是大陸首次使用機器人作為交通警察。這些機器人內建感測器,能朝每個方向自主移動,拍攝違反停車規則的汽車相片、驗證駕照,甚至指揮交通。當地政府計劃每天24 小時使用機器人,並將其部署在包括火車站和機場在內的公共場所。

  • 2019/7
    全球-智慧機器人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將利用東京奧運展示機器人技術。根據豐田公開資訊,會在奧運展出應用的機器人共分3 類用途、5 個型號:1,擬人式交流用,有可愛的形象角色、與擬人動作的T-HR3;2,帶路與提供支援的T-TR1 與HSR;3,支援比賽用,比方回收鐵餅與鉛球,避免工作人員誤入比賽中場地受傷的FSR。

  • 2019/7
    全球-高科技設備

    ◆美商應用材料預計2,500 億日圓收購日本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在目前5G 與人工智慧當紅,全球半導體業積極開發相關晶片的當下,為了擴大其產品線,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決定進行收購日本國際電氣,藉此增加許多半導體生產的專門技術。國際電氣擁有製造薄膜沉積設備的技術,這是一種在矽晶圓上沉積薄膜以形成電路的技術,這對於未來生產半導體晶片時有很大的提升效果,也是應用材料希望能收購國際電氣的原因。

  • 2019/7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南韓政府將藉5G 與工業4.0 促進製造業升級,規劃到2022 年將建置30,000 個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與10 個工業區。南韓產業專家認為奠基於5G 的智慧製造,到2030 年將可為南韓增加逾129 億美元的經濟利益,目前有越來越多南韓製造業者正在發展智慧工廠系統,韓國電信(KT)預測韓國智慧工廠的數量到2025 年將達20,000 家,2030 年將達29,375家。

  • 2019/7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東元對外展示越南美福高效率馬達廠建置成果。這座節能、智慧化工廠,實踐東元「節能、減排、智能、自動」的願景:工廠使用環保塗料,可大幅減少空氣污染達30%;採用先進的單一連續烤箱設計,每年可省下超過60%的電費。電工線的機械自動化除提高人、機生產效率,並可確保品質,工廠內與臺灣總部可同步連線即時監控設備及各項製程的完善率,透過可視化管理掌握並提升管理效率。

  • 2019/6
    臺灣-工具機

    ◆友嘉方面實測,目前導入5G 連網後,除可有效減少有線網路布建的複雜度之外,由於各機台設備間的緊密連結、資料交換,亦可降低非計畫性的停機,造成產線停擺,並提升生產稼動率約20%,還可節省至少30%人力成本。

  • 2019/6
    臺灣-工具機

    ◆友嘉斥資2 千萬美元在班加羅爾設廠,生產德國MAG 及台灣友嘉雙品牌立式、臥式加工中心機,高速主軸、刀庫及交換工作台,主要供應印度當地市場,客戶涵蓋印度塔塔、賓士、寶馬及通用等汽車印度廠,以及當地航太產業,初期第一年營業目標3 千萬歐元,折合新臺幣10 億多,希望五年內營業額達新臺幣50 億元以上。

  • 2019/6
    臺灣-工具機

    ◆朱志洋指出,河南鄭州一期新廠預計11 月開工,以大陸內需市場為主,主要客戶涵蓋大陸汽車、軌道運輸、高鐵、工程機械、能源及造船等產業,估計初期年產值新臺幣30 億元。

  • 2019/6
    臺灣-工具機

    ◆為了爭取進軍全球航太及能源相關市場,百德機械決議收購工具機集團Winbro,預計將投資6,350 萬美元(約新臺幣19.68 億元),暫定於2019年第4 季完成交割,預計對今後獲利貢獻度可增加11~15%。

  • 2019/6
    全球-工具機

    ◆Mazak Corporation 宣布Knox 機械公司將代表公司作為其在俄亥俄州南部的分銷商。二十多年來,Knox 已成為俄亥俄州製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它在Mazak 遍及全球的分銷網絡中也將確保客戶獲得辛辛那提,代頓以及俄亥俄州南部的最高服務水平。

  • 2019/6
    全球-工具機

    ◆另外,也宣布總裁山崎智久將擔任公司董事長,而副總裁山崎高嗣被任命為新總裁。

  • 2019/6
    全球-高科技設備

    ◆美商應材全球首座顯示器設備製造與研發基地在臺開幕應用材料公司於2019 年6 月5 日為位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的第二座顯示器設備製造中心與研發實驗室舉行開幕典禮。全球顯示器產業面臨諸多技術轉折,美商應用材料公司鎖定10.5 代TFT-LCD 超大型電視尺寸基板,以及應用在行動裝置的軟性或硬式OLED 顯示設備商機,投資超過新臺幣30 億元,打造臺灣第二座顯示器設備製造中心與研發實驗室,積極搶攻先進顯示器設備商機。

  • 2019/6
    全球-智慧機器人

    ◆亞馬遜(Amazon)在其分揀中心使用名為Pegasus 的機器人來提高揀貨效率。Pegasus 頂部有個小型傳送帶,能接收包裹並將移動到分揀中心的正確位置。亞馬遜表示,Pegasus 能將錯過分揀的物品數量減少50%。

  • 2019/5
    全球-智慧機器人

    ◆微軟(Microsoft)在2018 年秋季曾經發布針對Windows 10 的實驗版機器人作業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現在這套系統已經在Win 10 物聯網企業版(IoT Enterprise)正式推出。ROS 是一開源平台,提供機器人開發人員各式工具與資料庫,幫助他們更有效率地打造機器人。微軟之所以在Win 10 推出ROS,其中一個目的是向全球ROS 開發者推廣旗下Azure雲端平台和相關產品。根據微軟官方部落格,Azure 認知服務CognitiveService)運用人工智慧(AI),賦予機器人「聽」、「看」甚至「說」的能力,能夠透過自然的溝通方式,理解和解讀所處環境;還有針對Azure IoT Hub的ROS Node,讓系統管理員能監控機器人的狀態和工作情況。

  • 2019/5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日本政府為吸引製造業回流,除提供租稅等經濟支援外,也鼓勵廠商引進無人工廠的自動化生產技術,並提供相關技術研發計畫,以技術對抗低人事成本吸力。包括Fanuc 與三菱電機,加工設備大廠Amada、半導體設備大廠Disco,都積極投資新的自動化生產線;而日本引進本國工業物聯網平台廠商,已超過200 家,並成為日本物聯網平台事業外銷基礎。

  • 2019/5
    臺灣-工具機

    ◆上銀計畫3 年內在印度建廠;巴西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有所增溫。海外布局方面,義大利新廠將在近期簽約,並準備裝修作業,預計年底前搬遷至新的廠區。日本神戶新廠預計年底前敲定建設公司,明年初開始建設。中國蘇州部分,已進入決標第二期,預計5 月底開始建築工程。

  • 2019/5
    臺灣-工具機

    ◆此外,卓永財也說,近期已與經濟部工業局接洽臺商回臺投資計畫,提出3 年60 億元的投資,主要用於嘉義大埔美二期、雲科三期新廠,及台中精密園區舊廠擴建,經濟部月底就可望審查。

  • 2019/5
    臺灣-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佳世達為開發智慧工廠應用市場,與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廠ABB 合作,成為ABB 在臺灣第一家機器人領域的「AVP (Authorized Value Provider)通路夥伴」,提供機器人自動化系統設計服務,導入高度靈活與生產彈性的智慧工廠。

  • 2019/4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德國教育與研究部(BMBF)和工業4.0 平台(Plattform Industrie 4.0)組織聯合對外發佈「德國工業4.0 願景2030(Leitbild 2030 fur Industrie 4.0)」文件,並提出三個對工業4.0 成功實施至關重要的行動領域—數位主權、互通性和可持續性。這三大行動領域是在廣泛的社會共識上確立的,將可為德國各界的利益相關者制定進一步計畫提供關鍵的長期指引。

  • 2019/4
    全球-工具機

    ◆Makino 在新加坡大士的工廠包括裝配廠和新建的機械加工廠,使用自動化AGV 搬運機器鑄件,自動化監控庫存。該設施由5,300 塊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每年將減少排放1,000 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從新加坡道路上拆除200 輛汽車。物聯網(IoT)中心還使Makino 可以追蹤亞洲各地客戶所有運行中的機器,並預測發生故障之前需要維護的設備。工廠還包括一個培訓中心,新員工在此訓練自動化技能的勞動力轉型計劃。

  • 2019/4
    全球-工具機

    ◆精密工程公司Makino Asia 啟動一座耗資1 億美元的智能工廠,該工廠有望通過自動化和數據交換技術將機器產能提高近一倍,目標是到2020年,將該行業的產值從2014 年的320 億美元提高到420 億美元。

  • 2019/3
    全球-工具機

    ◆Edgecross 論壇與日本工具機大廠發那科(FANUC)代表的Field System,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 成立物聯網合作團隊IVI(Industrial Valuechain Initiative), 已於2019 年3 月上旬公開雙方共享資料的基礎系統,CIOF(Connected Industries Open Framework),希望由日本工具機廠與IT 廠主導工業物聯網平台規格,擴大海外市場。

  • 2019/3
    全球-工具機

    ◆由日本電機大廠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IT 大廠NEC 合作成立的Edgecross 論壇(Edgecross Consortium),強調對內加速日本國內同業平台間整合,以及對外以東亞地區為優先的海外發展目標。目前論壇成員已超過250 家,平台作業系統銷售超過1,460 份,廠商開發在平台應用的軟體已超過85 種。

  • 2019/3
    臺灣-工具機

    ◆機械設備業者自主開發具有進階功能的智慧盒,用以輔助加工作業流程。不同規模的機械設備業者做法也不盡相同,包括部分製造業者會一同採取市場現成的智慧盒,如工業局為輔導中小企業所推出的SMB,而如台中精機、永進機械等工具機大廠,則是自主開發智慧盒,除了硬體佈建之外,也一併開發軟體平台,打造軟硬整合的應用服務。

  • 2019/3
    臺灣-高科技設備

    ◆京鼎前進南京 設半導體聚落京鼎策略長黃啟智表示,2018 年與南京政府簽訂,在當地打造半導體設備智慧製造產業價值鏈園區,3 月18 日動土,京鼎承諾未來六年將在南京投資人民幣20 億元(約新臺幣90 億元)。黃啟智透露,這項計畫在三年前就已規劃,除了京鼎本身業務不斷擴大,被客戶要求擴大產能,決定跳脫過去依附在富士康廠區內,自行規劃廠區之外,也希望能集結將所有半導體廠關聯設備和材料廠集中在同一廠區,透過入股或合作,打造成半導體設備智慧製造產業價值鏈園區,建構半導體設備一條龍服務。南京廠占地425 畝,第一期廠區初步規劃2020 年9 月完工,希望三至五年內能夠推動當地半導體設備聚落形成,掌握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成長的商機。這也是京鼎繼臺灣竹南、上海松江及昆山廠後,另一重要生產據點。

  • 2019/2
    臺灣-高科技設備

    ◆致茂斥資約23 億策略結盟以色列商,拓展非半導體檢測市場致茂電子於2 月11 日召開董事會,決議以每股9.5 美元之價格,認購以色列商Camtek 的20%股權,總交易金額為7 仟4 佰萬美金,相當於新臺幣23 億元。致茂電子董事長黃欽明表示,在3D 光學檢測技術,致茂電子已具備白光干涉等量測技術,主要應用於高精密及大型物體之檢測。今日藉此策略投資與共同結盟,致茂電子將結合並運用Camtek 專利所屬之白光三角技術,近一步提升致茂電子之3D 光學檢測技術能力,擴大應用於其他非半導體市場,如金屬物體表面、電池軟包檢測及太陽能電池等。

  • 2019/2
    全球-工具機

    ◆因印度距離遙遠,較難完整進行售後服務,Okuma 為此增設印度服務據點,DMG MORI 也考慮採取類似做法,利用物聯網技術,預測設備故障時間並到場維修,以自動化物流技術讓零件24 小時內出貨,最後以5G無線通信技術控制設備,軟體升級雲端自動完成,加速物流與雲端管理。不只能降低印度事業成本,也有助於在全球推廣事業。

  • 2019/2
    全球-工具機

    ◆美中貿易戰後,印度市場營收佔DMG MORI 總營收比例逐漸提高,DMGMORI 因此加快於印度設廠的腳步;工具機大廠Okuma 也在印度設立第2 處行銷據點,甚至還可能再增加4 處據點。

  • 2019/2
    全球-自動化元件、設備與系統

    ◆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與油氣產業油藏描述、鑽探、生產、處理方案供應商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Sensia,為客戶提供全面整合的數位油田自動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