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MDR法規全面上路在即,臺灣16家廠商率先取得市場門票
說明: 歐盟醫療器材新法規(MDR)將於2028年底全面上路,取代原有的MDD制度,其中高風險的Class III與植入性中高風險的Class IIb產品舊證已於2024年底失效。根據台灣醫材公會統計,目前僅有包括佳世達、安克生醫、太醫、聯合骨材、雃博、視陽等在內的16家臺灣廠商成功取得MDR認證,具備進入歐盟市場的資格。歐盟原計劃於2021年全面施行MDR,但因轉證進度遲緩與審查機構不足,延長過渡期至2028年。台灣醫材公會表示,MDR不僅是法規挑戰,更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機會,目前正積極推動相關專案以協助業者因應轉型。 影響分析: 歐盟MDR法規的全面落實,標誌著全球醫療器材監管思維的重大轉型,MDR所強調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資訊透明與臨床證據要求,將有助於帶動產品品質與技術門檻的提升,促進產業向高值化發展。 隨著MDR法規落實,歐盟市場進入門檻顯著提升,取得MDR認證的臺廠將在歐洲市場具備先行優勢,有助於爭取高階產品訂單並建立品牌信賴。然而,根據統計,臺灣目前約有385家醫材廠商在歐盟登錄銷售產品,實際已取得MDR認證者僅占4%,顯示多數廠商尚未完成轉換,恐面臨市場流失風險。中小企業面對轉證所需的高額費用、技術文件與臨床驗證壓力,亟需外部協助與政策支持。 臺灣業者應善用轉型契機,加速布局歐洲市場,同時可結合政策輔導資源、強化臨床法遵能力,擴大MDR認證涵蓋範圍,以確保在2028年後能持續穩固歐盟市場。